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保险> 行业动态 > 正文
太保股指期货资格获批 会计准则不明确或成规模桎梏
money.fjsen.com 2014-01-22 16:29:1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

2012年10月,保监会开闸险资投资股指期货之后,越来越多的险企进入了这一重要衍生品领域。昨日,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宣布其股指期货投资资格日前被中国保监会批准。

然而,据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险资投资的股指期货量依然很少,一大原因是会计准则对于险资投资股指期货的处理方式尚不十分明确。

中国太保拿到“入场券”

据悉,保监会分别允许中国太保旗下的太平洋产险、太平洋寿险和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股指期货投资业务。至此,中国太保所属子公司成为目前国内少数几家可以开展这一新业务的保险公司。据业内人士表示,在此之前,已有包括平安在内的3~4家险企获得股指期货投资资格。

中国太保相关人士表示,股指期货投资是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可以转移现货资产价格风险,降低资产组合波动率,有利于保持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过去,由于在具有高波动的股票市场,保险公司缺乏可以对冲风险的工具,因此在“熊市”来临时,保险公司往往会选择减仓。这无论对于保险公司在现货市场上的投资收益波动还是市场的波动,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而股指期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险资保值增值及维护股市稳定。

早在去年3月的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于业明就已表示,已完成股指期货所有技术和系统准备,只待委托人许可资格的下达。而经过一年多的投资管理能力建设,中国太保表示旗下各家子公司已全面做好相关业务的准备。不过,本报记者就何时开展具体业务、初期预计规模等问题采访中国太保相关人士,截至发稿,对方并未给予答复。

2012年10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并规定只限于套期保值,不能出现投机行为。但由于其对于保险公司的权益性现货资产有对冲风险的作用,国寿、泰康、合众、人保等多家险企早就在排队等候股指期货交易牌照。

而去年7月,中国平安宣布,经过了前期大半年的模拟操作,平安资管和平安人寿股指期货运行能力的资格申请已获得中国保监会验收通过,成为投资新政后保险业内首家获批开展股指期货业务的机构。

“不过,目前我们还是在试验的阶段,所以规模相对较小。虽然经过了模拟操作,但实际操作中还需进一步对后台管理、系统流程、数据备档等方面进行完善。”去年9月,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杨淏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