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不久前召开部分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与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阿里集团、京东集团、北汽集团、奔驰集团等7家企业有关负责人围绕整治“内卷式”竞争进行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被喻为“看不见的手”,竞争便是这只手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理性的、适度的竞争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凡事不能太过,当竞争手段被毫无节制地使用,导致出现“内卷”,那就不好玩了。试举一例,我们的国产摩托车因性价比诱人,曾经在东南亚地区异军突起,一度被称为“街头霸主”,后因国内厂商蜂拥而至,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声誉受损,短短几年就将大部分市场份额拱手让人,十分可惜。 “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这股“龙卷风”卷到哪里,哪里便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一轮刀光剑影、生死搏杀之后,参与企业、相关行业甚至整个市场环境都东歪西倒、伤痕累累,几乎没有人能笑到最后。因此,及时纠偏是维护市场秩序和稳定发展环境的应然之举。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无疑是“内卷式”竞争的参与者。以光伏产业为例,2024年前10月,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销售价格快速下跌,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售价降幅分别为38%、49%、30.4%。光伏产品价格几乎腰斩,直接推手无疑就是相关企业。你的价格低,我的比你更低,一些企业为了打赢价格战,别说保持盈利水平,哪怕亏了血本也在所不惜。因此,整治“内卷式”竞争,企业配不配合至为紧要。但必须提醒的是,这股风气愈刮愈猛,很多企业也是被裹挟入局、身不由己,因此,整治乱象光靠企业自觉远远不够。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什么容易陷入互害的“内卷怪圈”?成因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空间不够大,而前来觅食的人又太多,难免发生“踩踏事故”。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市场舞台有多大,产业前景就有多广阔。企业要从“内卷困局”中杀出重围,唯有跳出小圈子,跃入市场大海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对此,我们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大力提升外贸韧性,综合运用出口信保、信贷、展会以及扩大海外金融服务等,支持和帮助企业“走出去”,开拓多元化市场。 “内卷式”竞争冰冻三尺,不是一把火就能融化的,要花时间,要下功夫,还要各方密切配合。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等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围绕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生态各自发力,最终形成解难题、破困局的合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