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福建财经新闻 > 正文

“软”“硬”兼施,延展教育生命线

2023-09-19 18:37:08 杨凌怡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西桥中心小学新生报到现场 郑文典 摄

  漳浦第一中学航拍(资料图片)

“前展后延”补教育短板

“我以前也是读的这所小学,现在也把小孩送过来,换了新桌椅、新教室,条件比我们那代好多了!”新一年的开学季,吴先生带着自己刚上小学的儿子走进重新开放的巷口中心小学。

看着扩建后高大崭新的教学楼和礼堂,吴先生十分感慨,这座建校逾百年的学校,承载着老漳州人一代又一代的记忆。经过两年的改造,如今,学校扩建为36个班级,还新增了音乐室、科学实验室、木偶馆等,满足多种多样的教学需要。

另一边,同样备受关注的“百年老校”芗城区西桥中心小学也完成了异地重建工作,为该片区提供1080个学位,红白相间的教学楼外观与古城建筑风貌相得益彰。

作为漳州中心城区,芗城区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度始终居高不下。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面积扩大,尤其是大量的随迁子女进城,使得漳州的基础教育资源供不应求。为此,芗城区不断加大投入,在改善条件、扩大容量、提升层次、满足需求上下功夫,补齐教育民生短板,向“教育强区”的目标扎实迈进。

“把基础打好,在保证每个学生有学上的前提下‘上好学’,才能让城区教育更进一步。”在芗城区教育局局长曾超看来,基础配套的建设提升,是补齐城区教学资源紧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而长泰区的教育配套投入则另有侧重,力求“量身打造”教育项目。作为民营经济活跃区,长泰区外来务工人员占区域人口的三分之一,针对本区的人员情况,长泰区加大投入,补齐教育短板。

“兴泰幼儿园、长泰一中兴泰分校宿舍楼、兴泰小型体育综合体等教育项目正在建设,下阶段,我们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兴泰托育中心、兴泰中心小学综合楼、长泰一中兴泰分校教研楼等项目建设,打造从托育阶段至中学的全链条教育保障服务,总投资将超2亿元。”长泰经济开发区教育口分管领导陈明阳介绍说,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增加0~3岁托位150个,帮外来务工人员分担育儿压力。

今年开学季,漳州共有9所小学建成投用,共新增上万个学位,满足区域教育需求。

“拾级而上”促教师成长

“硬件”升级的同时,“软件”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无止境,作为育人者,我们更需要勤学不倦,才能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需求,更好地教书育人。”获评2020年漳州市骨干教师的许静渝,自2006年加入工作以来,先后在石亭中学、北斗中学教英语。通过不断累积、总结教学经验,参与省、市的大小培训,许静渝逐步提升教学水平,琢磨出了一套适应“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法。如今,她成了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英语学科教研员,参与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为更多老师分享教学技巧与经验。

“从农村中学走到城区中学,我最大的感受是漳州的教师培养模式,给了像我这样的一线教师很好的成长空间。”许静渝说,她的教学能力与技巧的提升,得益于各类培训、学习,在她还是一名新人的时候,跟着老教师学习、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今,她也接过了“接力棒”,向新入职的教师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教学质量提升的重点,是教师水平的提升。“要做好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培养要走在前头,把教师的素质提升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柯顺德告诉记者,为不断提升教师水平,漳州进修学校推进各梯次中小学名优教师队伍培训培养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学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遴选与培养工作,探索出一条“阶梯式”的教师培育之路,形成“跨校带教、以优带新”培养机制,助力教师队伍建设。

今年,漳州出台《漳州市中小学名师管理办法》,确认漳州市第七批中小学骨干教师706名;开展漳州市优质小学教育资源孵化工程第六期培训,组织27名乡村教师在漳州实小等学校跟岗学习;组织62个名师工作室送培送教630人次,开展讲座或示范课210场次。

“均衡发展”城乡同提质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问题之一,为推动教育公平化,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漳州着力扶持乡村教育、乡村教师发展,种下乡村教育之根。

“乡村教师的素养直接决定着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对城乡教育的差距有着深刻的感受:近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乡村学校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有了极大改善,但学校软实力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提升。

想要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必须让乡村教师的水平得到质的进步。2013年以来,依托省市两级名师工作室,她带领团队累计送教下乡106场次,开办“乡村种子教师”培训班16期,培养了乡村教师992名,把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乡村。

为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漳州市发布《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 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以“对口帮扶”“优质小学教育资源孵化工程”等为主要抓手,探索乡村学校质量提升,建设学校教育共同体,力争到2025年,全市85%的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升级管理标准化评估,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