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AI标识须挂在“明处”

2025-03-07 11:49:20 李霞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冉冉建议,应对AI生成内容强制标识,并明确对AI深度合成服务商未履行标识义务的惩罚制度。AI生成内容该如何亮明身份,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AI技术普及之后,“有图有真相”的判断标准一再受到冲击。AI生成的文字、图片混杂在信息流中,影响公众的判断;AI谣言泛滥,让公众真伪难辨;AI合成的视频鱼目混珠,在换脸技术的加持下,“假靳东”迷倒一众老年网友、“假雷军”辣评世间百态,对当事人和公众造成严重困扰。

两位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建议对AI生成内容进行强制标识,既基于上述老问题,也基于AI技术发展新形势。近期,DeepSeek爆火,引发全民使用AI热潮,从图文、视频生成到在线问答,AI无所不能。随着AI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其合成内容的效果只会更加逼真。AI技术加速上新,风险也在增加,单靠网友火眼金睛防范困难重重,加强对AI的管理迫在眉睫。

防止AI大搞“科技与狠活”,法律法规要跟得上技术迭代的脚步。此前已有规定要求深度合成内容必须“在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但现实中,标识与否全凭自觉,也无惩戒措施。标注AI身份的责任,应落实在AI服务提供者上,也应落实在社交平台;应落实给AI研发公司,也应落实给普通用户。

不能任由AI乱象迷人眼。强制标识AI生成内容,远胜普通人的火眼金睛;坦坦荡荡地亮明AI身份,远胜捂着AI标识躲躲藏藏。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