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金融支持民企发展,关键在落实

2025-03-04 17:09:09 朱昌俊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民企再迎“强心针”。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明确,金融部门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积极健全政策框架,强化督导落实,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金融是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此次多部门联合召开相关会议,其实是金融领域落实前不久民营企业座谈会相关精神的一次重要部署,为民营经济发展再次传递了积极信号。

事实上,围绕更好推动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要求一直都有。如在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其中第一部分就是“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信贷是民营企业最普遍的金融需求之一,但这往往也是最容易让民营企业“碰壁”的环节。如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抵押物不足等现实原因遭遇“贷款难”“贷款贵”的现象就比较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到民企的发展空间,也成为阻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大敌。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更大的实质性突破,就应该重点攻破这样的“老大难”问题。

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强调,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次会议亦跟进提出,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这无疑是一种精准回应。但一方面要把之前的要求落实好,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支持政策。如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和信贷审批程序如何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是否应该向中小企业作出更大倾斜,以及遭遇信贷“隐形门槛”的中小企业如何维权等,都宜有更明确的标准,才能向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释放更清晰的预期。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这使得它们的实际金融需求也相应更加多元化。面对这一情况,金融机构也应该树立用户思维,真正从民营企业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加快金融服务的创新。这次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做实、做深、做精。对此,不妨尽快出台进一步的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为金融机构更好服务民营企业提供更精准、更具指导性的“导航”。

另外,资本市场赋能民营企业的作用很明显。此次会议提出要抓好“科创板八条”“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这顺应了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面对当前的科技变革浪潮,也还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机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支持更多创新型、科技型民企进入资本市场,助力它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的金融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此,既要下大力气重点加快破解一些长期以来的“症结”和短板,为市场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有效提升民企的获得感和发展信心。也要着眼长远,结合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持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真正在制度上为推动金融服务民企发展不断强化稳定预期。但“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要让这些工作的效力最大化,前提条件还是要增强各类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不打折扣地落实好。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