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金融俏管家 > 菜鸟天地 > 正文

年收入10万 4招理财实现资产保本型稳定收益

2014-07-15 09:41:44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陈诗逸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理财案例】

王登铭先生是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目前在做关于建筑方面的工作,由于事业刚起步,每月收入3000元,每年年终奖为45000元。太太每月收入3000元。家庭每月生活开支为4000元。目前有定期存款50000元,现金40000元,一套价值450000元的房产,一部170000元汽车,没有房贷,也没有做任何投资。现今两人计划想要个孩子,并希望资产实现保本型稳定收益,咨询嘉丰瑞德理财师该如何理财?

【理财目标】

1、准备要个小孩

2、实现保本型稳定收益

和讯理财频道特邀嘉丰瑞德理财师为网友量身定做理财案例如下:

【财务分析】

根据王先生家的财务情况,嘉丰瑞德理财师做了简单的家庭收支统计表和家庭资产统计表,并进行了家庭财务分析,具体如下:

1、个人财务分析

表一:个人收支统计表(主要对个人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做个统计)

家庭收支统计表

项目月收入年收入项目月支出年支出

本人工资 3000 36000 日常生活 4000 48000

配偶工资 3000 36000 房贷还款 - -

年终奖 - 45000 旅游支出 - -

保险费 - -

总计117000支出合计48000

年结余69000

来源:嘉丰瑞德_Copyright www.saferich.com


表二:家庭资产统计表(主要对家庭的资产情况做个统计)

家庭资产统计表

— — 50000

— — 40000

— — 450000

— — 170000

来源:嘉丰瑞德_Copyright www.saferich.com

2、理财目标分析

嘉丰瑞德理财师分析,王先生一家年收入共117000元,在武汉属于中等收入的三口之家。每月4000元的支出占每月收入的67%,比例有点偏高。另外,家庭有50000元定期存款,40000元现金,现有储蓄比较少,家庭财富的积累比较薄弱。两人计划要孩子,一旦孩子出生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生活等的开销,因此夫妻二人的经济负担会比较重。并建议王先生要提前积累孩子的教育金。

其次,王先生家要想实现保本型稳定收益,建议将40000元现金和50000元定期存款用来做投资,创造更多收益,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顺利实现理财目标。

最后,由于王先生是家庭的的经济支柱,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一定要为自己做好保障,如果公司缴纳基础社保,最好再配置一份意外保险(放心保)或重大疾病险,提高家庭保障。

【理财建议】

1、家庭备用金规划

王先生和太太家每月4000元的开支,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在太太未怀孕前,尽量做到控制消费,做到每月节省一部分钱,如果每月能结余3000元,建议这部分钱投入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4.5%左右,比存活期划算。这部分资金还可以作为家庭备用金来使用,也为太太怀孕后的营养费,孩子衣物和用品的等费用打下经济基础。


2、投资规划

如果王先生家的50000元定期存款快到期,建议不要再存入银行,可以与40000元现金一起拿出来进行稳健投资。比如90000元可以购买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在5%左右,投资1年收益为4500元;或者凑足100000元购买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10%起,投资1年收益为10000元,这些稳健投资方式,王先生都可以选择。

3、孩子教育金规划

由于目前还没有出生,因此孩子教育金目标离现在时间还较长,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以定投的方式来提前准备,王先生可以每月定投1000元,如果以6%的年利率来计算的话,5年就能获得7万元,10年16万元,这样一来能大大减轻未来在孩子教育费的经济压力。

4、保险规划

由于王先生是家庭主要生活支柱,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再补充一些商业保险,比如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可以避免因意外或重大疾病而带来家庭财务风险。一般家庭年保额最好保持在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王先生家即1万元以内为宜。由于王先生家目前年收入并不高,建议将保险的交费年限增长,每年所交的保费控制在1万元以内,并且这笔保费还可以通过每年的投资所获得收益来支付,就基本上不会给家庭带来压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