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发声,将深化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帮助出口遇阻的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政策号召下,京东、盒马、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等零售龙头企业迅速响应,通过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项采购资金等方式,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说起“出口转内销”,稍有阅历的人都不会陌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口转内销”“外贸货”往往意味着高品质,是好东西、紧俏货的代名词。如今,时移势易。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是顺势而为、应需而动,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扩宽内销渠道可缓解出口受阻、库存积压等压力,一解燃眉之急;对消费者而言,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将有效丰富商品品类,促进市场竞争,提升“买买买”的获得感;对电商平台、线下商超而言,此举也有助于拓展供应链、提升自身吸引力和竞争力……可见,“出口转内销”是实打实的多赢之举。 从长远看,此举并非权宜之计。据统计,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的数十万家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外兼顾是大趋势。“出口转内销”对外贸企业增强韧性、提升整体实力都有长远意义。再从大局来看,眼下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意义不言而喻。提振消费需要供给创新、好货助力——推动外贸优品“丝滑”走进千家万户,对于提振消费大有裨益。 出口转内销,究竟怎么“转”?必须看到,外贸与内需市场有别、标准不一、渠道迥异,不少外贸企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尤其畅通渠道,至关重要。在这方面,电商平台可以通过直接采购、流量倾斜、营销支持、密集培训等方式,发挥强力助攻作用。比如针对外贸企业的痛点和需求,有平台表示将依托自营模式和供应链能力,直接采购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并开设外贸优品专区,通过流量倾斜、全渠道营销支持,加快打开销路。 当下,各方正加快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卡点。聚焦“出口转内销”,电商、商超等大型企业闻令而动,展现了企业担当,而这也是信心的传递、力量的汇聚。相信随着各方努力,“出口转内销”将成一片新蓝海,开拓一片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