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让高层次人才“C位出道”

2025-03-04 17:09:09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让高层次人才“C位出道”

赵 臻

近年来,代表委员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工作,各地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吸引、培养和合理使用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古代的“得人才者得天下”,到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都充分凸显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这些年,代表委员为高层次人才工作建言献策,提出许多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解决人才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提供了宝贵思路。

在完善人才制度体系方面,建议打破“论资排辈”的晋升模式;在优化学科布局方面,提议加大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扶持力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呼吁增加科研经费投入,设立专项人才培养基金……这些建议有力推动了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高层次人才工作将持续受到各方关注。我们期待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取得更大突破,进一步破除“四唯”束缚,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真正具备能力和取得成果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实现“C位出道”。

“杭州六小龙”引发的“考问”

王 震

“为什么我们没有‘六小龙’?”

今年初,“杭州六小龙”出圈引发关注,也让一些城市开始反思,发出了“灵魂考问”。

科技创新正在从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各地政策持续亮相,助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金”:浙江杭州致力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广东深圳将掏出100亿元设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安徽合肥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科大硅谷”建设,向全球招募合伙人……

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科技创新始终是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如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面对这些“科技创新之问”,代表委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期待更多新点子在两会亮相,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从高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让更多科创“六小龙”加速涌现。

为新潮的中国“打call”

韩维正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国际社会的观察镜聚焦东方——

中国充满潜能。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中国已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农历新年假期消费强劲,人工智能领域进步,增强了人们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信心。

中国开放包容。科威特前驻华大使费萨尔·拉希德·盖斯说:“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多项倡议,这些倡议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和地区发展,有助于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开展合作。”当保护主义寒流侵袭,中国始终是全球化最坚定的“破冰船”。

中国充满机遇。近日有调查报告指出,76%的英国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在华投资。外国企业增加在华投资,是以实际行动投下看好中国的“信任票”。在发展的快车上,中国正将发展机遇转化为人类共同财富。

全国两会上,当代表委员走进人民大会堂,世界将在这里看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对话、探求改革创新的思考,以及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中国答卷”。

这里有份网民“心愿单”

郑薛飞腾

日前,人民网2025年全国两会调查结果出炉。调查显示,“民生保障”“正风反腐”“社会治理”三大热词备受关注,位列前三。网民积极参与调查、热议两会,是民情民意的脉动,也饱含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殷切期盼。

细看这份调查,代表委员的履职足迹与网民的关切高度契合。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徐军,在过去一年间走访多个乡镇孤困儿童家庭,积极投入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工作。今年全国两会,他将围绕更好保障特殊家庭孤困儿童心理健康提出建议。来自广西的全国政协委员义芳结合自身的审判工作和走访调研,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司法实践等方面建言献策。这些案例,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全国两会承载着满满的期待。网络调查中,“提高居民收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等内容尤其受到关注,既是网民的“心愿单”,也是改革的“任务书”。当代表委员带着网民的关注上会,当“键盘上的期待”转化为“纸面上的建议”,相信这场“双向奔赴”的民主实践,必将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