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5%左右的增速目标传递什么信号

2025-03-10 18:16:43 王庆峰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经济增速不仅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是发展信心、就业质量、工资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历来是全国两会的焦点。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5%左右。

今年目标为什么设定在5%左右?有什么支撑条件?如何才能实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

目标的确定,就是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既不过分拔高,也不随意降低。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

从客观需要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无论是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稳定和扩大就业,还是为增加居民收入、防范与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都需要维持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战略眼光看,这个目标也兼顾了当前和长远。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5%左右的目标充分考虑规划的衔接落实,也着眼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任务,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因此,5%左右的目标,充分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与可能,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设定,是一个稳健的、实事求是的目标,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做好经济工作,信心至关重要。

当前,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正如李强总理所指出,“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这是对中国经济形势以及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也来自过去一年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经验总结——回顾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成绩单”,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

从稳的方面来看,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达到134.9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放眼全球,5%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从进的方面来看,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4%;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取得新成果……

透过这些数据,能看到中国经济有良好稳固的基本面,也有持续释放的潜力,再次印证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科学判断。同时,我国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有长远规划、科学调控、上下协同的有效治理机制,有需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广阔增量空间。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正视困难、坚定信心,一定能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如何达成5%左右的预期目标?

一方面,要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围绕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等政策取向。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另一方面,要抓好贯彻落实重点任务。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10大工作任务安排。我们要注重目标引领,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强化系统思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5%左右的目标并不轻松,需要付出百倍努力。但全国上下聚力攻坚,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