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警惕“商测一体” 扰乱市场秩序

2025-04-15 18:00:33 杨玉龙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只要氯化钠在成分表里的排名越靠前,它的去油能力就越强……”这是某视频网站一则洗发膏测评视频内容。视频一开始,博主以科普的态度表明多家洗发水的“去屑防脱”功能有多么不靠谱,而进度条过半,其突然话锋一转,从桌下拿出一款××牌海盐洗发膏,开始卖力推荐其去油功效和便宜的价格。(4月13日《法治日报》)

如今,在网上“买买买”已成为不少人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很多人也会参考“第三方测评”的结果。但也正如媒体报道的现象,“第三方测评”的确存在着诸多乱象。据记者调查,本应做到客观公正、为消费者“探路”的网络测评却变成了商家夹带私货的途径,像文中开头博主这样的测评成广告现象在社交平台大量存在。

“商测一体”让测评有失公允。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对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还如,部分商家会通过诋毁其他企业的方式以实现宣传自家产品的目的,通过委托测评博主列出“红黑榜”,要求将竞争对手的产品列入“黑榜”。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除“商家—测评博主”双向合作的带货手段外,商家还会招募具有一定粉丝基础但热度并不高的小账号进行“定制化”测评宣传。而且,在测评产业的另一端,“打假测评”也相伴而生。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类账号以“打假”的名义,看似是帮消费者排雷“假测评”,实际上是在反衬某产品,挂出商品链接,反向引导消费者下单。

对上述现象须引起重视。从法律层面讲,“第三方测评”机构或博主盲目追求商业利益,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利用消费者的信任进行诋毁式测评或者虚假测评,这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市场秩序的扰乱。如,致使企业间的竞争从产品质量转向恶意营销,甚至导致行业生态被破坏。

相关部门当进一步建立健全测评行业法律法规。如,明确测评准入门槛、测评方法及标准;明确检测与卖货分离,不能一边收费检测一边卖货,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相关部门应该从完善规则入手,把好“入口关”。针对“商测一体”等测评乱象,监管部门当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于涉嫌违法违规的,有必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惩治措施。通过执法常态化亮剑,净化市场环境。

测评乱象并非难以根治。自媒体博主在发表测评时,应遵循基本的行业伦理和法律规则,确保测评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避免因恶意评价、发布虚假信息而承担法律责任。终归而言,规范有序的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是健康市场的有益组成部分,而这离不开相关机制的完善,也离不开市场监管执法的力度加大,更离不开行业本身的自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