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迎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农历新年,“中国年”成了“世界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元素的产品也正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进千家万户。 春节元素产品强势出海 据海关总署初步测算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前三季度出口规模达1.48万亿元,增长15.2%。1以春节为主要元素的服饰鞋帽、家具用品、节日礼品、节日装饰等品类表现亮眼。作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重要门户——义乌,占据了全球春联、年画用品市场80%的份额。据统计,2025年1月份以来,义乌港日均进出集装箱达到4000标准箱,最高峰达到5000标箱,比2024年12月增长了33%。2 春节相关的非遗传统手工艺品迎来“出海热”。 河北石家庄藁城区,被誉为“中国宫灯第一村”的屯头村,每年“十一”假期至农历春节便是旺季。2024年,屯头村宫灯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电商销售额也显著增长,2024年网上销售突破5亿,线上销量占比将近30%。 山东临沂郯城县红花镇,70个中国结生产专业村订单暴涨,齐鲁网12月曾报道,该村年产各类中国结达1200余万件,年产值达18亿元,为了迎合海外市场的购买喜好,红花镇还引入专业设计团队,开发了1000多种中国结样式。 这些产品的生产以村、镇为单位,不仅传播了春节文化,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数字化助力非遗文化出海 不止是承载了“年”味的节日饰品,“非遗文化”也乘着东风在国际市场乘风破浪,文化输出的航路越走越宽敞。 非遗文创+电商。国家级非遗项目剪纸(回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伏兆娥,她制作的《在三分钟内快剪肖像》视频作品在抖音获数十万点赞;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展示和推介苏绣技艺,让超过20万粉丝爱上苏绣;在2023年非遗电商影响力品牌榜上,来自福建泉州,主营德化瓷烧制技艺的“吾和漆器茶具”,位列第七…… 《2024抖音电商非遗发展数据报告》显示 ,近两年购买非遗好物的消费者数量同比增长203%,抖音商城非遗好物销量同比增长325%。过去一年,平台上非遗传承人电商直播累计超10万小时,获得观看累计超2.5亿次,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销量同比增长193%。通过电商短视频、直播,“非遗”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看得见、摸得着、买得起的艺术。 当红游戏助力传播。《黑神话·悟空》通过融入陕北说书等非遗元素,将非遗文化带入游戏世界;数字化复刻小西天等西安地方寺庙,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原神》则通过探访非遗传承人,推出长期项目《流光拾遗之旅》,翻译为15种语言,在国内外平台同步发布。 数据库赋能文化传承。上海的崇明土布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了纹样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技术,保存崇明土布的纹样,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600多种纹样的数字化存储,防止纹样失传的同时,也为未来复刻和创新提供可能。3 市场需求倒逼品牌建设 GAP推出故宫联名限定系列,美式设计与中式纹样碰撞出别样火花;Dior与江苏省级非遗绒花制作技艺合作,中国非遗技艺成为点睛之笔;泡泡玛特与非遗古法错金技艺传承人合作,推出“MEGA SPACE MOLLY 400% 藏金无痕·木”限量潮玩,泰国线上平台转售价格高达33万泰铢(约合近7万元人民币)……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日益浓厚,对非遗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坚持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输出的同时,要加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让非遗文化产品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 林华黎)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央广网 参考数据: 1.海关总署http://www.customs.gov.cn/ 2.《义乌小商品迎来春节前出口高峰(图)》海关总署20250126 3.崇明报:《崇明土布数据库正在建立——记录“经纬间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