走马灯式的高管,从薛军到邓晖
三年换帅三次,齐鲁投行部的负责人走马灯式地更换频繁。
2011年,齐鲁证券相继挖来25位保代,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数从招商证券跳槽过来的李黎明。
在去年3月跳槽齐鲁证券之前,李黎明在招商证券的职务为投行部执行董事,同时也是招商投行一个团队的团队长,管理七八个人员和两位保代。在招商的7年时间里,李黎明善于再融资项目,参与过国光电器、星湖科技、南京医药等再融资项目,并且作为负责人,主导过莱钢(已终止上市)股改、深南光(已改名为“中航地产”)增发、江西纸业(已改名为“中江地产”)并购重组、四川长虹分离债等项目。而最令他声名鹊起的,却要算招商轮船的IPO项目,当年招商轮船以投资公司的名义上市,主营业务均在海外,这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属于首例。
而在转投至齐鲁证券后,李黎明的职位大大提升,他担任总裁助理兼投行董事总经理,还将招商证券的两名同事陈春芳与刘胜民,招至齐鲁麾下。刘胜民在招商时曾负责三项IPO项目和两项增发项目,来到齐鲁后,他担任投行部的董事总经理一职。
投奔齐鲁证券后,李黎明一上来就力推公司与广东省农垦集团的合
作,不仅为其发行规模超过20亿元的企业债,而且,还为集团旗下的橡胶、糖业公司提供IPO或借壳上市服务。
可以说,李黎明咄咄逼人的气势与表现与当时主管投行的薛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为人低调的薛军,风格与李黎明截然相反。2008年来到齐鲁之前,薛军是在国信证券的投行部工作,在那一年,时任国信证券副总裁兼投行部总裁的张桂庆离开国信,前往齐鲁担当总裁一职,作为张桂庆的老部下,薛军也追随其来到齐鲁,并委以负责投行业务的重任。
一位与张桂庆共事多年的国信投行员工告诉记者,张桂庆当时跳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齐鲁给的职位更高,而且在离开后,他还挖了些人到齐鲁证券。
此后的时间里,薛军重构投行团队,扩张投行的人员数量,截至2009年,投行部人员达到109人,占总人数的4.23%,远超自营、研究、资产管理部门。
然而,人员规模的扩张并未带来业绩的明显上升,从2008年到2010年,齐鲁投行在行业内只能属于中下游水平。一年之后,张桂庆离开齐鲁证券,接替者为原主管经纪业务的副总裁邓晖,邓晖自出任后一直担任总裁至今。
“张桂庆的离开是因为身体原因,至于真实情况可能也另有原因”,一位曾在张桂庆手下做事并已离开齐鲁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随着张桂庆的离开,薛军等原国信过来的人员去留也成为当时关注的焦点。
或许是李黎明任职后的强势表现无形中给了薛军压力,也或许是齐鲁投行在保代大补充后,人员结构发生调整,去年7月,薛军被调整分管范围,改由分管齐鲁证券的直投公司——鲁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然而,仅仅4个月之后,薛军就辞去齐鲁的职务,跳槽到申银万国担当总经理助理一职。就此,李黎明接替薛军的副总裁职务,主管投行业务。
天有不测风云,有谁料想到当初高调的李黎明接任齐鲁投行半年之后,就默然离场。
今年4月,齐鲁证券的副总裁李黎明匆匆离职,时值齐鲁投行业务在2011年异军突起,市场对其2012年的表现有所期待的节骨眼上离开,一时间有关其因涉嫌腐败被捕的传言甚嚣尘上。
一个月后,证监会发布公告,李黎明因涉嫌利用职务侵占招商证券3000余万元、内幕交易漫步者(002351.SZ)股票、违规购买所保荐的拟上市公司江西西林科股权行为等三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调查。
东窗事发后的李黎明被捕调查,齐鲁证券的投行负责人位置则由总裁邓晖亲自接管。
挖团队的模式
从薛军到李黎明再到邓晖,三年三个投行负责人,齐鲁证券的高管流动率为何如此之高?
从发展历史看,齐鲁证券的原来基础薄弱,论体量在众多券商中属于小型,在竞争日趋激烈且同质化严重的券商行业,中小券商要想实现鲤鱼跳龙门,发展成大券商,人员的因素就显得特别重要。
齐鲁证券选择的就是这条道路。2008年,他们从国信投行挖来张桂庆,当时国信投行在他的带领下,相继几年都在发行数量排列券商首位,尤其是中小板IPO的保荐项目遥遥领先同业竞争对手,齐鲁以总裁职位力邀其加盟,看中的就是张桂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就在于挖来的团队一旦人员,特别是领头人物有所变动,就会削弱团队的凝聚力。张桂庆从国信挖来部分人员到齐鲁投行,但一年后自己离职,对那些旧部而言不可能没有影响。之后,齐鲁投行的业务一直做不上去,直到去年新团队的注入才让齐鲁异军突起,新人来旧人去的结局在所难免。
而接管投行业务的总裁邓晖,先前也因在德邦、长江、湘财邓券商分管经纪业务出色而被挖至齐鲁证券。在接替张桂庆出任总裁前,他主管的齐鲁经纪发展迅猛,是这种中小券商挖团队模式下较典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