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播下青年“种子”,收获创业动力

2016-08-25 09:11: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建日报讯:至今,已建立“种子工程”示范基地和联系点23个,推广新技术28项,培养“种子”490多人,带动7000多户农户增收

本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郭雅明 李广

选“种子”,寄托致富梦

福安市拥有“中国茶叶之乡”“南国葡萄之乡”“中国特色竹乡”等众多称号。这些光环的背后,有一大批农村致富的青年“种子”,他们茁壮成长,带动整个福安农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2013年开始,福安市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选择优势农业产业,在全市范围分期分批培训一批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年、“学技术、奔小康”的带头人和新型农民,带动一方农民创业致富。

“种子”如何挑选?福安市关工委牵头,组织成员单位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将“种子户”和示范基地的种植(养殖)品种、规模、技术水平等情况进行摸底、建档。

“我们把45周岁以下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示范效果明显的农村青年创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列为‘典型种子’,将运作规范、推广带动作用好的基地和合作社列为示范基地或联系点,并挂牌。”福安市关工委执行主任陈平玉说。

截至目前,福安已建立獭兔养殖、林下经济、食用菌、水蜜桃、葡萄等“种子工程”示范基地和联系点23个,推广新技术28项,培养“种子”490多人,带动7000多户农户增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种子户”50名。

重扶持,服务团赴田间

“没有科技服务团专家们的帮助,我的竹筒酒项目还要走很多弯路。”宁德市青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清是较早入选的“种子”。几年前,他利用福安市丰富的竹林资源,开发竹酒项目。创业初期,因不知道竹子的特性,导致种植的竹子渐渐枯死。

不久,来自省农科院的科技服务专家来到基地。“经过调查研究分析,专家认为我选用的基酒不对,竹子仅适合纯粮酿造的蒸馏酒。”陈清说,专家还指导他解决了基酒的制作、漏酒、设备的研发加工等问题。目前,该公司发展竹酒360多亩,年产竹酒15万桶。

“种子工程”建立了庞大的科技服务团。目前,福安已有服务团24个,成员320多人。“除了福安市级关工委科技服务团成员18人,我们还聘请了退休高级农艺师、高级工程师10人。”陈平玉说,他们还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科技示范户聘为农民技术员,直接联系农户,逐步形成“科技服务团—示范基地(示范户)—农户”三级科技推广网络。

郑柯发原是福安市松罗乡的贫困户。福安市关工委主任林青发现他学习能力强且爱钻研,决定培养他为“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的示范户”。接下来,林青多次组织农业专家到松罗乡开展讲座培训,甚至手把手教郑柯发等果农种植技术。如今,郑柯发已成为葡萄技术专家,帮扶的农民达2400多人,培育出科技示范户1700户。

据统计,福安市“种子工程”共举办葡萄、水蜜桃、脐橙、獭兔等培训班60多期,参训青年农民2900多人次。

能带动,成转型的“主力军”

如何让“种子工程”培养出来的致富带头人帮助其他村民发展,甚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我们建立了重点示范点,进行长期跟踪服务。另一方面,我们突显基地的示范功能,把加快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陈平玉说,这些“种子”的示范作用,包括品种示范、技术示范、管理示范和营销示范。

2014年起,作为示范点之一,康厝彭洋专业合作社建设20亩葡萄大棚套种香菇实验基地,每亩种植香菇4000筒,每亩利润达1.6万元。同时,带动周边200多户青年农民参加合作社。这种带动形式,属于“品种示范”。

像郑柯发这样,通过自身技术推广,带动农户技术水平提升的,属于技术示范。

坞镇新兴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鼓励社员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水果产销联合体”“水果保鲜库”“水果农资服务部”等合作经济组织。2015年,销售总额达400多万元,每年为社员人均增加4000元纯收入。这一形式,属于管理示范。

“种子”郑金发创办的友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则是营销示范试点。2014年,松罗葡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销售出现问题。为此,他通过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建立了福安葡萄商务网站,并在浙江、厦门、泉州、福州等地建立20多个经销点,吸引多地客商与松罗果农签订葡萄销售协议。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农民尝试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卖葡萄,解决了销路问题。

据福安市副市长施晓铃介绍,接下来,福安市将优先把“种子工程”培养对象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在支农政策、项目资金方面向培养对象倾斜,扶持他们发展生产和创业。同时将总结示范点经验,由点到面全面启动,打造种子工程“升级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