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要闻 > 正文
监管层吹风存贷比改革 稳定同业存款或纳入
money.fjsen.com 2014-06-09 09:00:2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来说两句

适度调整存贷比的脚步正在临近。

上周五(6月6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存贷比“75%的红线不能突破”,会考虑根据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存贷比的分子、分母内容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王兆星提到,过去比较稳定的存款来源没有计入分母,保持资金流动稳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也考虑计入分母,扩大存款端分母。

对此,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述比较稳定的存款应该是指有固定期限、非结算类同业存款。

此前,银监会发布的2013年年报提及,深入研究改进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的总体方案,强化日均指标考核,纠正冲时点冲动。

银行存贷比压力普遍较大

存贷比作为一个监管指标,主要是防止银行不考虑存款规模,过度向外发放贷款,造成银行支付危机。银行存贷比例不是越高越好,应该有个度,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

实际上,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质决定其将尽力发放贷款,为了不超越监管红线就又需全力吸收存款满足存贷监管,特别是考核时点经常会出现高息揽储的情况。

从商业银行2014年一季报数据看出,目前银行存贷比压力较大。在国有大行中,交行为74.35%,已接近75%的监管红线。中行为71.21%,建行为69.38%;股份行中,华夏也已超过70%。

“其实,如果资金来源全部是负债存款,75%的存贷比考核指标还是比较合理,75%用来发放贷款,同时保留一定的准备金、拨备金以及3%~5%的投资资金。”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人士坦言。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股份制银行存贷比大都是在70%~75%,因为监管给了指标,如果不用足,经营利润也会受到影响。监管部门定一个指标只是从某种意义上制约银行的冲动发展,目前在直接融资占比逐渐增加的情况下,75%存贷比指标本身就失去了一定的意义。

某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存贷比是银行一个比较重要的监管指标,存贷比和贷款准备金都是为调节金融机构贷款的放大效应。同时,银行流动性也需要管理,所以,75%的红线从监管来说不会突破。

从信贷的角度而言,在上述某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看来,存贷比并不是最主要的指标,最主要的指标还有限额贷款。“尤其是大银行,主要还是规模限制。”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