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明确要求,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要一手抓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对于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专门强调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此次到地方考察,再次聚焦、作出指导,充分彰显中央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释放出为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鲜明信号。 优化营商环境点多面广、千头万绪,必须找准工作着力点,才能不断提升工作质效。“两手抓”指明了各地进一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两大发力方向。 一方面是抓好持续深化改革。按照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有关分工方案,紧紧盯住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改革攻坚,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扩大外资准入等进一步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尤其是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为全社会创业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 另一方面是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党员干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越是干部作风过硬的地方,越是能获得企业青睐。然而,从近年来各地通报的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来看,有的滥用自由裁量权、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有的“新官不理旧账”、漠视企业诉求、惠企政策不兑现,有的在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等环节中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以权谋私……凡此种种,不仅给企业增加负担、影响企业经营发展,而且容易搞砸地方口碑。“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意味着切实守住底线,严守纪律规矩,更意味着要努力追求高线,引导党员干部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政商关系,更好地稳定企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事事关系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强调以“两手抓”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了开展主题教育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和关键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才能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