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政策在见效,期待再加码

2024-11-19 10:02:38 练洪洋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目前多地已出台生育支持相关措施,包括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文化支持等。与此同时,多地官宣出生人口“反弹”,包括山东青岛、湖北天门、陕西宝鸡、内蒙古阿拉善盟等地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增加。(11月12日新华社)

“反弹”一词,令人欣慰。它至少透露两个积极信号:其一,育龄人群生孩子的意愿还在、热情还在,只要激励有方、保障有力,人口生育率是可以提升的;其二,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初见成效,说明“政策包”是合理的、可行的。既然方向是对的,方法也有效,那就要继续加码发力,不断扩大“战果”。

运用加法、减法。从目前来看,各地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多半着眼于经济支持,着力于做加法,说白了就是“给钱”,譬如有的地方规定,生育二孩奖励2万元,生育三孩及以上奖励5万元。拿出真金白银发补贴,简单而直接,效果也不错,但非仅此一途。降低生育、教育、养育成本,既可以从侧面做加法,也可以从反面做减法(比如减税),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育龄人群降本减负。此外,加减法不单体现在经济方面,也包括其他,譬如就业、医疗、休假等。

兼顾硬件、软件。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离不开围绕生育、教育、养育全链条的硬件支撑,譬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更离不开良好的软件支持,譬如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社会氛围。毋庸讳言,在社会氛围方面,现实仍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譬如,一些职场文化对于员工生育不那么友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育龄人群的生育焦虑。如果说,硬件支撑为降低生育、教育、养育成本提供有形支持,那么,软件支持则为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注入无形力量,两者相互补位、缺一不可。

打好主攻、助攻。与物质生产不同,人口生产是一个高度复杂化的过程,掣肘因素纷繁,难以尽举。直面一些难点堵点痛点,为生育家庭提供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和文化支持,可视为主攻,可解当下之困、显性之忧,可收立竿见影之功;但缺釜底抽薪之效,因为有些忧虑属于隐忧、远忧,需要从外围助攻,包抄解决。“若干措施”在第四部分提出“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三个关键词,直击关键点,为助攻指向。从中也不难看出,外围助攻一点都不比正面主攻轻松,因为每一个议题都被置于更加宏大的主题内。

解决“不想”“不能”。社会调查显示,影响生育行为的两个核心因素,一是“不能”,二是“不想”。“不能”多体现在外部,生育支持政策可以有所作为,而“不想”多出于主观,属于个人选择。持这种想法的人,就算自身条件许可,也未必愿意生育。相形之下,“不想”问题更加棘手,需要更加用心、更高技巧。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