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 正文

建行小微快贷 让小微企业坐上金融“头等舱”

2018-01-08 10:35: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5分钟就申请到100万元贷款,无须抵押,随借随还,太方便了!”福建恒达教育装备工程有限公司财务部张经理激动地说。

作为福建省制作教育动物标本的龙头企业,恒达在业内优势明显,发展稳健。但因签约订单至回款周期的不固定,经常需要短期流动资金用于周转,这让恒达公司一直颇为头疼。而今,企业急需支付预购款时,通过建行网银提交申请“小微快贷”,轻松搞定。

不跑腿不求人,网上申请,几分钟就审批 、到账,最高额度500万元……建行福建省分行自去年6月试点上线“小微快贷”一年多来,已累计为我省内6522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9.07亿元。

建设银行福建分行行长刘丽华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拓宽服务渠道,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头等舱’金融服务。”

大数据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在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方面,是由于小微企业存在资产难核实等问题,加上贷款单笔金额小、频率高,令银行服务成本升高;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主也怕银行贷款流程复杂麻烦。”建行福建分行小企业业务部负责人说。

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2016年6月19日,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行创新推出“小微快贷”,福建分行成为全国率先开展试点的四家分行之一。

通过该行内部多个系统组件、外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互通互联,将企业及企业主的金融资产、押品情况、信用状况、纳税情况等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自动生成可贷款额度。在信息完整的情况下,客户可通过网银、网站、善融商务、手机银行、智能自动柜员等电子渠道,全天候享受到全流程网上“秒审、秒批、秒贷”的快捷融资。同时,数据整合、在线审批,既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又大幅减少了银行客户信息采集、录入、调查、验证等人工操作,通过零售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小微企业客户的效率。

这一对传统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革命性的突破,有效了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散”的融资需求,深受欢迎。“像我们这样轻资产的创业公司,很难申请到贷款,没有资金,很多公司在半路上就已经夭折了,想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几乎不可能。”福州工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俊辉说。这家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发展起来的企业,主要研发销售机械设备自动化软件。三年来渐渐步入正轨,但因缺乏资金,又没有抵押物,融资举步维艰,一直无法扩大。

今年3月,福州工大通过建行福建分行的“小微快贷”,申请到了39.2万元,是该企业几年来获得的第一笔较大规模的融资,使企业成功扩大规模,转型升级。

“‘小微快贷’随借随还,非常适合临时性的小额资金需求,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我们现在不但自己离不开它,还向上下游客户推荐办理,客户周转资金充裕了,我们自己的账期也缩短了。”张俊辉高兴地表示。

服务实体,把“小微”做成“大事业”

近年来,建行福建省分行先后推出了“成长之路”“速贷通”“信用贷”“POS贷”“助保贷”“税易贷”等20多个产品,并建设了“信贷工厂”等16家专业化小企业经营中心,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已为1.4万家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538亿元,贷款金额走在同业前列。

据悉,建行还根据客户不同资金需求,设计推出了覆盖信用、质押、抵押等多种担保方式的“小微快贷”系列产品:全流程线上办理,免抵押、免担保,循环额度,自主支用的“快e贷”,最高额度为200万元;可将存量房贷再次抵押,获得最高额度为500万元的“融e贷”;还能将定期存款、国债、理财产品等进行质押,最高额度为500万元的“质押贷”。

“小微快贷”既拥有“互联网+”和银行的“双基因”,又具备银行技术、数据和风控的“三保障”,已成为建行服务‘双创’,助力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项拳头产品,在为小微企业带来的“金融活水”的同时,也成为建行降成本拓市场的“新引擎”。

截至8月底,建行福建省分行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206亿元,比年初新增173亿元,增幅4.28%。各项贷款余额、新增额均居四行首位,并实现存贷款总量在同业中率先突破8000亿元大关,连续13年四行第一。

“庞大的小额信贷市场尚未被有效开发,作为福建金融的生力军,我们将把支持‘小微’做成‘大事业’。”刘丽华表示,未来,建行还将持续优化、扩充小微快贷系列产品,深入挖掘建行内部数据资源,逐步引入企业的纳税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缴纳社医保数据等外部信息,构建更加完整、更有层次的小微快贷产品体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