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 正文

兴业:全国首单扶贫中期票据发行金融市场开辟精准扶贫新渠道

2017-03-20 10:31: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兴业银行主承销的“贵州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扶贫中期票据”成功发行。本期债券是全国首单扶贫中期票据,也是同时发行的首批两单扶贫票据之一,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上的创新突破。

本笔扶贫中期票据注册金额10亿元,首期发行5亿元,期限5+N年,由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债项评级为AA+级,发行利率5.39%,低于同类非扶贫债券。市场普遍认为,精准扶贫和市场化的信用增进是本期债券的最大亮点。

在本期债券办理过程中,兴业银行和发行人贵州高速公路投资充分贯彻精准扶贫的要求,确保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长顺县和威宁县,支持两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

贵州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居全国前列。由于地处云贵高原,长久以来,交通是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主要因素,改善交通条件是实现脱贫的当务之急。

贵州高速公路投资承担了省内大部分高速公路的建设任务,为扶贫工作提供了直接服务和重要保障,虽然前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全省扶贫任务艰巨,财务费用压力较大。兴业银行根据发行人实际情况,主动设计了由其母公司贵州高速集团为本期债券提供担保的增信方式,提高债项评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发行人融资成本,优化了投资人保护机制。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阶段,金融对于精准扶贫有着扛鼎作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通过债券市场对接扶贫精准化需求,近年来通过多元化产品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仅2016年即为西部十二省份发债融资6345亿元。今年以来,交易商协会继续推进金融扶贫方面的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出了募集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扶贫票据产品。发行扶贫票据可以为扶贫引入社会资本,实现资金上的快速统筹,而且债券的信息披露要求也能进一步确保资金按计划使用。

作为国内十强银行之一,兴业银行把金融扶贫作为支持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以贵州省为例,“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该省产业扶贫发展的难题,作为“引银入黔”后首批股份制银行,兴业银行是推动创新金融、多元金融在贵州发展的先行者。2012年以来,通过项目贷款、非标业务、保险债权、私募债、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等融资方式,累计为贵州省交通运输行业提供融资356.93亿元。去年贵州省成立总规模3000亿元的脱贫攻坚投资基金, 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扩大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投向贵州省内贫困地区的道路、桥梁、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兴业银行迅速响应,并出具了300亿元的融资意向函。

围绕2020年之前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总体目标,兴业银行于2016年出台了《兴业银行金融扶贫开发服务方案》,从产品扶贫、产业扶贫、渠道扶贫、教育扶贫、定点扶贫等方面统筹部署,全面推进。

据介绍,该行通过优先倾斜业务资源等方式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等金融服务支持,提高扶贫金融业务占比,截至2016年底,该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合计31.27亿元,较年初增长110.57%;单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0.22亿元,较年初增长95.36%,其中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21亿元,约为年初余额的10倍;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05亿元共2548笔,贷款余额和业务笔数均较年初基本翻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兴业银行立足自身经营特色和业务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差异化精准扶贫之路。作为国内绿色金融领军者,该行主动将绿色金融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大力推广生态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实现绿色发展。同时借助业内独居特色的“银银平台”,将先进的管理经验、金融产品与科技能力等输出到农商行、农联社与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极大提升了其服务“三农”的能力,让广大农村客户享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目前银银平台已联网上线金融机构近800家,代理近200家村镇银行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提供商之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兴业银行还设立特色产业金融中心,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先后在内蒙古、黑龙江、广西等地设立了乳业产业金融中心、农业产业金融中心、林业产业金融中心等,通过产业金融中心专业化经营更精准服务当地特色产业客户,带动贫困地区人口就业脱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