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构建“人+AI”研究新秩序

2025-03-21 11:58:15 刘第红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今年春节,深度求索(DeepSeek)横空出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学术研究也不例外。

作为研究者,当务之急是提高个人的智能素养,加强人机沟通能力,加快人机协作的步伐。而对学术共同体而言,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的引导与规范机制,是构建“人+AI”研究新秩序的关键一环。

应该看到,“人+AI”研究,正在改变传统学术研究的生态。比如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将加快,产生新的流程、新的范式、新的方法。同时,也要警惕新的学术不端的出现,积极应对科技伦理引发的挑战。

构建“人+AI”研究新秩序,首要的任务是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边界。什么地方可以使用,什么地方不可以使用,不应该是一笔“糊涂账”,否则,研究者往往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在研究中,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作”,包括文献检索、数据整理与分析、前期成果梳理、语言润色等。AI的赋能,不仅能提高研究的效率,更能提高研究的质量。不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作”,包括论文主体结构的设定、主要内容的撰写以及核心观点的提出等。

“人+AI”研究所产生的论文,应该出具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的书面说明,并签署诚信承诺书。书面说明须包含如下信息:所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名称、开发者以及版本;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用途以及生成的具体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所生成的内容,是否有交叉验证;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记录。虚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信息、刻意隐瞒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情况等行为,将遭到学术界的抵制。

人工智能技术仍在快速迭代,对学术研究的影响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学术秩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的引导与规范机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紧跟科技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调整与总结,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做好鼓励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的创造性是人工智能无法超越的。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人类研究者,而是倒逼人类重新定义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自我发展,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拥抱新的技术,将学术研究推进到新的高度、新的水平。

构建“人+AI”研究新秩序,每一位研究者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