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 正文

民生银行启动科技金融“启明星”计划

2015-11-18 16:28:36 俞正林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助力国家“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1月17日,民生银行宣布启动科技金融“启明星”计划,旨在通过综合金融服务,为能够“照亮”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未来的“启明星”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化融资解决方案,包括股东个人授信、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夹层融资和投贷结合等,全面对接国家“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经济结构转型。

上升至全行战略层面

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金融已上升到全行战略层面,目前总行各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各项业务制度,包括确立业务定位、调整审批流程、制定营销计划等。

作为科技金融发展战略的核心,此番启动的“启明星”计划,主要面向具备创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兴行业、新锐团队等特征的创新型企业,包括医疗健康、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TMT、新材料等行业具备核心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企业。

该计划主要包括“三板一站通”和“新兴板直通车”两大金融服务产品包,通过聚焦新三板、创业板和战略新兴板三大资本市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定增宝、并购易、质押融、园区贷等五大融资产品。

上述负责人透露,此前,民生银行已率先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丰富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家分行开展科技金融战略试点,试点分行正在对科技金融业务团队搭建、操作流程和激励机制等进行探索。同时,目前民生科技金融第二批试点分行也已经确定,包括杭州分行、广州分行、南京分行、成都分行四家分行。

推进业务转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民生银行推进以“启明星”计划为核心的科技金融发展战略,是该行适应银行业发展新形势、寻找新增长点,推进业务转型的重要举措。一段时间以来,在投资放缓、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曾经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主要投放方向的传统制造业和周期性行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以这些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银行面临的不良资产压力加大。

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发展科技金融,资源更多向科技型、新兴行业企业倾斜,逐步改变和优化银行客户和资产结构,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过往,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业绩波动大、无抵押、行业运行规律需要熟悉等,一直是商业银行传统金融服务的盲点或薄弱点。

“考虑与传统业务显著不同,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业务,不能因循守旧,要在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抵质押制度各个方面创新,没有创新是死路一条。”上述负责人表示。

记者注意到,民生银行此次科技金融战略,以投贷结合为主,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阶段,提供风险收益基本匹配的金融产品;在综合服务方面,将建立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平台,集合券商、基金等机构,围绕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不仅如此,在企业价值评价方面,考虑到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和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民生科技金融还创新企业评价体系,从过往看中企业资产规模、盈利、抵押资产,转向注重企业发展预期、成长速度、客户群体等综合因素判断企业价值。

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据悉,今年年初以来,民生银行就加快了新三板创新企业业务开发力度,与全国股转系统、多家券商、基金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新三板业务,业务涉及定向增发、并购重组、投贷结合等多种类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民生银行全力支持新三板创新企业,并在银行同业中率先响应“全面服务‘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启明星”计划,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应势之举,符合该行改革创新的一贯风格。

作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日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

《建议》还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创新型企业将逐渐担负起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重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关键之一就是要服务好创新型企业,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这些正好契合了民生科技金融展思路,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各方面有利条件,并切实在内部理顺科技金融业务开展的流程和机制,民生银行科技金融业务的发展将充满想象空间。”此间分析人士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