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盘活停车资源 纾解停车难题

2025-06-27 18:32:08 皇甫思逸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官网日前公布《广州市停车场条例(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提出,本市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停车场与办公场所分开管理的,应当在非工作时间有序向社会开放,并设置明显标识,可以实行有偿使用。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停车难已成为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城市病”。在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在老旧小区、商业中心等区域,寻找停车位常常面临“一位难求”的窘境,不仅影响市民的出行体验,也给城市交通秩序和运行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让存量车位“错时上岗”,直击痛点、精准发力。国家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在工作时间内通常较为繁忙,但在非工作时间,如晚上、周末和节假日,却往往处于闲置状态。这些停车场地理位置优越,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区域,若能在非工作时间向社会开放,无疑将有效增加停车位供给,缓解周边区域的停车压力。国内一些城市此前已经开展相应试点,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在非工作时间开放后,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停车难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停车场的使用效率也大幅提升,让更多“沉睡车位”焕发活力。

  不过,过去的类似探索,有不少因权责不清、管理成本高等问题难以为继。比如,开放停车场后,如何保障单位内部的安全和正常秩序?车辆在停放过程中出现问题,责任该如何划分?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广州此次以法规形式推进相关工作,着眼于潜在难题,为规范城市停车提供了法治保障。譬如,《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设置明显标识,并将泊位信息接入管理系统,从制度层面打消人们对安全和管理的顾虑;设置合理的免费停放时长,允许有偿使用,既考虑了市民的实际需求,也为停车场的长效运营注入动力。

  城市治理的精度,往往体现在对细节的打磨中。此次的《征求意见稿》,处处体现着对民生痛点的精准把握。从景区、医院周边设置临时停车场,到安装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简化审批,再到明确住宅车位租售规则,每一项都聚焦于解决市民在停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不仅是盘活停车空间之举,也是用法治思维破解民生难题的治理创新。期待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能够让更多闲置资源“转起来”,让城市治理“跑起来”,为市民营造更加便捷、有序的出行和生活环境,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