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时间见证中国人言出必践的行动哲学

2025-07-11 18:18:55 崔文佳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充满不利因素的环境中,中国“十四五”的奋斗进程,挺立的是中国人铮铮不屈的钢铁脊梁,彰显的是共产党人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品格。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一路走来,我们已经证明,我们党不仅有长时段内的规划能力、引领能力、发展能力,而且有言出必践的目标实现能力。

  时光步履不停,发展环环相扣。“十四五”与“十五五”,两个五年规划即将迎来时空交汇。“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7月9日起陆续举行,回顾战风斗雨的历程,展望欣欣向荣的未来。

  “十四五”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国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从首场新闻发布会的信息来看,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稳步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多项民生指标超过预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实打实地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搭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经贸平台,中国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情怀赢得普遍赞誉……一项项醒目数据和扎实成果,谱写了国家发展的恢宏乐章,兑现着五年规划的目标承诺。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取得重大突破,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与此同时,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沉渣泛起,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升级,严重破坏世界经济秩序。美国遏华打压政策继续加码,同时对全球开征畸形关税,给本就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充满不利因素的环境中,中国“十四五”的奋斗进程,挺立的是中国人铮铮不屈的钢铁脊梁,彰显的是共产党人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品格。

  强大的国家目标实现能力是中国体制的重要特征。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靠什么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这源于举旗定向的领航力量。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中国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比如2024年二季度、三季度,我国经济一度面临市场预期和信心不稳、主要指标增速回落的不利局面。9月26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最终全年经济运行走出了一条“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

  这源于协同配合的组织优势。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的地方组织和党组犹如躯干,可以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具体到“十四五”规划,一经批准,落实程序随即启动。相关部门制定了所有任务的分解方案,有的制定相应政策,有的制定实施方案,有的落实工程项目,有的采取必要措施。国务院和有关部门进行期中检查,计划期满后进行必要的总结。一套严密的体系形成了任务具体、责任清晰的落实链条,取得预期目标就有了重要基础。

  这源于双向奔赴的奋斗状态。“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初,就广泛吸收了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这让亿万人民的期盼与心声,有效连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最终实现了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政声与民意交融共鸣,让每一个人在国家的大蓝图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从攻坚新能源等前沿技术的科研工作者,到直播间里推荐家乡好物的青年村官,再到奔波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无数个普通人为了梦想而努力奔跑,最终汇聚成发展的合力,成为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支撑。

  “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中国行进在以五年为节点的时空坐标上,但目光始终瞄准更远的将来,对标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立足未来五年的阶段性特征,“十五五”规划的编制有了更清晰的着力点。“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五五”规划上来,我们一定能够绘出强国建设的工笔画,画好团结奋斗的同心圆。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的世界依旧不会太平,中国的前路也不可能顺风顺水。但一路走来,我们已经证明,我们党不仅有长时段内的规划能力、引领能力、发展能力,而且有言出必践的目标实现能力。这种蕴含于内的顽强力量、外化于形的坚韧气质决定了,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勇毅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