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20日(美国西部时间1月19日左右),TikTok在社交媒体发布声明称,已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达成一致,正在恢复相关服务。此前,中美的社交网络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洋悟运动”。据移动应用商店数据查询机构点点数据监测,1月20日早上9点,小红书登顶了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为代表的128个国家和地区苹果商店免费榜当日下载量首位。1月21日16时,小红书“#tiktokrefugee”(译为“TikTok难民”)话题总浏览量已达24亿次,相关讨论超过3400万条,相关笔记5.3万条。 ![]() 为何偏偏独宠小红书? 与其说是“独宠”小红书,不如说是小红书的“独特”接住了泼天富贵。 与TikTok(抖音)“泾渭分明”的针对性市场营销策略不同,自2013年创立时,小红书将定位为“海淘购物分享社区”,支持海外手机号码注册账号,以方便海外用户在社区内发布信息,无心插柳之举反倒成了“TikTok难民”的“防空洞”。 海外用户进入新平台急需释放表达欲,想要“被看见”。与B站(Bilibili)、抖音、快手不同,小红书的“社区”属性定位,侧重“种草”分享,流量平均分配,让每个社区成员都有被“看见”的可能;“生活分享”赛道消弭了无助情绪,规避了文化冲突的可能,让各国人民的交流互通安全落地。 小红书的“搜索”功能助力话题引爆。据小红书官方数据显示,超过70%的月活跃用户会使用搜索功能,平均每天搜索6次。国内网友主动参与其中,进一步推高事件声量,促成现象级传播。 小红书女性用户占比高达70%,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50%。1这是其拥有良好社交氛围的关键。面对“异军突入”,小红书用户展现出包容、友好、风趣的姿态,让适应了TikTok(抖音)“快”节奏的海外用户,在小红书找到“慢”节奏的世外桃源。许多“Tiktok难民”表示这意料之外的善意与热情,足以让他们长久地留在社区。 为小红书带来了什么? 新用户增加。据分析公司Similarweb1月13日数据显示,小红书在美国iOS和Android设备上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约340万;据点点数据显示,1月14日到1月18日这五天时间里,除中国以外的其他海外地区小红书在苹果商店的下载量分别为44.44万、60.37万、62.68万、59.28万和57.37万,这一波海外用户增量,兴许能为小红书未来的海外布局催生新的机遇。 ![]() 活跃度提升。与小红书相关的话题在国内话题榜也屡屡登上热搜,有助于“沉睡”账号“激活”,参与讨论与传播,使小红书“种草、交流、分享型社区”的品牌定位得以强化,提升用户对该平台的认同与黏性,实现长期的用户增长。 ![]() 内容生态多元化。海外用户的进入为平台内容生态注入了更丰富的内容形态,美国网友帮中国网友做英语试卷,中国网友教美国网友数学,“赛博”英语角让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妙趣横生。海外艺术领域用户进入小红书,使内容生态更优质,有网友直言“自从TikTok难民来了,感觉音乐区是降维打击”,但这也是小红书乐见其成的生态局面。 审核难度加剧。泼天流量也伴随着浑水摸鱼。激流中除了嗅觉敏锐的海内外mcn代运营机构、有意拓宽渠道的跨境电商从业者、急于找寻新出路的海外网红,还出现了搬运国外视频的“假洋人”等违规账号,无疑为小红书以及其他想要出海的社交平台带来新挑战。如何符合本地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同时,又能展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各大社交平台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实施更高效精准的审核机制。 浪潮退去留下什么 ![]() 1月22日,App Store美国区当日免费下载榜单第一已不是小红书。“蜜月期”逐渐进入“冷静期”,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已对互联网行业带来不小震动。 积极拥抱内容平台的国际化机遇。文化间的差异不是交流的障碍,而是交流的起点。人民日报发布评论将此次事件比喻为网络版的“乒乓外交”,中美网友隔空对账,发现信息差竟让彼此的误解宛如鸿沟,许多网友表示愿意前往彼此的国度去一探究竟、眼见为实。互联网企业应把握机遇,借船出海,在创造新增长点的同时肩负起文化传播的重任。 (本网记者 林华黎) 参考数据 1.数据来源:千瓜行研《小红书平台2024「活跃用户」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