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案件。2023年5月,14岁的小雯经朋友介绍来到某文身店,以150元价格在双臂纹上花图。小雯母亲发现后诉至法院,要求鉴定后赔偿文身清洗费。法院委托鉴定,鉴定机构认为需要进行8次激光治疗,按照文身面积共计费用769800元。店主被判担责60%,先支付一次清洗费9.6万余元。(2月23日光明网) 小雯花150元文身,清洗需要76.9万元,这两个数字的巨大反差令人感到吃惊。根据法院判决,店主担责60%,父母担责40%,这次文身付出的巨大代价,无论是涉事店主还是小雯父母,都要为此埋单。其实,这一事件本不该发生,如果涉事店主与小雯父母其中一方,在事发前严格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责任,都不会出现今天这种多输的结果。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未成年人监护人在内的有关各方的共同责任。2022年6月6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专业文身机构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从现实情况看,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效果不理想。 近两年来,有关给未成年人文身的案件已发生多起,有的被监管部门开出罚单,有的诉至法院,文身店赔偿包括清洗费在内的费用共计6万元。按说,所有文身店都应该吸取教训,杜绝给未成年人文身。然而,某些店主却照常给未成年人文身,即只顾着赚钱忽略了自身责任。上述案件中,小雯清洗文身需要76.9万元,这不只是给文身店上了堂“经济课”。 尽管涉事文身店经营者辩称,未发现小雯是未成年人,且小雯系自愿,未进行诱导,还劝诫其一定要考虑清楚,并且称在其文身前,小雯身上已经有多处文身。但这无法掩饰其失责。因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规定很清楚,“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如果文身店店主先验明小雯真实年龄,自然也就没有后面的诉讼。 对涉事文身店来说,为小雯文身收费150元,却要承担76.9万元清洗费中的60%,同时还要返还文身费用150元并承担鉴定费2200元,这是一笔赔钱很多、十分愚蠢的买卖,教训不可谓不深。对小雯父母而言,没有承担起发现和劝阻的责任,承担76.9万元中的40%,经济负担也不轻。更重要的是,清洗文身带给小雯的身体和精神伤害,不可低估。 据悉,激光清洗文身会对身体有一定伤害,并且也是非常痛苦的。只能尽力减少对皮肤的不必要损伤,一旦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还可能会引发细菌感染,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化脓等问题。另外,从当初接受文身到如今清洗文身,这种“急转弯”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精神或造成不小的冲击。如果清洗不彻底,还影响未成年人今后考公、入伍等。 也就是说,该案件带来的问题,直观看主要是“经济账”,即涉事店主和未成年人父母所要承受的经济负担。但清洗带来的“健康账”“就业账”也不能忽视。还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没有涉及监管失职。如果当地监管部门主动作为,严格履行普法和监管责任,涉事文身店未必敢给未成年人文身。监管失职的“账”是否也要算算,这个问题同样值得去思考。 (责任编辑:武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