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理财师说,对日常消费品的购买力缩水一半

东南网-海峡导报11月24日讯 从1988年我国首次发行百元人民币至今,“百元大钞”始终是市场流通中面额最大的货币。不过曾经的“大钞”,如今多少有些名不副实了,在许多人看来,今天花掉一张“百元大钞”不过在须臾之间。它可以是一桶5升的花生油,或者是超市里一件T恤;它可以是一张福厦动车软座车票,或者是两张普通电影票——— 3D的还不能看。

本期有几位读者向导报记者讲述了他们与“百元大钞”的十年往事。

吃:100元不好意思请客

“现在到中等一点的饭店吃饭,两个人100元,如果小心点菜大概刚好够。不过如果是请客,就比较寒碜了。”家住金山小区的陈女士回忆起10年前还是大学生的自己,拿着100元能在学校里吃上半个月,出外聚餐的话,100元够吃三份牛排套餐还能剩下13元。

行:车子少跑200公里

庄先生的第一辆车是2000年买的银灰色1.6L捷达。“那时候93号汽油一公升3块多,100块能加差不多30升,从厦门开到福州还用不完。”庄先生说,现在一公升汽油要6.46元,100元只能加15升左右,差不多就是到漳州开个来回的距离,比以前要少跑近200公里路。


住:不够交半月物业费

家住体育路的李先生告诉记者,2000年时他住在湖里步行街那一带,90平方米的房子一个月物业费在80元左右。2008年全家搬到体育路附近的新房,现在物业费一个月要2元/平方米,130平方米的房子就要260元,100元还不够交半个月物业费。

穿:仅能买三双袜子

前几天商场打折,高小姐逛到最后还剩100元的返券没花完,可她又不想加现金用,于是逐个询问有没有100元能买到的东西,可招来的大都是售货员鄙夷的眼神:“除了袜子,估计买不到别的。”最后选来选去,她也只好买了三双袜子。

就算在街边小店,现在100元在也难买到稍好的衣服了。“10年前,100元能在小店淘件不错的衣服,现在,小店里几乎是件衣服售价都超100元。”高小姐说,如今的100元钱,只能在小店里买件款式单一、质地一般的衬衫或内衣。

如今100元“值钱”几许?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师表示,100元的购买力明显下降,如果跟10年前相对比,购买日常消费品,现在的100元,只相当于10年前的50元左右。

不过,如果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计算通货膨胀导致倾向购买力缩水的幅度分别是:

过去10年(2000年-2009年)累计缩水17%,10年贬值超过1/6,现在的100元购买力才相当于10年前的83元。

过去20年(1990年-2009年)累计缩水65%,20年贬值超过2/3,现在的100元钱购买力只约相当于20年前的35元。

过去33年(1978年-2009年)累计缩水85%,33年贬值超过约5/6,现在的100元购买力只相当于30年前的15元。

中新网11月17日电 由于农产品价格面临成本上升、游资炒作、通胀预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食品接力涨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百姓为应对物价高企不断出现“菜奴”、“海豚(囤)族”等各类生活方式背后,中央高层近日密集表态,拟定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显示,CPI已连续四个月上涨,10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4.4%。CPI已连续9个月高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负利率持续背景下“钱越来越不值钱了”。10月份以来,民用天然气、柴油等或涨价、或短缺更是将通胀预期推向更高程度。

高层密集表态抑制价格过快上涨

11月1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位于广州市区繁华闹市的百佳超市,了解市场供应情况。在蔬菜、水果等柜台前,温家宝向销售人员了解价格和供销情况。一位售货员告诉总理:“今年9月份以来价格上涨。但是我们通过长期采购控制成本,保证了供应。”温家宝说,市场供求和物价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国务院正在拟定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他叮嘱地方有关负责人要千方百计保持供货渠道畅通,保证市场供应,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中国全球债务资本市场研讨会时表示,当前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复杂,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但价格上行压力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他强调,面对上述形势,央行将继续做好宏观调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同日,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近期物价上涨有所加快,商务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障商品市场的供应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据悉,商务部最近已经对蔬菜和猪肉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为满足群众肉类消费需求、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单位将于近期向全国市场投放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此外,商务部还联手农业部推动今冬明春的蔬菜产销衔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蔬菜的紧急调运,对一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费、运输费给予适当补贴。

此外,据媒体援引权威人士表示,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进出台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具体可能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贴以及严惩囤积居奇等,尤其加大对炒作棉花和玉米行为的惩罚力度。

上述人士透露,价格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是当前国家经济形势中最主要的问题,此次研究出台的措施核心意图是要尽快遏制住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并将采取包括多种价格调控手段在内的“组合拳”方式,随后由各相关部委拿出具体方案,并由各地政府落实。

粮食方面,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秋粮收购的监管,多主体收购推高粮价的情况将得到控制。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9日表示,有关中央粮食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今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重要意义,带头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确保秋粮收购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物价高企下的民生百态

今年以来,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一不涨,从“房奴”、“卡奴”、“孩奴”诞生出“菜奴”,从投资、炒房涌现出“海豚族”,反映着百姓在物价高企下关心钱袋子的人生百态。

——购物潮倒挂:上海白领香港“打酱油”

从“北上扫货”到“南下血拼”,沪港间的购物潮不仅出现“流向”变化,在人民币与港币“汇率倒挂”、内地CPI上涨等诸多因素作用下,此间赴港扫货一族的出行方式、购物清单上也彻底改头换面。

据粗略统计,目前香港比内地便宜的消费品包括奢侈品、电子产品、品牌衣服鞋子以及部分日用产品等,虽然在住房、交通以及在就餐等方面的消费仍高于内地,但“汇率倒挂”抵消了部分心理预期,反而刺激了消费冲动。

——“菜奴”应对物价上涨 现实版“开心农场”

房前种菜、阳台摘豆、花盆栽葱……在各种农副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涨价潮中,西安一些市民开始在家里、社区里种植蔬菜,让网络版的“开心农场”走入都市生活。

许多老年顾客表示,年轻人当的是“房奴”、“卡奴”和“孩奴”,如今老人则成为“菜奴”,随便逛趟菜市场,大多是10多元人民币一公斤的蔬菜。退休在家闲着没事种点菜,也算补贴家用。

——涨价潮下涌现“海豚族”

为了应对车轮战般的涨价潮,太原市民不少人开始大量囤积农副食品,此一族还被网友戏称为“海豚族”。居住在金刚里路的张女士担忧农副食品持续涨价,不仅一次性在超市购买了5桶食用油,还对过冬蔬菜进行了囤积,胡萝卜、大白菜、土豆、大葱每样一麻袋,预计用到明年初,这样如果年内再涨价,她就可以节省近数百元的费用。

此外,不少80后小夫妻也积极加入到了“海豚族”行列。83年出生的王小姐随着涨价潮的持续,不仅像爸妈那样大量囤积农副食品,同时也开始学习起了父辈们记帐的‘吝啬’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不少市民利用超市特价、商场“返券”、店庆酬宾以及非高峰时段购买机会,花最少的钱买更多东西;海口上班族到高校食堂“蹭”便宜饭;团购风盛行,团购目标已从最初家具、家电等“大件”扩展到衣食住行诸多方面。


专家建议“双管齐下”治通胀

由于四季度CPI逐步回落的期望可能落空,通胀压力可能将持续至明年,加息预期再次升温。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此前曾表态不会放任通胀。这意味着政府将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有效治理。面对来势凶猛的通胀,加息很可能再次提上央行的议事日程。业内专家指出,不排除未来“几周内”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

10月19日,央行时隔三年首次上调利率。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年内仍有加息可能。由于以往央行多选择在20日左右或周五加息,分析人士认为,11月19日可能迎来一个加息敏感窗。

如何治理当前的通胀,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需要内外并举,双管齐下,两只“拳头”出击。一方面,我国要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应对不同环境下的外部冲击,缓解外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从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缓解国内致使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提升政府治理通胀的驾驭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认为,11月、12月我国CPI仍将维持高位,发改委对物价的调控应该着重在保障供应层面,只有在供需平衡之后,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诸项产品价格才能得到稳定。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则建议,发改委应当直接通过行政手段管制大宗商品、棉花等价格,严格稳定价格上限。

最近一段时间,农产品价格上涨再次引起各方热议。11月15日,在济南一个超市里,普通白菜售价为每斤2.5元 新华社图

今年年初业内人士普遍预测7月、8月会成为物价高点,然而下半年以来,物价不但没有下行,反而节节攀升,7月、8月、9月、10月连创新高。

在10月份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创出4.4%的高点之后,11月、12月CPI可能仍将维持在3%以上的高位。有关专家认为,全年来看我国CPI涨幅可能会超过3%,启动物价调控措施很有必要。

物价上涨压力仍较大

“大白菜一个星期前1块钱3斤,这两天成了6毛钱1斤,涨得太快了。”北京市市民小王对记者表示。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前10天我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面临大幅度上涨,其中豆角、油菜等蔬菜价格涨幅达到4%-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对本报记者表示,11月、12月我国CPI可能还会持续保持较高增速,预计会在3%以上,年末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主要上涨因素还是来自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以及一些季节性价格上涨因素。

宏源证券指出,由于前期推动物价上涨的大部分因素在短期内还无法得到有效消除,物价上涨压力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预计11月CPI 仍会达到4.3%。

“预计11月CPI仍将会创出近几个月来的新高,考虑到连续三个月环比增速的快速上行和国家将对物价领域进行行政调控,预计环比增速会有所放缓,这样11月CPI涨幅将在4.4%-4.8%左右。”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表示,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12月CPI将出现回落,预计在3.8%-4.3%左右。


出台调控措施很有必要

年初政府工作会议报告中将全年CPI控制目标定在3%左右,对于该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日前表示,物价上涨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压力也在加大。特别是国外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对我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今年要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的预期目标,必须付出更大努力。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日前在“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表示,估计今年CPI涨幅要比3%稍微高出一点。

“事实上,今年我国CPI涨幅超过3%的可能性很大。”张永军表示,主要的价格上涨压力还是来自于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包括蔬菜、水果、粮食等。他认为,目前我国物价处在恢复性上涨的过程中,由于去年物价上涨基数较低,今年上涨的幅度可能会较大。

但是张永军认为,即使CPI涨幅突破3%,也不会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很大影响,事实上可以考虑对CPI全年增长3%的目标予以适当调整。

“面对当前通胀日益严重的形势,国家出台进一步物价调控措施的可能性加大。”张永军对本报记者表示。

国家发改委日前也频频表示,将出台进一步的价格调控措施。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日前召开的全国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务虚会议指出,今年以来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围绕“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这一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了涉企收费、电力价格、农产品价格三大专项整治,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管理通胀预期。

10月份物价上涨创下25个月来新高,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涨幅“贡献”了74%。一时间,农产品价格上涨再次引起各方热议。

针对本轮农产品涨价,出现了“供需失衡说”“中间加价说”“热钱炒作论”等众多解释。为弄清真相,记者深入河南、山东、广西等农产品主要产地进行调研。

原因

1

农资成本

粮食产量主要靠化肥撑着

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而且由于“能源短缺”长期存在,决定了农资成本难以下降。

在山东省济阳县,农民郑庆河详细给记者算了一笔投入账,一亩小麦生产资料投入达450元左右:农机收种花费近100元;一季小麦浇三遍水约60元;化肥约220元;农药约60元;种子约10元。按小麦亩产400公斤和目前粮价计算,农资成本抵消了毛收入的56%左右。

“相对于化肥价格的上涨,现在粮食涨价幅度并不大。”山东省巨野县种粮大户王景山租种200亩土地。他说,现在看来,粮食单产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增加,而且产量主要靠化肥撑着。近些年,多数农资价格已经翻倍,但种粮效益却屡屡徘徊于亏本边缘。

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领域,同样存在农资成本高涨的现象。河南省商丘市的老菜农金献荣说,肥料、农药年年涨价,现在种菜成本比以前高了不少,一包50公斤重的复合肥价格要180多元,开春施肥季节价格更贵。金献荣今年种了15亩茄子、6亩西瓜,大部分的投资都花在农资上。

“这10年,不少工业品价格翻了几倍,但小麦、玉米价格涨幅只有40%左右,这算多吗?”不少农民对记者表示,工农产品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剪刀差”。

许多人将农产品涨价归结为自然灾害、加工环节、货币政策和人为炒作等,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还只是“结构性、阶段性、季节性因素”,难以解释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等专家表示,从长期看,农资价格上涨等生产成本上升,才是农产品涨价的趋势性原因。


原因2务农成本

一天60元找不到本地工

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用工荒”现象也在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域出现,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迅速上升。

在山东省临沭县石门镇金岭村,66岁的农民李景美说,一亩小麦从播种、管理、收获、入仓到销售,要动用劳动力20个左右。原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少,都是自己耕种,“自己给自己打工”,劳动力成本被忽略了。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收入大幅提高,拉动务农用工成本迅速上升。

在广西凭祥市夏石镇,农民苏端荣种了100多亩甘蔗,近期砍甘蔗时劳力的短缺使他发了愁:“山地甘蔗收割无法实现机械化,全靠人力,但每天开60元还找不到本地人干活。”

人工成本迅速上升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以糖价上涨为例,近日广西物价部门下发通知,将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由260元∕吨提高到350元∕吨。

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农光分析,此番糖价的大幅上扬与干旱造成的甘蔗减产、游资炒作都有关系。“但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减少和成本上升,是近年来糖价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指出,今年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如新疆的采摘棉花报酬现在是按公斤算,采摘一公斤皮棉需要3元钱。

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一些地方出现“用工荒”,农民工的工资普遍上涨一两倍,“这会推高从事粮食生产的比较成本”。

原因3农村地价

盖房种地收益差30多万倍

随着城市地价快速上涨,拉动了城郊地价,并进一步传导至农业地价。此外,一些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大规模租地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价,从而抬高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升农产品价格。

“现在农田租赁价格这么高,过去不敢想。”在河南虞城县,农民王家福今秋出租了6亩责任田,每亩每年1000元,一租5年,对方租种用来种植药材。他说,近年来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当地租种土地大规模种植芍药、西瓜、西红柿等高效作物的人越来越多,抬高了地租。

甘蔗种植大户苏端荣也感受到地价上升带来的压力。两年前,他租一亩旱地种甘蔗仅花200元,坡地仅花30元,今年租地价格涨了一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农地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郑风田说,在同一单位的土地面积上,务农和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在北京四环附近,用一亩地建商品房和种小麦,收益要差30多万倍。”


■分析

农产品生产进入“高成本”

周望军坦言,价格上涨有些趋势是长期的,比如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农产品价格会是一个长期的上涨趋势。

“农产品价格的新一轮上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产品价值的理性回归。”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庆武说,我国种粮成本早就居高不下,但粮食价格却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食品价格上涨成为物价‘第一推手’,也有统计因素。”有关专家坦言,在当前CPI统计结构中,食品价格比重约占三分之一,“这样大的比重仍带有短缺经济时期的特点,与食品占居民支出比重已显著下降的发展现实不相适应”。

“总体来看,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民务农收入,保护农业生产积极性;但也会影响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秦庆武等专家认为,政府应改进价格调控政策,厘清炒作上涨和趋势性上涨等不同情况,分类调控。另一方面,应采取制度性措施,改进物价统计结构;同时应完善食品涨价与贫困户补贴挂钩政策,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下降。

记者深入河南、山东、广西等农产品主要产地调研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产品生产三大“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正通过涨价回归价值,进入趋势性的上涨通道。

有关人士提醒,农产品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后,食品价格容易受到借势炒作等因素影响,这为物价调控提出了新课题,值得密切关注。

本版均据新华社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这没完没了的涨价堪比最肥皂的韩剧,让人抓狂。

11月11日,统计局公布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这下可好,全民皆战,谁都想跑赢CPI,于是催生出蜗居族、团购组、囤囤族、特搜族,各种省钱秘笈也纷纷走红网络。

可是,非要等到收摊才去捡烂菜叶子的生活似乎太不优雅了,写字楼生物们怎能屈尊舍下颜面?再说,省钱归省钱,绝不能省掉生活品质,更不能宅在家中与世隔绝。即便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吃喝玩乐该怎么着还得怎么着,只是,你需要加入一点生活秘笈。

【省钱高手】

白领希希,女,29岁,未婚,看上去像个文艺女青年,爱情调,讲品质。月入5000元怎么玩转长沙的小资生活?希希的秘密武器是台Iphone。

心法:把每月的固定开支记在最显眼位置

“房贷700、物管水电费300、车位300、车险500、汽油费800、电话费200、宽带70……”这串数字曾让希希惊悚万分:哪怕不吃不喝,每个月的生活成本已经上了3000元,日常生活、人情来往必须在剩下的2000里解决。希希把每个月的固定开支都记在手机[备忘录]的第一页,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超支,这是省钱秘笈的总纲心法。

第一招:快捷记账省钱指数一颗星

这年月,谁不记个帐,希希选择的是免费版的[快捷记账]。收入、支出、项目备注,等菜上桌或开会间隙,轻易就记录在了手机上。它还能自动统计每月、每周、每年的花费情况,以图表的方式告诉你,哪些方面花费最大,可以节省一点了。

去超市购物前,希希还会列好清单,绝不会在收银台前手痒痒买下附近货架上令账单超支的巧克力。

缺点:效果限于使用者的自制力。


第二招:网上订票省钱指数两颗星

出差旅行用省钱绝招买机票、订酒店,省下的钱足够你在当地给所有的家人朋友买礼物。

[去哪儿]网站,只要输入出港城市,到港城市,可以搜索出包括航空公司直销的、携程网、芒果网、艺龙网在内的最优惠全面的机票酒店优惠信息、低价推荐,还有未来几天的价格趋势。大酒店太贵,小旅馆不放心,希希出行一般选择住如家之类的的经济型酒店。

[metro]自助旅行中选择当地的基础交通,近距离体会当地生活是一件有趣的事儿。这个软件可以随意添加全球任何一个城市的地铁指南,直接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就能详细告诉你应该坐什么地铁,在哪来换乘,票价多少。

缺点:前提得有个可以上网的手机。

第三招:更换套餐省钱指数三颗星

健身卡、瑜伽卡、美容卡、洗头卡……然而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冲动下办的各种卡一再变废卡?希希花了一点点时间去处理这些卡,把原本的年卡变成了次卡,哪怕每周去健身馆不到一次,钱也没有浪费。

同时,希希在[微博]中加入了“租卡市场”,自己用不完的美容美发卡,转让给其他网友,等于是跟许多人一起花钱买到了美容美发的最低折扣,大家一起最划算。

缺点:无。


第四招:电子杂志省钱指数四颗星

很多白领爱看时尚杂志,但这些杂志常常都是上十元一本,其实很多平面杂志都提供电子杂志下载,既环保又省钱。[stanza]、[ibooks]、[摩根书院]等图书软件,大部分都有正本下载。当然有些畅销杂志需要支付一定的书币,但依然比在报摊上便宜8成以上。

对于一些值得收藏的书,希希会去[当当网]上买,VIP会员还有优惠券和折扣。

缺点:手机屏幕再大不过手掌,这要求视力得好。

第五招:淘券团购省钱指数五颗星

以前希希每天中午叫外卖,晚餐下馆子,没少花钱。现在,希希还在手机里下载了[美食天下]、[中医食谱大全]、[食材密码]等软件,对着菜谱上的原料上超市买菜,不会买错买漏。跟一两个闺蜜约定好,还能隔三岔五轮流秀厨艺。

当然,希希偶尔还是要出去吃点好的,犒劳自己。[大众点评]、[美食天堂]、[邻讯]等软件里有餐馆优惠券。希希就团到过16块的棒约翰匹萨套餐,以及108的松临铁板烧。此外,[淘宝]已成了希希购物必备,哪怕是逛大商场,也会习惯性地在淘宝上查查价格,试穿合身的衣服,不急着掏钱买,淘宝网上下单吧!

缺点:你得不怕麻烦。 (记者 储文静)

大蒜价格终于跌了,在持续高涨之后,记者发现,虽然11月上旬的大蒜价格同比上涨近100%,但是相对于最高价已经下跌了两到三成,并且炒作游资开始撤离。

商务部日前在海口举行的今冬明春蔬菜产销衔接工作会议上通报,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大蒜、生姜批发价格同比上涨九成左右。记者昨天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生姜、大蒜的价格均比最高价有所下降,大概下降了两到三成。

大蒜、生姜去年下半年遭炒作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王炳南介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农产品炒作现象导致生姜、大蒜等价格上涨。2009年下半年以来,大蒜、生姜等“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耐储存农产品遭到炒作,被人为推高价格。据商务部价格监测数据显示,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大蒜、生姜批发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5.8%和89.5%。

零售:姜蒜最贵曾卖到9元一斤

今年大蒜的零售价曾创了新高,达到9元每斤。大蒜往年只要1~2元一斤,现在是7元以上一斤。2008年11月,大蒜平均价格为每斤1.2元。2009年是4元左右,2010年已经达到7元左右,最贵时普通大蒜达到9元左右一斤,目前价格为7.5元一斤。

昨晚,记者在鹭江菜市场调查发现,该市场的大蒜、生姜价格均为7.5元一斤。批发市场一位卖菜的告诉记者,最贵时大蒜生姜批发价卖到了8元一斤左右,零售价卖到大概9元每斤,目前的零售价已经比最贵时便宜了一成半。

批发价:姜、蒜比最高价跌去三成

“世界蒜乡”山东省金乡县当地大蒜批发价8月曾出现了暴跌——从前个月的6元一斤跌到了4.1元一斤,跌幅达到30%,但是市场供应量并没有明显变化。记者调查发现,近段时间,广州批发市场的大蒜、生姜价格也已经开始回落。

记者从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获悉,最近生姜、大蒜价格比较平稳。昨天,新的生姜已经上市,批发价约为5.5元每公斤,大蒜批发价为11.5元左右,目前价格分别比最高价下降了三成。


批发市场老总:炒农副产品的是蠢蛋

昨天,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批发市场老总直言:“炒农副产品的都是蠢蛋。”他告诉记者:“农副产品波动太厉害了,比股市波动还大。前年一个炒姜的,一下赚了一千万。今年姜你军过了,首先将了他的军,一下把赚的钱全赔进去了,还亏了钱。”

该人士透露,农副产品的价格往往比粮食类的波动厉害:“大蒜、生姜最便宜的时候批发价卖到了几毛钱一斤,最贵卖到了5元,价差有多大?随便一个失误就是满盘皆输。”

游资撤离 提前出货

据报道,从8月份起,疯狂的大蒜价格开始下跌,敏感的游资和蒜商担心大蒜价格在今年将出现拐点,纷纷提前撤离和出货。

8月,小商贩和农民手中的大蒜开始集中抛售,山东金乡、江苏邳州与河南中牟等产区的大蒜价格纷纷跳水;而山东寿光中远期蔬菜电子盘10月大蒜合约价格从7月创下14440元/吨的历史新高之后就开始掉头向下,并连续跌停;龙鼎电子盘交易市场10月大蒜合约更是从14698元/吨的天价连续5个跌停,并在12000元/吨附近震荡。

10月底,新苹果的收购期到了尾声,泉州各大超市和水果店也摆上了新一季的苹果。一些细心的泉州市民发现,今年苹果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斤贵了1块多。在多种农产品涨价的背景下,苹果是否将步大蒜、绿豆等农产品的后尘,成为国产水果中的“奢侈品”呢?在苹果涨价的背后,是否存在游资炒作的身影呢?

业内人士表示,苹果价格波动取决于通胀、减产等多种原因,但苹果价格是否会继续走高,走高幅度到底有多少是无法预计的。而可以肯定的是,炒作苹果并不现实,因为获利的可能性无法保证,而游资炒作抬高苹果价格一说也不能成立。

新苹果收购价大涨

“昨天我在小区门口的水果摊买了4个苹果,居然花了10块钱。现在的苹果也太贵了。”泉州市民王小姐告诉记者。

走访泉州市区百汇、新华都、永辉等多家大型超市和部分水果店后,记者发现目前泉州市场上每斤红富士苹果的零售价格在4.8元至6元左右。一位水果批发商告诉记者,去年同期每斤红富士苹果的零售价大概是4元至5元。

“今年每斤红富士的收购价格比去年贵了1元左右,从每斤3元开始起跳,果径80毫米的优质红富士每斤收购价起码要3.2元到3.3元。不仅仅是红富士,在红富士前上市的嘎啦果、红将军等品种每斤的收购价格也接近3元。”上述水果批发商说。

去年6月份到9月份,苹果价格也曾经历过历史高位,红富士苹果在泉州市场上每斤卖价逼近10元,贵过了猪肉。有业内人士表示,2009年的苹果已达到了5年内的最高价。而去年曾经卖到每斤近10元的那一季苹果,相比前一年的收购价格也未上涨超过1元。

经历过苹果贵如猪肉的2009年后,小部分的泉州市民似乎对苹果价格产生了免疫力。“苹果最贵的时候要10元钱一斤,现在这个价格是可以接受的,比往常贵不了多少。”一位正在超市采购水果的林女士说。但是,更多的受访者表示苹果的价格如果继续涨下去,可能就会选择购买相对便宜一点的水果了。

“已经连续3年,每年从4月份开始苹果价格就持续上升,8、9月份时的价格比4月份时要贵1元以上。直到9月份新苹果进入市场,形成冲击,价格才开始下降。”泉州市果品协会会长许维建说。


减产才是涨价主因

“今年的雨量少,果子小,果量少。”许维建会长说。据了解,今年苹果涨价主要还是由于减产、果农惜售造成的。当然,多种农产品集体涨价的大环境也影响到苹果今年的整体收购价格。去年只有苹果一种水果出现大幅涨价,而今年几乎所有品种的水果价格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今年陕西产的果子偏小,果径70毫米的果子占了陕西总量的40%。往年泉州水果批发商到陕西采购时,一般都只采购果径在75毫米以上的果子。因为果径75毫米以上的苹果比70毫米的质量更优。”许会长说。

因为陕西苹果减产,质量也低于去年,部分往年只在陕西收购苹果的水果批发商的收购量低于往年,因此他们又赶往山东采购苹果。恰逢今年山东的苹果产量也稍有下降,苹果需求量又直线上升,收购价格随之攀高。

“今年的苹果很难收,今天的收购价格是每斤3元,明天就变成了3.1元,后天就是3.2元,一天涨一毛。直到接近收购期的中后期,大概是10月22日、23日左右,红富士的价格才回调了0.2元。价格高也就算了,市场上又没货,果农手里有苹果却不把货放出来,他们想要等到更高的价格时再出手。还有一些果农将自产的一部分苹果藏起来,甚至向其他果农收购,想要赌一赌明年的行情。”一位泉州水果批发商告诉记者。

而对于最近有传上班族、小买卖人筹资数百万炒作苹果,千万资金进入市场炒作苹果而导致苹果收购价格上涨的消息,许会长表示苹果价格并不是因为游资炒作而涨起来的,作为大宗商品,很难有游资能够炒得动它。

“100万斤的苹果起码就需要300多万元的资金,还不包括收购完后存储苹果的各种费用。对于苹果批发商来说,收购100万斤并不算多的,你想想真正要炒动苹果价格需要多少资金?”他说。

减产、果农惜售,再加上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一催化剂,苹果价格才涨了起来。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苹果并不会成为下一个大蒜。因为苹果非生活必需品,并且存在很多可以替代苹果的水果。明年苹果的价格可能会继续涨,但真正的行情有待观望。

另外,记者了解到,虽然今年苹果产量减少,但泉州水果批发商采购的苹果总量与往年并无区别,苹果价格是否继续上涨的关键因素并非供求关系,而在于泉州市民的消费水平。


炒作苹果不现实

虽然游资炒作并非苹果涨价的主因,但是今年的确存在一些带着数百万元或者上千万资金前往山东收购苹果的投资客。有消息称,在今年苹果采摘之前,曾有浙江商人组团30多人到山东考察苹果市场。

对于炒作苹果的行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太不现实”。据有关数据显示,苹果每年的产量在3000万吨左右,想要将苹果价格炒起来需要的资金量庞大。“今年每斤的收购价比往年贵1元。也就是说,与去年相比每收购100万斤的苹果就得多花1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这么大,存在的风险是很可怕的。如果苹果行情没有像这些投资客所期望的,损失是非常大的。”许维建说。

另外,作为大宗农产品的苹果与之前被炒起来的大蒜、绿豆不同,还存在保鲜等问题,并且保鲜期最多也达不到一年。苹果被收购后,还需要考虑冷库费、运费、包装费用等,每斤苹果的成本又要增加1元多,它并不是适合炒作的农产品。

就算投资客拥有足够多的资金,也能够处理好收购后的一系列工作,但是炒作过程仍然存在困难。在苹果产地,分布着非常多的收购点,这些收购点每天只有1万斤到2万斤的苹果。想要炒作苹果就必须大面积布点,才能收购到足够多的数量。而在抢购超大量苹果的同时又要保证果实质量并不容易,尤其对苹果行业的“门外汉”来说更非易事。

“隔行如隔山,很多人连苹果的等级都分不清楚,怎么进行投资?而且苹果的行情并不是可以准确预估的,并不是年年的4月以后苹果都涨价,有一些年份苹果量少时价格也跟着降。谁也不知道明年的行情到底是怎样的。”许会长说。

早报讯 (记者张素萍 通讯员李艳萍)家庭主妇林女士说,最近邻居们碰到一起,谈得最多的内容就是菜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降下来,这样长久下去,连菜都吃不起了。”她说。

记者昨日从泉州市物价局获悉:10月份泉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5%,与去年同期比上升4.5%,与上月比上升1.0%。值得注意的是,食品类中,菜类同比上升44.4%,这意味着菜价在过去一年里涨了近五成。

据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食品上涨了13.2%。蔬菜价格方面,由于受到恶劣天气影响,以及蔬菜种植周期短受季节影响大等原因,蔬菜大幅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4.4%,与上月相比上升5.6%。另外,食品类中的粮食、淀粉、肉禽及其制品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衣着类价格与上月相比上升2.6%,包括服装、衣着材料和鞋帽价格均有小幅上涨,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与棉花价格上涨的推动有关。

居住类价格同比上升5.5%,其中居住类中的建房及装修材料、水电燃料两项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8.6%和5.7%,这意味着装修材料和水电价格均呈不同幅度上涨,这可能与钢材等原料价格上涨以及装修行业渐入旺季有关。而这两项环比(与上月相比)呈持平略微上涨现象。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CPI构成中,食品类价格占的权重相当大,达到30%左右;10月份由于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食品类价格在CPI中的比重大增,从而使泉州10月份CPI持续上涨。可以说,食品价格大涨是影响10月份CPI指数上涨的主因。


名词解释

CPI

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同比、环比

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

环比发展速度是以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对比(相邻期间的比较),所得到的动态相对数。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变动程度。如2月比1月,3月比2月。

商品名称 规格等级 计价单位 昨日价格 涨跌(元) 涨跌幅

早籼米 标一 元/500克 2.00 0.20 11.11%

花生油 鲁花一级桶装5升 元/桶 99.80 9.90 11.01%

鲜猪肉 中段肉 元/500克 10.00 1.50 17.65%

鲜猪肉 排骨 元/500克 17.00 1.00 6.25%

鸡蛋 新鲜完整 元/500克 4.80 0.60 14.29%

大白菜 新鲜一级 元/500克 2.00 0.50 33.33%

西红柿 新鲜一级 元/500克 4.00 0.50 14.29%

菜花 新鲜一级 元/500克 4.00 1.50 60.00%

液化气 民用14.50.5公斤 元/瓶 120.00 28.00 30.43%

泉州市区主要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监测日报

注:与去年同比


好消息!白菜价格悄然回落

蔬菜公司预测11月12月菜价稳中有降

早报讯 (记者张素萍 吴丽娇)泉州市物价局昨日出炉的“泉州市区主要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监测日报”显示,昨日小白菜、大白菜和花菜三者的价格已较9日有小幅下降。

11月9日,新鲜一级的大白菜、小白菜每斤2.5元,昨日已经降至每斤2元。11月9日,新鲜一级的花菜每斤5.5元,昨日变为每斤4元。

泉州市物价局相关人士分析,如果接下来没有出现恶劣天气且供应充足,蔬菜价格可能会逐渐下降,但现在仍无法大胆推断,因为蔬菜受天气、季节影响很大。

泉州市蔬菜公司相关负责人说,10月份,菜价突涨,原因是多个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受台风、海南岛暴雨、强冷空气等天气因素的影响,蔬菜的供应量有点跟不上,菜价随之上涨。“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整体物价、原材料上涨,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等也是价格的推手。”他说。

那么,蔬菜价格的走势如何呢?这位负责人说,相比10月份,11月以来的蔬菜价格,个别品种已有明显回落,比如小白菜、大白菜、胡萝卜、白萝卜。“11月、12月的蔬菜价格,预计不会出现大波动,而是稳中有降。”


“菜奴”出门买菜先观天

由于菜价上涨,不少网友戏称,继成为“房奴”、“车奴”后,自己又多了一个身份——“菜奴”,网友还列出省钱妙招。

●“赶早不如赶晚”:指避开买菜的早高峰,选择在下午5点以后去菜市场,价格会比早晨便宜30%左右。

●“出门前先观天”:菜价受天气影响会有波动,如果碰上连续阴雨天,1公斤蔬菜少则涨两三角,多则涨1元以上。因此,要多看天气预报,尽量在天气突变前囤点菜。

●“变分散为定点”:买主与其每次漫无目的地在菜市场里瞎转,还不如盯着一家品种多的菜摊,固定在那里消费,和摊主混成熟人后,菜价会比较便宜,有时还能顺手捎两根葱。

●千万别穿得太时髦:因为农贸市场的菜价,往往是摊主随口报出,难免“看人下菜”。


年底物价上涨难止步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金龙分析,从泉州公布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看,同比增长4.5%,增长有加快的趋势。近期农产品价格增长较快,农产品价格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统计中所占权重将近70%,泉州的食品类物价指数同比增长13.2%,农产品涨价助长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为了控制CPI过快增长,前不久央行已经有一次加息,但是加息的作用滞后,对物价的短期影响不明显。目前美国大肆开动印钞机,更多的美元涌入市场,进一步抬升了全世界农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势必影响中国的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春节快到了,春节前居民消费需求旺盛。综合以上因素,未来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能进一步上涨,将全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压力很大。 (陈武亮)


10月泉州CPI上涨4.5% 食品仍是推升物价主因

据泉州晚报讯(记者王宇 通讯员李艳萍)记者昨日从市物价局了解到,10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5%,价格总水平与去年同期比上升4.5%,环比上升1.0%。其中,食品类价格推动我市CPI上升4.4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10月份与去年同期比,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0.1%、1.4%、1.0%、0.4%,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分别上升13.2%、1.1%、4.8%、5.5%。

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同比上升18.4%,是导致该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肉禽及其制品和蔬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1%和44.4%。从环比指数看,粮食、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升幅度不大,蔬菜价格上升5.6%较为明显。

1月—10月泉州市CPI累计上涨3.3%,食品价格引领CPI上涨,其中粮食价格是重要因素。

昨天15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认清形势妥善应对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进行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

全年CPI涨幅要比3%高一点

有网友问及对当前和明年的价格形势的基本判断,周望军回答说:现在来看全年CPI涨幅要比3%要高一点,但也高不了多少,可能就多一点点。10月、11月、12月价格仍然会高位运行,10月和11月会高一些,12月份涨幅可能会低一些,全年只会比3%多一点点而已。

四措施应对物价持续涨幅偏高

关于具体应对物价持续涨幅偏高的措施,周望军指出以下措施:

第一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生猪等基本消费品的供应。

第二是保障供应,现在的物资很充分,保证供应没有任何问题。

第三要对低收入群体适当补贴,使他们生活不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

第四是采取一些宏观的措施,比如运用财政政策,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游资进行炒作等。

防止通胀有保障请大家放心

访问中,主持人问现在是不是已经形成了实际的通货膨胀。周望军回答到,这次涨价的特点跟2004、2007、2008年涨价的原因和品种都有所区别。2004年价格上涨是由于粮食减产,2007年是猪肉短缺引起的,这次主要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实际上根源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

周望军分析当前的物价上涨过快有四个原因:第一个是货币发行过量,第二是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如灾害天气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第三是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减少,第四是热钱炒作。

周望军特别强调,这次上涨的特点不是因为短缺而引起的,而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需要指出的是,价格虽然上涨了,但是重要物资储备充分,防止通货膨胀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手段保障,这一点请大家放心。

周望军说:对普通的消费者,我提一个建议,就是理性的消费,要相信政府完全有能力来调控市场,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


不许炒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

网友“大米”问及“有没有好的方法应对游资炒作”时,周望军回答说:现在可以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不允许炒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蛋等。第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第三,建立专门机制防范。应该监控游资动向,严格制止他们进入实体经济,对居民生活必需品进行炒作。

抑制价格上涨根本在发展生产

针对“我们有没有办法抑制价格上涨”的问题,周望军回答说:应该说价格上涨有些趋势是长期的,有些是短期的。国家根本的措施是要发展生产。

从宏观上,周望军表示要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控。现在我们已经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以考虑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保持货币流动性的适度和均衡”。对于具体品种的价格上涨,政府通过储备调剂、进出口、发补贴等一系列措施,还是能够应对的。

明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滞胀

网友“睦邻不友好”问如何看待“社会上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滞胀”的问题,周望军说:滞胀就是GDP不增长,物价涨得很快。我们国家这么多年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完全不会出现滞胀的现象,今年的GDP增长10%左右,CPI3%多一点点,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整个市场的需求看,我个人判断明年不会出现滞胀。

三招化解农产品中间环节加价

网友“砖家”问如何化解农产品中间环节加价偏多导致价格上涨的矛盾,周望军回答说:第一要减少流通环节的倒手次数,鼓励农超对接,就是超市直接到农民手上采购。第二,建议农民组成蔬菜合作社,跟采购单位进行价格谈判。第三,要整治乱收费的现象。本版文字据中国政府网

奶粉价格,牵动妈妈和孩子两代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1月11日讯 本网记者 李薇 包华 见习记者 万斌 文/图

核心提示 “100块钱?年初差一点就能买两盒奶粉,现在只能买一盒半了。”家住福州东站附近的年轻妈妈小许,说起奶粉涨价,觉得有点无奈。小许的孩子快2岁了,她盘算着,到明年就给孩子断了奶粉,改喝便宜一点的鲜奶。

据了解,今年以来,奶粉价格普遍上涨10%~15%,受此影响,年轻妈妈们抚养孩子的成本也有所增加,不过好在纸尿裤、婴儿米粉等价格基本持平,否则负担会更重。

为省钱 改买盒装奶粉

“工资没涨,奶粉价格倒是一直在涨。”小许说。小许在福湾一家贸易公司做文员,扣除社保、医保等,月收入只有1400元。丈夫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月收入2000多元。两口子日子过得较拮据。

她告诉记者,在女儿每个月固定支出中,奶粉是最大头。去年女儿刚换2段奶粉,就碰上一轮奶粉涨价潮,她于是改买盒装奶粉,因为盒装的价格要比罐装的便宜不少。

小许说,今年年初,同样品牌的2段奶粉还只要55~58元/盒,到了夏天,厂家换了新包装,添加了一些成分,奶粉价格也随之涨到了65元/盒。“我还是在母婴店里买的,要是到超市买,价钱更贵。”小许说。

按小许在母婴店的购买价格计算,今年年初,一张百元大钞可以换来727g奶粉(注:一盒400克),而现在则只能买到615g奶粉,少了112g。也就是说,同样100元钱,现在能买到的奶粉,比年初少了大约四分之一盒。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经济拮据 小孩穿的多是“二手衣”

“给孩子买奶粉和纸尿裤,一张百元大钞根本不够用。”小许说。她告诉记者,因为经济能力有限,女儿穿的衣服大多是亲戚的小孩穿过的“二手衣”,有时候母亲也会帮忙买一些,自己在孩子服装方面几乎没有花费。至于玩具和书籍,也主要是亲戚朋友拿来的旧货。

在小许看来,相比奶粉涨价,菜价的上涨更让人吃不消。她说,今年年初,在快餐店吃一顿午饭五六块钱就能解决,最近这一两个月要八九元了。食品价格的上涨,让小许感觉生活压力更大了。她说,等明年孩子再大一些,就给她断了奶粉,改喝更便宜的鲜奶。另外,小许准备慢慢训练孩子自己大小便,这样,纸尿裤的开支也能省下来。

背景新闻

奶粉今年普涨6%~15%

跟小许一样,福州许多年轻妈妈,都亲身经历了今年以来的奶粉涨价潮。福飞路某大型超市的奶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从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洋奶粉到国产奶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价幅度在6%~15%。以某品牌3段奶粉为例,今年1月的售价是175元/罐,现在是185元/罐,上涨幅度约6%。

另据了解,今年以来,除了奶粉外,纸尿裤、婴儿米粉、奶瓶等婴儿用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攻略省钱

做“海豚族”

在某大型国企上班的年轻妈妈小张, “海豚族(海量屯就是积食品一族)”的一员。今年年初,她在超市做活动时,分两次屯了30盒某品牌奶粉,算下来,平均每盒(400g)只要52元,比零售价56元/盒便宜了4元。而现在,同样的奶粉已经涨到了71元/盒。她说,奶粉有2~3年的保质期,多屯点也不怕过期。

买反季节衣服

一些童装店常有反季节促销,如夏天特卖冬装,价钱会优惠不少,妈妈们看到合适的就可以赶快出手。当然,尺码要算好,宁可买大,不要买小。

另外,爱逛街的妈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购物欲,不要看到喜欢的童装就想买,最好是有需要的时候再逛街。

充分利用积分

在一些母婴店购物有积分,一些纸尿裤品牌也可以积分,累积一定的积分就可以换购,这样也能省点钱。纸尿裤可以选择宝宝适用的一种品牌,不要经常更换,这样有助于累积积分。

二手货再利用

亲戚朋友的孩子,要是有穿不下的旧衣服、不玩的旧玩具,而自己的孩子又用得上,妈妈们都可以“捡”回来二次利用,既避免了浪费,又能省钱。

福州海峡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品种繁多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1月11日讯 本网记者 朱丽萍 王烽 王浩志 文/图

关注理由

9日,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专程前往福州市各大超市,实地考察市场供求和商品价格情况。他们在调研中指出,要确保市场供应量多、质优、价稳。

9日晚,福州市政府连夜召开协调会落实省领导的要求,并出台平抑菜价的措施。昨起,福州6大超市4种大宗蔬菜执行最高限价;蔬菜批发市场减免商户管理费(执行期限视具体情况而定)。昨天菜价应声而降,新华都、永辉等超市菜价平均回落两三成。

昨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以及福州蔬菜基地、批发市场了解到,福州共有40个千亩蔬菜基地,目前菜农加紧生产;批发市场向市场供应2000吨蔬菜,足够市场需求。

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有关人士称,由于多举措保供应,再加上本地菜的陆续上市,相信菜价近期应会继续回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如何保价稳?批发市场减免管理费

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蔬菜流通处处长刘景秀介绍,为平抑菜价,福州市政府连夜召开协调会并出台政策,决定自昨日起在新华都、永辉、蓝天、好又多、新福兴等6家主要超市,共计近80个门店,先推出4种蔬菜实施销售指导价,实施时间暂定2个月。这4种蔬菜为大白菜、上海青、豆芽和空心菜,销售指导价最高上限分别为2.6元/公斤、3元/公斤、2元/公斤、3.8元/公斤。记者了解到, 4种蔬菜为这大宗菜,即俗称的大路菜,福州市民购买量相对较多。

记者了解到,不单零售终端渠道有销售指导价,批发渠道也有,即从源头上控制菜价。海峡蔬菜批发市场副总经理林修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批发市场管理处对大白菜与豆芽,以不高于1元/公斤的价格直接供应给超市。

林修建表示,批发市场还将确保上述超市400吨大白菜、30吨上海青、20吨豆芽、3吨空心菜的日供应量。

按照要求,蔬菜批发市场采取措施降低商户经营成本,即自9日下午起连续5天减免商户2%~5%的管理费。

预留专款30万元平抑菜价

刘景秀处长介绍,今年福州市启动了蔬菜应急预案,稳定市场供应。首先,利用福州亚峰蔬菜批发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发布蔬菜供求和价格信息,及时吸引外地菜入榕。其次,降低蔬菜交易成本,控制零售终端菜价。当亚峰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混合平均价高于3元/公斤时,市场免收5%管理费,永辉超市则发挥蔬菜零售的主渠道作用,由其在榕生鲜超市控制重点蔬菜品种的零售价。另外,福州市贸发局将预留专款30万元,用于平抑流通环节菜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如何保量多?

40个千亩蔬菜基地“保驾”

记者从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底,福州已有蔬菜基地面积约12万亩,其中常年菜基地5万亩,季节性或轮作的基地7万亩,形成山区基地与平原基地相结合的合理布局,并打造了近40个千亩以上的规模化蔬菜基地。

其中,地处平原地区的有:闽侯南通、竹岐叶类菜基地,晋安新店叶类菜基地,仓山建新、盖山叶类菜基地,福清嘉叶包菜基地,福清绿叶大棚蔬菜基地等。据不完全统计,福州共有大大小小8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创造了一年300多亿元的交易额。此外,福州还将增加“菜篮子”建设专项资金,扩大福州蔬菜基地面积。

福州海峡批发市场副总林修建表示,目前福州市场上的蔬菜大约有50%为本地菜;还有50%来自省外。截至目前,该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日均成交量在1800~2000吨,保障市民需求绰绰有余。

菜农见缝插针辟菜园

随着菜价行情的看好,福州五区八县市的菜农也在“扩张”。昨日,在福州闽侯南通往十八重溪方向的蔬菜基地,记者看到当地菜农老许正低头开垦已经荒了半年多的菜地。他告诉记者,上半年菜价行情不太好,他家这一两亩菜地荒着;下半年菜价行情好,上半年批发价每公斤0.6~1元的春菜,现在都卖到了2.4~3元左右,行情好时还卖到3.4元。有时1亩地一批菜就可以赚2000多元。现在很多村民都在村里“见缝插针”地辟菜园,他也把自家的地重新开垦,准备种上春菜。

在该蔬菜基地,记者注意到,路两旁的绿化带之间,也被当作“菜地”种上了小白菜、天津白等蔬菜。

在走访蔬菜基地过程中,记者发现福州多个蔬菜基地都种上了绿油油的叶菜。不少菜农告诉记者,由于现在种菜的人多了,现在连种菜的小工都很难请,去年请小工35元/天,今年涨到了45元。在南通一家蔬菜基地,记者遇到一位正在浇菜的菜农,她告诉记者:“她是被‘老板’以每天45元请来的小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如何保质优?引进试种国外新优品种

福州市民的餐桌越来越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福州近30种蔬菜获“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许可,近40种蔬菜获无公害蔬菜商标使用权同时,还不断引进、试种以色列、美国、泰国等地新优品种,筛选出许多有推广价值的蔬菜新品种,也给了市民更多的选择,并培育出千亩以上连片大棚蔬菜基地。

据刘处长介绍,仅近几。年,福州市蔬菜科研所育成“绿秋”菠菜、“农福丝瓜601”、大白菜“夏福2号”及花菜、萝卜、甘蓝等蔬菜新品种,大蒜、瓠瓜、番茄、大白菜、甘蓝、小白菜、茄子等新品种选育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了解到,2008年以来,农业部对福州多次例行的抽检中,蔬菜农残超标率平均不足4%。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市场反应

超市有的蔬菜价格降了四成

昨日上午,福州市物价局召集批发市场以及永辉、沃尔玛、家乐福等主要超市,召开农产品价格提醒会。会上,各方就平抑菜价进行了探讨,相关方面坦陈,希望商家能够适当降低利润,以及不参与炒作。

记者在走访市场时注意到,超市的菜价真的降了,而且幅度还不小,幅度普遍在15%~40%。昨日上午永辉华林店的上海青售价还为3.8元/公斤,可到了下午记者再次探访时已变成了2.4元/公斤,同样是大白菜,上午售价为2.8元/公斤,下午则降为2.36元/公斤。新华都五四店的二者售价昨日则是2.4元/公斤和2.16元/公斤,均低于政府指导价。

新华都以及永辉相关负责人均告诉记者,不单4种大宗菜下调了价格,现在的情况是,与7日相比,进场蔬菜价格平均下调两三成,部分零利润销售。

另据记者了解,蔬菜批发价格自上周末开始已经有所回落。统计数据显示,前段时间全市蔬菜平均交易价一度维持在2.8元/公斤的高位上运行,峰值一度在5日前出现,为2.88元/公斤,7日降至2.57元/公斤,8日降至2.48元/公斤,昨日则降至2.45元/公斤。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提醒]

哄抬物价囤货居奇 最高罚100万

针对近期青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省市物价局昨日召开农产品购销行为与价格政策提醒会,引导农产品经营单位合法经营,并通过政策提醒告诫,传达监管部门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

据介绍,根据《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规定,对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对哄抬物价、囤货居奇、扰乱市场秩序的经营者,最高可罚款100万元。

(潘园园 张增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相关阅读

福州市委常委会研究“菜篮子”工程

强调加强监管严防无序涨价

福州市委昨日召开常委会,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来榕调研市场供应情况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市政府关于福州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市场供应保障工作的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稳定市场供应和物价工作。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分析研究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等工作。要千方百计确保市场供应量,加强大宗蔬菜的调运,确保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努力满足城乡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生活需要;要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促进蔬菜生产基地尽量向山区扩展延伸;要畅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同时要加强早市管理,做到既方便群众,又符合城市管理的要求;要加强监管,重点抓好大宗蔬菜价格的检查监管,合理控制农副产品的批零差价,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坚决防止因市场无序而涨价;要研究办法,科学测算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建立健全与价格指数变动相衔接的社会保障机制,保证中低收入群众的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会前,副省长、市长苏增添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就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有关要求,加强福州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市场供应保障工作进行研究。

会议要求,要抓好市场,发挥龙头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强蔬菜调运和价格监管,保障市场供应;要抓好流通,强化产销衔接功能,控制流通环节收费,进一步优化市场流通环境;要抓好蔬菜基地建设,确保完成省里要求的基地面积任务,提高“菜篮子工程”保障力度。

(东南快报记者 许才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永辉所有叶菜类价格全部控制在2元以内(东南快报)

 

批发市场各式蔬菜齐备,货源充足(东南快报)

福州市政府连夜召开协调会

4种蔬菜实施销售指导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最高上限:大白菜2.6元/公斤、上海青3元/公斤、豆芽菜2元/公斤、空心菜3.8元/公斤  

从昨日起,福州永辉、蓝天等本土超市4大家常菜实施销售指导价。这4种蔬菜为大白菜、上海青、豆芽菜和空心菜,销售指导价最高上限是2.6元/公斤、3元/公斤、2元/公斤、3.8元/公斤。

这是记者昨日从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获悉,是福州市政府连夜召开协调会,为平抑菜价研究出的对策。

据悉,不单零售终端渠道有销售指导价,批发渠道也有,即从源头上控制菜价。蔬菜批发市场自9日下午起连续5天减免商户2%~5%的管理费。批发市场当天形成的市场混合平均价高于指导价(即以同一品种所有交易价的平均数作为参照,高于指导价的情况下),政府将给予超市差价补贴。

海峡蔬菜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称,除最近空心菜相对较为便宜外,其余3种蔬菜的相对应批发限价为1元/公斤、1.8元/公斤、1元/公斤。

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同时表示,将抓好副食品基地建设,加大商品供应量,福州市年内须落实副食品基地布局,现正紧锣密鼓地在制订方案。

此外,加大家常时令蔬菜的市场投放,除了本地蔬菜供应外,也加大从外地调货,通过控制和降低日常大宗消费品的价格,稳定市场价格,实行市场扁平化管理,实抓流通环节,尽量减少中间费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生鲜市场

本土超市 4大蔬菜推出“惊爆价”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永辉、新华都、蓝天、兴福兴等福州本土多家超市发现,空心菜、上海青、大白菜和绿豆芽这4种菜的价格已普遍降至政府指导价以下。各大超市均表示,下调菜价会持续一段时间,尚不确定何时停止,预计待物价相对平稳后才会有所调整。

据永辉集团生鲜运营部总监林建华介绍,不仅是空心菜等4种家常菜,永辉旗下所有叶菜类价格全部控制在2元以内。

“以春菜为例,昨天一斤卖2.98元,今天已经调整到1.88元,而今天我们的进价是1.8元,基本上等于贴本在卖!”永辉超市井大店工作人员说。

“第一天批发市场还没有跟进下调批发价格,部分蔬菜基本上我们是保本甚至亏本在卖。”林建华解释说,因价格下调幅度较大,从成本考虑,除了从周边蔬菜基地进货外,未来他们还将从山东、昆明等地采购。

记者随后来到新华都五四店,4大家常菜的价格也全部下调。如白菜一斤2.16元,超市工作人员说,“前两天大白菜一斤还要2.8元。”

在兴福兴购物广场六一中路店,上海青的价格是1.38元,白菜1.28元,但没有看到空心菜和绿豆芽。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之前空心菜一斤要卖4块多,卖不掉都坏掉扔了,所以空心菜都不敢进了。绿豆芽则暂时没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蓝天超市红旗村店,4大家常菜全部贴出了黄色“惊爆价”促销牌。超市总经办林燕说,未来将持续严格控制所有门店重点蔬菜品种的零售价,平价出售大众菜,直到物价相对平稳之后。

批发市场

高价收购 低价批发 政府补差额

昨日上午,福州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海峡蔬菜批发市场就接到有关部门通知:从今日起,批发市场将对福州本土包括永辉、蓝天、兴福兴、万嘉、新华都在内的5家自采超市实行两个月的政府指导批发价。

不过,记者现场咨询批发市场内的商户发现,昨日的收购价格是上海青0.9-1元/500g,空心菜1.8元/500g,大白菜0.9元/500g,豆芽0.8元/500g,高于政府指导批发价。

对此,福州市海峡蔬菜批发市场副总经理林修建介绍,他们将以市场价向商户收购,再以政府指导价批发给5家超市。“收购价超出政府指导价的部分将由政府补贴。”

“目前全市除永辉小部分自产蔬菜和个别农民自销外,70%的蔬菜都出自海峡蔬菜批发市场。”据林修建介绍说,政府要求这两个月时间批发市场内必须保证每天空心菜3吨、上海青30吨、大白菜400吨、豆芽20吨的储存量。

“从9日至13日,我们还将对在批发市场内进行交易的所有商户减免5%交易手续费”,林修建说,批发市场每天都与省内外同类蔬菜批发市场保持沟通交流,一旦某种蔬菜出现短缺情况,将以最快的速度向附近批发市场调配货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外来超市

自主定价

依然“坚挺”

本次政府推出的下调菜价措施,主要针对的是本土零售企业,而外资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好又多等仍属自主定价。因此,昨日沃尔玛、好又多等超市的蔬菜价格并没有什么波动。

在好又多花开富贵店蔬菜区,白菜1.95元/500g,500g袋装绿豆芽售价是3.6元。上海青和空心菜全部是无公害产品,上海青产自福州浪岐,一袋售价6元,空心菜产自南平,一袋售价为6.9元。记者随机挑选了两袋,称重后发现每袋都将近一斤。

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这4种菜价这几天都“没有变化”。至于这样的菜价水平维持了多久,服务员表示应该是“价格标签上的时间”。记者看到,大白菜、空心菜、上海青的标签上写着11月4日,绿豆芽则为11月7日。

好又多事务部负责人唐雪云说,“这次下调菜价,肯定会对我们造成一定影响,我们将持续关注未来市场变化,及时对菜价进行调整。”

沃尔玛超市公共事务部经理陈英姿也表示,“此次调整主要针对本土零售企业,外来企业有关部门是说‘自主定价’,尽可能地平抑物价。而且我们的蔬菜大部分是无公害蔬菜,进货价甚至超过‘指导价’,因此暂时没有调整。”

此外,菜市场小摊贩销售的蔬菜价格也不在此次政府调整之列。在庆城市场的一家蔬菜摊,一把空心菜价格5块钱,大概一斤多一点。当记者询问是否听说价格下调时,老板明确表示不可能一斤卖1.9元,“进价都不止这个价,不够保本。”蓝天超市外的四五个卖菜小摊贩也说,白菜进价都要快一块钱,“卖一块五一斤不可能”。

(东南快报记者 林启星 夏菁 杨永文 吴静 见习记者 刘云鹏/文 本报记者 李剑准 林风/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降价第一天 市民“囤菜”忙

大白菜一口气买4颗

永辉:今后或“限购”特价菜  

即便不是高峰期,超市里买菜的市民也很多

昨日是菜价下调的第一天,即便不是早晚市的高峰期,去超市买菜的人也是熙熙攘攘,不少市民都一次性买了许多特价蔬菜“囤着”。

昨日下午,在新华都五四店蔬菜区,不少市民在挑选大白菜,“这么便宜,当然要多买一点,反正冬天囤着也不会坏。外面菜市场今天还要卖两块多呢。”一位市民更是一口气挑了4颗大白菜去称重买单。

在永辉超市井大店,不少依姆在挑选新鲜蔬菜。张阿姨告诉记者,“上午在菜市场买一把空心菜要五块钱,现在在这里买的空心菜一把称出来只要三块多。一把大概有一斤多,确实便宜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永辉超市井大店生鲜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午买的人更多,甚至还有附近商贩一口气要买200斤,但被我们拒绝了。”该负责人表示,“第一天下调菜价,暂时没有对特价菜进行限购。但为了杜绝小商贩的抢购,保证供货顺畅,未来我们还将考虑根据普通市民家庭需求量,采取‘限购’方式销售。”

(东南快报记者 林启星/文 林风 李剑准/图)

省物价局昨召开价格提醒会:

希望商家自觉降菜价

昨日上午,福建省物价局召集福州市各大蔬菜批发市场、新华都、永辉、家乐福等主要超市负责人及物价局有关人员召开了农产品价格政策提醒会,要求各商家要强化价格自律,不得借机炒作、哄抬菜价。

会上,省物价局要求各大超市菜价实行“每日一报”,主要是代表性的家常菜,包括叶类菜、根茎类菜、调味类菜等,如空心菜、菜心、土豆、萝卜、花菜、韭菜等等。同时对于食用油等民生类商品,各大超市要保持高度关注,特别是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时候,要及时向物价部门反馈。

会议指出,各经营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价格政策,强化价格自律,让利百姓,诚信经营,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价格环境,构建和谐市场。物价局希望通过提醒会,使这些商家能自觉降低农产品售价。物价部门正在研究对策,争取近日出台相应措施。

据悉,物价部门每天都会安排人员对全省主要商品价格进行定点监测。近期,物价部门将加大监测力度,坚决打击炒作和哄抬价格的行为。

(东南快报记者 刘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南通加快种短周期蔬菜,福清反季节蔬菜10天后上市

本地菜上市加快蔬菜价格有望回落

菜农加快种植短周期蔬菜,保障供给

福州的蔬菜供应现在情况如何?记者昨日走访了福清、南通蔬菜生产基地。

面对菜价的上涨,南通蔬菜生产基地加快短周期蔬菜的种植,目前已经能保障市场供应。而福清的大量反季节蔬菜也将上市。随着本地菜供应逐步增多,菜价有望继续回落。

供应量比一周前增20吨

南通蔬菜生产基地有5000多亩,其中叶绿蔬菜播种面积也有3000多亩,生产的蔬菜主要包括上海青、小白菜、莴笋和花菜等。

福州南通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林桂清昨日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多次要求加快种植一些生产周期短的蔬菜,保证市场蔬菜的供应。在生产方面,他们加强对菜农的指导,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提高蔬菜的品质。

南通镇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管理员刘文辉表示,由于菜价上涨引发市场调节,加上调运闽南的蔬菜供应量近段时间在逐渐减少,目前上海青、莴笋等叶绿蔬菜已经有足够的供应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现在供应蔬菜批发市场的叶绿蔬菜日上市75吨以上,最多一天供应量有80吨,比一周前每日40-50吨的供应量已经增加了20-30吨。而一些蔬菜的批发价也在下降,一周以前每500克菠菜2-2.5元的价格也降到了1-1.5元。“目前,我们对蔬菜批发市场的供应量已经都能保持平稳。”林桂清说。

福清反季节蔬菜10天后上市

福清是全省的种菜大市,大棚蔬菜种植面积是1.39万亩,居全省第四。昨日记者从福清市了解到,福清市几家大规模蔬菜种植大棚的反季节蔬菜将在10天后上市。

据福清圣禾现代农业公司的陈昌平介绍,福清市目前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上市还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届时,大量黄瓜、甜瓜、西红柿等茄果类果蔬将上市,这可能缓解目前价格上涨的趋势。另外,海南受灾后也开始恢复生产,预计他们的蔬菜上市时间将在明年2月份,而海南的蔬菜不用搭盖大棚,种植成本低,届时,蔬菜的价格上涨情况预计将得到很大的缓解。

我省计划新增一批副食品基地

据悉,省经贸委也在初步计划新增一批省级副食品基地,包括生猪基地、蛋禽基地和蔬菜基地。

目前,福州市拥有12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分布于福州除鼓楼、台江区外的各县市区,在保障市场供应方面发挥基础作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州市蔬菜种植品种常年保持在60-70种之间,并基本形成8个蔬菜大类。本地菜即可满足市场70%以上的需要,总供给量充足。而福州市全年预计养猪出栏300多万头,其中福清是主产区,而福州今年直控基地预计可出栏生猪约55万头,可满足福州市供应量的75%。

分析

菜价为何上涨?

成本涨、台风影响加上恰逢“菜荒”

昨日下午,福州闽侯南通镇罗洲村的福州蔬菜生产基地,村民正在忙着给蔬菜浇水培土。“最近一周,我们都在赶种生长期短的蔬菜。”该村村民老陈指着自家的10余亩菜地说,这段时间他们也感觉到了菜价都在涨,以他们种的花菜为例,去年他们每500克只有0.5元,但是今年都以每500克3元出售,而原本只有几毛钱的上海青也涨到了每500克2元,因为价格涨上去了,他们中也有不少菜农都去种这些菜。

老陈说,今年他们种菜的时候明显感觉到种菜的成本增加了,以前用的肥料每袋110元今年都要150元,每瓶农药价格也涨了20多元,就连收菜雇请工人的价格每天的工价也从以前40多元涨到了50多元。

“前段时间蔬菜涨价是有原因的,目前蔬菜供应已经稳定下来。”昨日,福州南通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林桂清表示,出现前段时间涨价的原因主要是因闽南“鲇鱼”台风影响,他们不少蔬菜被调往闽南一带进行补充。而这段时间也处于“菜荒”时期,主要是成熟的菜已经收成而新种的菜还没有成熟,造成了他们对市场的供应量有所减少了。

(东南快报记者 林启星 杨永文 吴静 韩慧英 陈钦祥 见习记者 刘云鹏/文 林风/图)

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封面:“涨”潮生活

双目失明的陈基老人独居北京西城区一间六七平方米的老屋内。 南都记者 孙涛 摄

7年前,老人专门向一家香港机构学过盲人按摩技术,可他设想中的盲人按摩店始终没有开业。 南都记者 孙涛 摄

“涨”潮生活——物价飞跃年代的民间画像

作者:杨晓红 孙涛

物价上涨一点都不新鲜了,明天早上的菜市场,青菜的价格或许又要高于今天。物价,是一只虫子,正蚕食着经年累月上涨不多的薪水。

这一年来,已让每一位普通民众感受到了物价的压力,舆论分析的各种原因喧嚣纸上,管控的措施出台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每一波的议论和管控之后,是新一波物价上涨的开始。

这种轮番滚动的物价上涨,正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据悉,有多位政策建言者已上书,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意图十年内居民收入翻一倍。可是,民众所看到的却是物价正在向倍增的道路上迈进,许多商品的价格已经在一年内完成了倍增。长此以往,如果管控不力,“支出倍增”将迅速抵消“收入倍增”带来的幸福感。

本组报道来自民间,他们生活的琐碎,正是繁重物价压力下的普通民众生活写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北京 金融街,贫民陈基的生活

南都记者杨晓红 实习生 李晓荣 发自北京

中国最高档的写字楼群矗立北京金融街,附近的胡同里住着一个失明的退休老人,物价持续上涨没有中断金融街上白领们的“星巴克时光”,却让这位老人将一日三餐改成两餐。

在武汉,月收入6000元的中产阶级家庭,为了给孩子交一笔“奥数班”的课外培训费,取消了补拍婚纱照的计划。而除去每月必须支出的固定开销,能剩下来的只有300元!这还不包括应酬交际等额外开支,而且不能出大的意外,如家庭的某个成员生大病等。而且也基本要与任何哪怕略显“奢侈”的生活方式绝缘。

在网络上,继“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后,又出现了“苹什么”、“糖太宗”等谑称,每一个谑称背后,都代表着一种物价的呼呼上涨。一些有趣的省钱个案开始受到追捧。一份“菜奴省钱攻略”走红成都,许多“80后”称,当了“房奴”、“卡奴”后,如今遭遇蔬菜涨价,又成了“菜奴”。

我们选取了北京、武汉、成都三地,作为样本城市,这场蔓延全社会的涨价风波中,看起来无人幸免,只是底层的抗压能力更为脆弱。

越来越多的地区制定了物价补贴,试图通过公共财政贴补最低层的家庭,但对于目前看起来尚无尽头的涨价风波来说,已经引发了一定的恐慌,并且由此孳生了不少社会矛盾。

个人如何应对?政府如何调控?各地情况不一,答案不尽相同,我们对物价上涨风波中的人群素描,试图找到其中共性。

北京西城区,有著名的金融街,中国最高档的写字楼群矗立在那里,也有不少曲曲折折的小胡同。胡同内,繁茂高大的槐树在这个秋末正涂写着一地金黄。73岁的陈基,就住在这条街朱苇箔胡同最里的拐弯处。

他已经失明20多年了,几天前,他给原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寄去了困难补助申请。通常情况下,在往年,这份申请会换回500元生活补助。“今年听说是千年寒冬,往年要700元燃煤才能过冬,今年得备900元”,他说,除了盼望得到单位的生活补助外,剩下的就靠拼凑了,“生活上或许还可以再挤挤吧!”他穿着一件半世纪前缝补断袖的夹衣,脚上蹬一双裂了大口子的老皮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吃不吃鸡蛋,要下很大决心

陈基的父亲曾在铁路系统工作。1951年,随着父亲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到北京。

大学毕业后,陈基分配到了哈尔滨铁路局工业总公司下属的汽修厂,54岁那年,他双眼患上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无效后彻底失明。陈基内退回到北京,成为一个北京盲人。

到去年,退休金涨到1300元/月,陈基算计着:付给阿姨每月500元工资,街道办每月给200元补贴,这样还剩下1000元。他有低血压,经常头晕,这又要扣除200元医疗费,再就是每月电费平均100元、电话费100元等。这样下来,不计算饮食支出,每月可支配收入不足600元,低于北京市最低生活标准800元/月。

他尽可能压缩开支,“平时多半下面条,搁点油,撒点盐就行了,再就是泡方便面、吃速冻饺子,或者蘸点酱豆腐、榨菜就可以应付一日三餐了。”

可是,今年8月以来连续上涨的北京物价,使得陈基不得不将一日三餐减少为一天两餐。“大不了少吃一顿”,他说。

一天天蹿高的物价在青菜、鸡蛋、食用油价格上表现十足,像73岁的陈基一样,北京若干个社区的居民也感同身受,他们开始自发在网上讨论起如何节省生活开支,以及自测恩格尔系数。在网络上,继“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后,又出现了“苹什么”、“糖太宗”等谑称,每一个谑称背后,都代表着一种物价的呼呼上涨。

“按恩格尔系数,59%以上算贫穷,那我是赤贫”,恩格尔系数这个曾经只是在高等教科书里出现的词汇,就这样以真实的生活让陈基领会了它的含义。他平均每月用于生活开支的费用大约300-400元,飞快上升的物价在这几百元钱维持的生计里非常明显:“以前胡同口的刀削面5元一碗,现在要6元;以前鸡蛋3.4元/斤,现在要4.7元/斤,都不敢吃了”。

当鸡蛋涨至4元/斤时,他曾下定决心不吃鸡蛋,以便一天省下两个蛋,结果最终熬不过,还是又吃鸡蛋了,“算来算去还是鸡蛋最便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冬天逼近,他家的炉火还未生

陈基是北京数十万贫困人口的真实生活写照。2007年,北京曾向23万户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发放20元物价补贴。

金融街正在朝世界一流迈进,始于去年夏天的拆迁正在让胡同里的人口一天天减少。陈基所在的小院本来住了5户人家,他是中间的第三家,其中两家的房屋已被推倒,一片残瓦断墙。他隔壁的另两家,一家房主已经搬走,将房子出租了出去,另一家则还留有一个瘫痪老人居住。

“是重残,北京户口,但还不属于低保对象”,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大院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冯宝良说,陈基每月有1300元退休金,所以不属低保户。社区依然每年冬天都会来帮老人升炉子取暖,直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平时逢年过节也会过来探看,为老人添一些米、油、窗帘等日常用品。

这是陈基可以感受到的来自政府的“温暖”。“家里吃的、用的,比如一天要开上20个小时的电视机是区残联送的,牙膏牙刷是开会参加活动送的,油和米也是社区逢年过节送来的,还有被子、衣服类,也总有些老同学会送一些来”,但陈基老人承认,但有一项支出他非常在意,即每个月都要事先预扣200元的医疗费,几十年铁打不动。

而针对高速上涨的物价,2007年10月,北京市还首次出台了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方案,按规定,若副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并连续3个月涨幅超过上年同期15%时,即对低保家庭进行特殊物价补贴。这年连续5个月内,北京23万困难人群首次领取了物价补贴,平均每人每月20元。

“今年还没有下发物价补贴,民政部门还在观望”,冯宝良估计,今年即使下发物价补贴,每户每月也应该不超过50元。

数年前,央视敬一丹采访陈基时,问他生活中最感到困难的事时,他的回答是“害怕东西掉下来,否则就得到处乱摸”。

如今,他对自己最盼望解决的问题,已经有了不同答案,“按照国家规定,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应该与当地平均居民生活水平持平,北京市去年人均收入2.7万元,今年3万元,我的退休金如果能相应提高到每月2500元,就好办了。”

他还希望医保可以早日异当地转账,而不是转回哈尔滨报销就更方便了。

冬天正一天天逼近,家里的炉火还未生,屋子内已有了重重寒气。

他说,再过两天,他准备给社区志愿者打个电话,委托他们帮忙买回20公斤大葱,“葱白要长一些的”,这样放在厨房地上,每顿就着馒头吃,就可以度过今年冬天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刚成“房奴”,又跨入“菜奴”

南都记者 刘伟 发自成都

在红星路某公司工作的郭小姐昨天更改了自己的msn签名:这么涨下去,“糖高宗”要成“糖玄宗”了!她发现,一个月以来的白糖涨价已经影响到了她爱吃甜食的喜好,她喜欢吃的米花糖已从上个月7元/斤涨到了8元/斤。

因为平时有记账的习惯,今年9月底,她把记了3年的账本翻了出来,对照着一看,愣是把自己吓了一跳:伙食费这一栏,2008年1-9月的支出是4663元,2009年涨到了5840元,而到了今年这项开支已经7300多元了“涨幅超过25%。”

于是,棉布、卫生纸、奶粉、糖和食用油,不断传出涨价消息的生活必需品,让精明的省钱达人们果断出手。这些囤积生活用品的达人被形象地称为:囤囤族。不少囤囤族能将一些可存放的物品买够一两年的用量。

一些有趣的省钱个案开始受到追捧。近日,一份“菜奴省钱攻略”走红成都,许多80后称,当了“房奴”、“卡奴”后,如今遭遇蔬菜涨价,又成了“菜奴”。

原本,这是一名成都女孩将自己省钱买菜的经验发到了网上,本想跟大家分享生活心得,结果帖子里的“买菜省钱36计”立刻引来了全国各地网友的热烈追捧,被网友们称为“最行之有效的买菜宝典”。

“菜奴省钱攻略”发布者刘小姐,刚刚成为“房奴”的她,又跨入了“菜奴”的行列。“不愿参加同事的饭局,宁愿顶着烈日去菜市场买菜自己做饭。基本保证一菜一汤,有时间会自己煲汤……”。她说,“平均一天下来,5元钱左右……”“‘房奴’压垮我脆弱的脊背,‘菜奴’成为我应付‘房奴’的省钱之道。”

她同时列举了诸多买菜招数,如“避开早高峰,改早上买菜为晚上买菜”的建议,被称为“人气最火爆的方法”。

“菜奴省钱攻略”一出,立刻有网友从该攻略衍生出林林总总的其他招数,比如“瞄准男摊主,一般不会斤斤计较”等等。还有人提出了更绝的观点———“多看天气预报,明天下雨,今天就多买菜,不会错的。”

此外,大概是受到游戏“种菜偷菜”的影响,有人颇有创意地提出———DIY种菜。“我在花盆里种了几棵葱,用的时候拔一棵。”

此前,中国经济在2004年和2008年,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物价上涨局面,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分别达到3.9%和5.9%,均高于当前的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放开一般商品的价格管制以来,在物价上涨最为猛烈的1994年,当年物价同比上涨了近四分之一,家庭突击囤积米面油盐酱醋茶,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近期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成都市居民生活成本调查结果显示,有64.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增加,当问及增加原因时,选择“物价上涨”的最多,占76.2%。

四川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陈昌文认为,收入没涨,物价率先上涨,已成为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水电油气等哪怕上涨一分钱,也会带动下游产品连锁涨价,企业经营者自身不会把涨价消化掉,最终所有的涨价影响都会转嫁给消费者,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具有刚性需求的低收入群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9月份成都CPI已逼近黄灯区

在决策者的眼中,事情正变得复杂起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公布的数据,9月份成都C PI同比上涨4.9%,创近27个月以来的新高。这是成都CPI连续8个月上涨。9月份,成都CPI涨幅高出全国水平1.3个百分点。

成都调查队消价处阳云广说,9月份,在大米、面粉、猪肉、油脂、蔬菜、调味品、鸡蛋、牛奶及奶粉、水果、在外用膳等价格的强力推动下,成都食品类价格环比上涨3.6%、同比上涨9.9%。

这也是成都市食品类价格环比自7月份以来连续上涨3个月,同比则从2月份开始连续上涨9个月。在食品类价格指数16个种类价格中,环比“13涨3跌”,同比“15涨1跌”。其中,粮食、蔬菜及鸡蛋价格涨幅较大,价格涨幅均创新高。

但这还不是最坏的。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商务部3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显示,10月25日至31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前一周相比,均小幅上涨。

10月份的CPI涨幅将与本周内公布,但几乎所有机构都给予了悲观的预测———各家机构对CPI的预测都接近或超过4%。成都市物价局拒绝对此评论,但其也强调,成都必将仍在全国的水平线之上游走。

成都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何亚军告诉南都记者,9月中旬成都出租车调价,影响8大类消费中的交通价格环比、同比均上涨,而天然气、自来水调价将影响到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至明年。“食品类价格在C PI中占权重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内猪肉、蔬菜、粮食等价格变化将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负责人则告诉南都记者,从过去20多年5轮经济增长周期的研究来看,CPI在5%以内比较正常,是绿灯区;CPI在5%到9%之间是黄灯区;9%以上是红灯区。由此来看,9月份成都4.9%的CPI已逼近黄灯区。

物价上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一项调查中,48%的人表示近期各种物品价格上涨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成都居民生活压力调查》结果显示,七成被访者每月基本生活开销大幅上涨,生活压力增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物价飞涨时期的武汉街头打油诗。 南都记者 占才强 摄

 
武汉人常吃的热干面,如今涨到2.5元到3元。南都记者 占才强 摄

通涨压力过高,深港购物逆转

武汉 中产物价之忧

南都记者 占才强 发自武汉

结婚十年,家住武昌南湖花园的温倩想和老公补拍一套婚纱照的计划最终落了空———8岁儿子这时恰巧要交一笔“奥数班”的课外培训费,攒了大半年的窘迫积蓄最终让给了孩子的未来。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们在婚纱店选的是价格最低的那种,打特价880元一套,但给儿子交了1100元报名费后,就是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了。”谈起如今的拮据生活,32岁的家庭主妇略显尴尬和无奈。

现在仅仅是为了能“活着”

当年和丈夫结婚,也是为了省钱没拍婚纱照,在家境渐渐转好后,夫妇俩又萌生并商定在结婚十周年的日子,补拍一套婚纱照了却多年的遗憾,没想还是撞上了如今的“通胀”年份,“都30多岁了,做女人最后的一点浪漫都没机会了。”温倩打趣的话让人听来心酸。

开支的拮据,已经不是第一次让武汉这个普通的家庭吞咽失望。今年国庆假期,丈夫提议带儿子去咸宁泡一次温泉,但最终也未成行,原因是旅行社报价涨了20%———其实也只多了不到200元钱,但这对近来已被迫习惯节衣缩食的温倩来说,还是“太贵了,玩不起”。

其实,在以市民化著称的华中大城市武汉,温倩一家在外人看来还算得上是个“准小资”:温是小学老师,月收入接近2000元;丈夫在一家企业做内刊编辑,月收入2900多元———而就在几年前,武汉人在网络上讨论“月收入多少才算是白领”时,一度还将“月收入2680元”作为武汉“白领”与“蓝领”的分界线。

“小资”的日子也曾经有过,但对温倩来讲,那已经是几年前的记忆了。自从2005年贷款在南湖花园买了一套2居室的二手房后,温感觉一家人的生活“被绑架”了:自己的工资仅够还每月的房贷,而丈夫的工资也仅够一家五口———还有两位年近七旬的爹爹婆婆(尽管爹爹每月也能领到1200元的退休金)———的最低日常生活开支;以前还经常可以到亚贸广场(武汉一家中高档商场)等买买衣服,每逢周末全家人出去下下馆子,平常水果零食不断,而这些统统在做了“房奴”之后成为一种奢侈。

眼下,像温倩这样的家庭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不断攀高的物价。尤其是今年以来,从“菜篮子”到“米袋子”,从“气坛子”到“油瓶子”,从“穿的”到“抹的”,从“吃的”到“坐的”,价格翻着筋斗往上蹦———连开锁的都涨了价,今年下半年,温倩丈夫杨波一次开门,将钥匙断在锁孔里,喊来开锁匠,原来50元的收费涨到了80元,面对杨波的不满,开锁师傅反问他“现在还有什么没涨呢?”

“以前还仅仅是‘房奴’,现在成‘菜奴’、‘饭奴’了,现在我们活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能‘活着’。”温倩如是理解疲于应对的每天生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近30万人群受涨价冲击最大

在910万常住人口、城镇职工年平均社会工资27213元(2008年数据)的武汉,温倩夫妇的年均收入刚好靠近平均线,位居中游。远不是最困难的家庭。

11月5日,武汉市民政局救灾处副处长李超向南都记者提供的一份最新文件显示,截至今年10月,武汉市享受城市、农村低保的对象共29.9万人、13.5万户,占全市户籍人口比例为3.54%。这近30万人口,才是对物价更敏感、受物价上涨冲击最大的人群。

在物价凶猛的当下,武汉市已在考虑对这个人群的保障问题,但还远未制度化。李超介绍,武汉市仍在摸索一个让最低生活保障的增长,能随物价上涨指数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的机制。

“我们每年会大致测算上一年度物价指数对低保人群生活造成的影响,然后向政府提出适当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譬如今年从5月1日起,我们就对低保标准做出过调整,中心城区的低保对象从每月300元调到360元,远城区的低保对象从每月240元调到300元,虽然上调的几十元还比较低,但我们还会进一步探索。”

另外还有直接的物价补贴。南都记者从武汉市民政局获得一份2010年10月29日最新“物价补贴”内容为:因从8月22日起居民天然气价格上调,为确保低保家庭不受影响,从2010年9月起到2011年8月止,对使用天然气的城市低保家庭按每户每月给予4 .6元补贴,每季度发放一次。

对仅有4.6元的补贴标准,李超给出了解释:武汉天然气调价从以前2.3元/立方米调到2.53元/立方米,涨了0.23元/立方米,而经物价部门测算,武汉每户每月大约使用量为20立方米,乘以0.23元,每户每月的补贴标准则为4.6元。

对非低保户的中低收入人群,李超说,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救济政策,但对低收入人群中的低保边缘户,经审查确系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一次性给予城市1500元、农村1000元的现金救助。

但据南都记者了解,申请临时救助的审查极为严苛,要向居委会申请,经区局审核,市局审批,还得街道入户核查,并非所有申请者都能获批。而即便申请到一次性救助资金,相较于不断飞涨的物价,也仅是权宜之计杯水车薪。

而临时救助遭遇的现实情况则是,据李超介绍,到目前为止,武汉市因物价上涨而提出临时救助申请的低收入家庭可谓寥寥,除了审批把关严的原因外,许多低收入家庭还碍于情面,不愿暴露隐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逆转的深港物价

南都记者 张国栋 发自深圳、香港

在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看来,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恢复阶段,货币发行较大,因内地物价高涨和汇率变化所产生的深港物价扭转现象会持续加强。

11月6日,周六上午9点多,深圳师奶COCO麦拉着拉杆箱经过罗湖口岸向香港进发。两小时后,她返回罗湖的家里,拉杆箱里装满了奶粉、沐浴露、洗发水。

COCO麦出生在一个典型的深港家庭,她的母亲和妹妹15年前移民去了香港。以往,多是母亲和妹妹越过深圳河来相聚,顺便带些便宜的肉菜返港,如今,变成是COCO麦手持购物清单,频繁往香港跑。深港往来的悄然逆转,背后隐藏的是物价曲线。

越来越长的购物单

COCO麦还不算最早的鸟儿,周六上午9点多,在罗湖口岸深圳方,两个港货店小老板已经满载而归,每人的小推车上堆了5大箱“益力多”优酸乳,足有1米多高。

这两位不愿具名的小老板告诉南都记者,深圳超市“益力多”今年的售价达10个17.6元人民币,而在香港上水,售价为10个16.9港元,再加上1港币兑换人民币约0 .88元的汇率,相当于才14.8元人民币,低了近3元,所以他们经常相约去香港屯货。

而类似赴港购物或旅游的内地客,仅在今年9月,经过罗湖口岸就多达730.5万人次。过关旅客梁先生来自深圳盐田,“2003年香港对深圳开放自由行之后,我们就开始到香港购物”,2009年4月,香港对深圳居民实行可办理一年多次往返的签注后,梁先生赴港更频繁,每个月至少一次甚至数次。

以购物为目的的深圳客基本只在香港上水停留,目标也非常明确:在万宁超市买生活用品和化妆品,在与万宁一墙之隔的优之良品店买零食,再到药店买药,三站逛完立刻返程。

在他们的购物清单上,以往多是“三宝”:婴儿奶粉、纸尿裤、化妆品。在万宁超市,深圳宝安的任先生说,香港奶粉的价格比内地低三四十元,且品质更可信赖,纸尿裤则要便宜20多元,自从1年前双胞胎女儿降生后,这里成了他的婴儿用品购买专场。而万宁相邻的SASA化妆品店,深圳的尹小姐说她每次来都要消费一两千元,因为香港品牌化妆品的价格比内地低三四成。

今年以来,深圳客的购物清单逐渐丰富起来,日常必需品甚至包括水果、纸巾、油盐酱醋,媒体在新闻标题中还调侃了一把:深圳师奶香港打酱油。

COCO麦的前上司何子龙是香港人,2008年因工作调动定居深圳,如今往返深港的频率为每周三四次,家中所需日常用品基本都是他和太太用双肩包从香港背回。他说,“我可以很绝对地讲,香港的东西比大陆便宜。”

2008年移居深圳时,何子龙在福田一家大型超市考察过日用品价格,当时绿色外包装的飘柔洗发水,香港两瓶约35港元,大陆约30元人民币,相差无几,但大陆货品使用感觉略逊,所以他仍选择在香港购买。然而到了今年,750毫升装的“飘柔”,深圳超市卖39元人民币,香港61港元就能买两瓶。

更令何子龙惊讶的是,由内地供给香港的粮油、水果蔬菜,原产地本该更便宜,但今年以来,这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已超过香港。比如在深圳超市买5公斤装的大米,需五六十元人民币,香港一般只要50港元。

他还“随便举个例子”说,250ml的维他奶饮料,6盒装香港售价为11-12港元,但在深圳的价格是14-15元人民币,又如新奇士橙,香港是10元港币3枚,大陆的超市则随便一枚都要三四元人民币,而且味道比他在香港吃的要“飘忽”——— 时甜时不甜。

即使是以往很有价格优势的菜心,深圳也已贵过香港。而一年前,深圳的菜心四五元一斤,香港还要6元港币一斤。何子龙的太太几天前在深圳超市购买了某品牌的鸡汤,1公斤1盒售价为15元人民币,而香港买3盒特惠装只需30元港币,平均10元港币1盒。幸而肉类价格深圳仍有优势,何太太煲汤用的骨头,三四元人民币买到的一块在香港要15-20元港币,否则两口子不得不考虑在双肩包里塞入猪肉和牛肉。

南都记者在深港两地的大型品牌超市做了一项对比调查,除上述奶粉、化妆品、纸尿片“三宝”之外,深圳不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确已高过香港,如食品:10斤装丝苗大米,深圳售价约42元,香港售价38.25港元;深圳鸡蛋每斤约5.98元,部分超市12个鸡蛋需要12 .9元,在香港花30港元能买到30多个;深圳食盐2元一包,香港超市为1.1港元;

生活用纸:10卷装的维达卫生纸,深圳超市售价32.5元,香港超市卖28港元;

水果:红富士苹果在深圳6元一斤,香港价格为4.98港元。有些水果深圳的价格甚至比香港贵3倍左右,如绿奇异果,香港售价8.8港元/5个,深圳售价3.9元/个;柚子蜜1公斤,香港售价18.9港元,深圳售价为46元。

此前媒体在物价报道中提到李锦记510克装财神蚝油,深圳售价10.9元,而香港价钱折合人民币9.4元。就在11月6日,在深圳蛇口的一家大型超市,一位深圳主妇指着一款李锦记酱油16.8元的价格标签,不解地问售货员:“前几天不是还只是10.9元吗?”售货员答道:“那是搞活动的优惠价,现在恢复正常价格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港人赴深买菜的往事

如今COCO麦拿小推车赴港扫货,恰如当年自己的母亲前来看望女儿时,不忘随手推个小推车,返港时带回蔬菜等价格更低廉的食品。

早在1986年1月11日,新华社香港分社播发了一则电稿,“到深买菜港人,平均每天两万”,称“由于深圳农贸市场零售的蔬菜、瓜果、海产、肉类比香港的价格便宜,因此香港许多家庭主妇或休假的人,由九龙乘火车经罗湖海关到深圳的集市采购鲜活农副产品”。

家住香港上水的香港师奶陈朝蓉在上世纪80年代中就开始到深圳东门市场买菜,那时候在香港一天的菜钱,可以在深圳买三天的菜,而且可用港币交易,港币的汇率高于人民币,相当划算。

曾给香港供菜多年的深圳人杨锐堂回忆,两地农贸市场当时销售的农产品,价格与品种都存在巨大落差,如菜心,1985年深圳卖3元一斤,香港却高达30元港币。

自1979年始即在罗湖边检站工作的陈先生曾在2007年做过粗略统计,周一至周五,到深圳买菜的香港人每天早上有1000人左右,周末和节假日将可能达到3000人。自从1997年以来,香港与内地的往来程序变得简便,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港人来得更加勤了。

陈先生举例说,2007年在深圳,每市斤猪肉卖10元左右,而香港折合人民币要卖20多元,那么如果一些家庭主妇一次来深圳买5斤猪肉就可以省下50元钱;还有蔬菜的价差,如菠菜深圳3元1斤,香港折合人民币6元1斤,这也吸引不少香港主妇长期坚持来罗湖买菜。

从深圳购物返港的不仅是精明的师奶,也不仅限于肉与菜。香港工联会深圳咨询中心助理主任潘志辉告诉南都记者,几年前深圳的可口可乐只需9毛钱1罐,他有个香港朋友每次过来深圳玩,总会带上个小推车,回去时就拉上几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失落的“后花园”

潘志辉2008年由香港调往深圳工作后,深圳就成为了他与许多香港朋友聚会的基地,那时的深圳被称作港人的“后花园”。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一项统计,2007年港人到内地旅行达6970万人次。以深圳为目的地约占55%,香港居民到内地私人旅行的消费总开支达291亿元,每人次的平均消费开支约为620元。其中49%(92亿元)为住宿及膳食,37%(70亿元)为娱乐、交通及其它服务,购物则占14%(25亿元)。

起初与朋友相聚深圳,潘志辉经常主动埋单,四五个朋友在罗湖的餐馆吃顿饭不过百元左右,饭后洗脚或者按摩,价格也就是三四十元。

但汇率变化越来越快,以往100元港币兑换116元人民币,到了2007年,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一比一的关口,现在则恰好倒了过来,100元人民币兑换116港币。

深圳的物价上涨也非常迅速,今年9月,深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月比上涨3.8%,再超3%的警戒线,高于全国3.6%的水平。其中,食品价格更是上涨8.3%,遥遥领先于非食品价格。这是自今年3月以来,CPI连续7个月站在3%高位,而近5个月更是月月突破3%通胀警戒线。

这些数据真实地体现在潘志辉的饭桌上。今年以来,他发现与朋友在稍好的一点餐馆聚餐,像往常那样吃下来得三四百元。于是,大家开始重拾在香港的习惯:AA制,而渐渐地,香港朋友也来得少了,因为算上交通和时间成本,深圳消费优势渐失。

即使是日常打发午饭的一份快餐,潘志辉发现深圳的价格也已追上香港。他所在的罗湖区域,一份快餐20多元人民币,不包饮料;而在香港上水,记者发现包含一杯可乐或奶茶在内的快餐在30元港币左右,而饮料在深圳一般需多加5元。

感触更深的则是在深圳养老的香港人,潘志辉曾经帮助过的几位老人,他们带着毕生积蓄想在内地终老,却被过快上涨的物价打破了如意算盘,只能无奈返港。

96岁的香港老太太潘焕金就是其中之一。13年前,老人家带着几十万港元返广州打算“叶落归根”,但近两年在内地物价上涨和港币贬值的双重压力之下,潘婆婆的积蓄消耗迅速,被迫从老家重返香港。

来自香港工联会的统计数据称,2008年港籍老人返港求助个案只有90多宗,2009年就增加到110宗,但在今年前5个月,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了65宗。工联会分析,今年以来,受内地物价上涨加快、人民币升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活在深圳、广州的大量香港老人,已经明显感知到经济上的压力。

潘志辉估算,如今香港人在深圳生活,每月平均开支比10年前增加了三四倍,已经没有太多实惠可言,以往有些老人为了方便会自掏腰包在深圳就医,如今为了减少医疗开支,则宁愿奔波赴港,以便于享受到每天只需50元即可全包的医疗福利。

除了在珠三角颐养天年的老人外,在内地工作的香港人数也开始减少。据香港统计处统计,2009年约有21.8万香港人在内地工作,主要集中在深圳及东莞,这个数字比2005年时的23.7万减少近两万。

有人为了节约开支不惜两城奔波,也有人看准“商机”,试图从差价中牟利。11月6日,南都记者在罗湖过关返回深圳时,身后几位带着沉重行李的通关者都被截住了。一名海关关员摊摊手对记者说,“你都看到了,两地价格差距这么大,有这么多的利益,就会有这么多事。”

这样的局面似乎还会继续。在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看来,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恢复阶段,货币发行较大,价格上涨是必然,而因内地物价高涨和汇率变化所产生的深港物价扭转现象会持续加强,在高价格的时代来临后,内地的工资水平并未随之上涨,在通涨的压力下,居民才会选择异地消费来减轻生活压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山东菜农刘刚拿着他大棚里的苦瓜。今年的单价虽然高过去年,但他赚的钱还不及去年的零头。南都记者 石玉 摄

刘刚今年卖苦瓜的价格、斤数及总价清单。 南都记者 石玉 摄

1.8元→8元 一斤苦瓜的身价之旅

南都记者 石玉

山东寿光菜农1.8元/斤出手的苦瓜,到了长春的大型超市,售价高达8元/斤。据记者调查测算,苦瓜种植成本1.33元/斤,菜农获利0.47元/斤,批发商(一级)获利1.05元/斤,终端销售商获利3.55元/斤。

通胀导致蔬菜的种植、流通诸环节成本上升,而流通环节的繁冗尤是沉疴。另外,今年异常气候导致的蔬菜减产亦不容忽视。

山东菜农刘刚的苦瓜账本

去年他种的苦瓜平均卖1.45元/斤,获纯利1.5万元左右;今年他的苦瓜涨到了1.72元/斤,但由于减产以及成本的增加,他只赚了3000元左右

11月7日凌晨2点多,山东省寿光市马店镇刘桥村39岁的菜农刘刚,将新摘下苦瓜送到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以1.8元/斤的价格卖给物流园中的一家批发商———寿光新建经贸公司。

寿光是著名的蔬菜之乡。公开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蔬菜总产量6.02亿吨,寿光一地为79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2%。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整个北方的各大中城市、南方的各大城市都可以见到从寿光的批发出去的蔬菜。”寿光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刘立功告诉记者。

刘刚所在的刘桥村是著名的韭菜专业种植村,不过,种苦瓜的也有十多户。

今年6月,刘刚在自家760平方米的大棚里载下苦瓜种子,9月开始采摘。每次摘后的翌日凌晨,便拉到物流园去卖。至11月7日,刘刚卖了16次苦瓜,共计5202斤,得8818元。

到11月15日,这些苦瓜的秧将被拔去,换上茄子种子,茄子将在春节前后收获。这5、6年以来,刘刚都是这样种植的:一季苦瓜、一季茄子。

“估计到拔秧前,(苦瓜)还能有2000多斤的收成,总的产量也就7000多斤,不到8000斤,总共收入1 .3万元左右,种植成本1万元左右。”刘刚告诉记者。

刘刚种植苦瓜的成本清单如下:种子2000元、塑料薄膜600元、肥料3400元,农药4000元。

刘刚介绍,去年,苦瓜的成本仅为7700多元。今年,他明显感到农资价格上升的压力。

蔬菜大棚棚顶的薄膜,每年需要更换一次。去年薄膜的价格是1.6元/平方米,今年单价涨了0.28元,达到1.88元/平方米。

种菜对农药的需求非常大。寿光永光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庞金忠告诉记者,种植苦瓜每周都要喷洒一次杀菌和杀虫类药物,今年天气异常,苦瓜的虫害多,每5天就得喷药。而今年的药物价格整体涨幅超过30%。

“一小袋喷雾剂(杀菌类药物)去年是3块,现在涨到4块;甲维盐(杀虫类药物)由3元涨到3.5元。”刘刚说。

“整体上,种植成本比去年增加了30%。”庞金忠告诉记者。

去年,刘刚的苦瓜结果1.5万多斤,平均1.45元/斤,共卖了2.2万元左右,获纯利1.5万元左右。

虽然今年上涨到了1.72元/斤(按平均交易价格计算),但由于减产以及成本的增加,他只赚了3000元左右,还不及去年的一个零头。

今年,以1万元的成本、7500斤的总量计算,平摊到每斤苦瓜的种植成本为1.33元。按照11月7日1.8元/斤的交易价格,刘刚获得的纯利为0.47元/斤。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流通环节:什么都涨了

去年,装一车(20吨左右)蔬菜的劳务费用是500多元,今年涨到了600-700元。从寿光到长春,每斤蔬菜的运输成本上升到了0.3元以上

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则是寿光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每天凌晨1点以后,物流园内便开始熙熙攘攘起来,交易持续到凌晨5点方才结束。

寿光市新建经贸公司是物流园中比较大的批发商,有20多个摊位。11月17日凌晨2点,该公司买下刘刚的这批苦瓜。

“苦瓜是不能等的,最不容易存放,三天以上就会泛红,没人要。”庞金忠告诉记者。17日白天,新建经贸公司把凌晨收购的大批苦瓜包装好(包括从刘刚处购买的),发往长春,以保证18日早上上菜摊。

在包装、装车的环节,今年的人工成本也骤然增加。“包装工去年每人每天180元,今年涨到了200-300元。”寿光市新建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华告诉记者。

在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劳务服务处,一位装车工告诉记者:去年,装一车(20吨左右)蔬菜的劳务费用是500多元,今年涨到了600-700元。

王新华介绍,包装、装车费用分摊到每斤蔬菜中,成本在0.1元左右。

“运输也是一个问题,现在运输成本整体上涨40%。”王新华说。

新建经贸公司发往各地的蔬菜均由运输专业户承担。去年,从寿光到长春,每斤蔬菜的运输成本平均为0.2元以上。

今年10月,柴油价格上涨0.5元/升以上。最近半个月以来,华北、华东等各地柴油供应紧张,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均限量供应,每次加油限制在100元-200元不等,这样,造成货车行驶距离不长,便得下到服务区排队加油。

“这些耽搁的时间同样也是成本。”王新华说。11月8日上午,该公司运菜货车从郑州赶到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700公里的路程,本来6、7个小时就能走完,这次却走了10个小时,路上加了9次油。王新华不得不给司机200元额外的报酬。

这样,从寿光到长春,每斤蔬菜的运输成本便上升到了0.3元以上。

11月8日夜间,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部主办)显示当日长春市一级批发市场的苦瓜平均批发价格为3.25元/斤。

刘刚的苦瓜,减去收购成本1.8元/斤、包装、装车成本0.3元/斤、运输成本0.3元/斤,一级批发商手中获得利润为1.05元/斤。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超市:菜价在这里翻了几倍

“菜到了零售商手里翻倍是常有的事”。蔬菜从菜农直接到超市,实现“农超”对接,是减少流通费用的最佳方式

10月以后,东北地区蔬菜产量锐减,一位长春本地人士告诉记者,长春本地苦瓜的产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11月8日,长春大雪,积雪足有5厘米厚。长春市核心城区临河街上的一家不大的“远方”超市里,苦瓜的价格为5.5元/斤。

而在“远方”超市斜对面的100多米处,有一家长春大型的连锁超市———欧亚超市。在鲜活蔬菜柜台里,洗净的苦瓜用塑料包装袋包好,价格为8元/斤。

根据农业部“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的调研报告统计,二线城市连锁超市的蔬菜销售成本,平均每斤不超过0.7元。按照上述长春市3 .25元/斤的批发价格,一位零售业业内人士初步测算,“远方”超市从每斤苦瓜中获利1.55元,欧亚超市(加上包装和人工成本0.5元)获利3.55元。

苦瓜在东北热销,而在南方的价格则相对稳定一些。

11月8日,江苏常州的凌家塘市场(一级批发市场)的苦瓜价格为2元/斤,到了附近无锡市区的天惠连锁超市,则卖到3.4元/斤。

无锡国顺运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胜佺也是一位一级批发商,在寿光收购蔬菜,然后贩运至凌家塘市场。因为没有利润,这几日,刘胜佺手里的采购单里一直没有苦瓜。

“对于批发商和零售商来说,蔬菜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第一天能卖5块钱的,可能到第二天就几毛钱了,甚至等一个小时出手行情可能就变了。”刘胜佺说,“菜到零售商的手里,可能还要经过小一点儿的二级批发商,这中间会剥去利润;零售商在核心城区,各项成本费用是比较高的;再一个,他们手里的菜损耗率也高,有20%以上,所以,菜到了零售商手里翻倍是常有的事。”

早在2008年初,农业部“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的调研报告就曾指出:“农产品从农民手中传到市民手中,经过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发生多种费用,使得蔬菜价格层层上涨。稳定农产品价格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各个环节入手,切实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

蔬菜从菜农直接到超市,实现“农超”对接,是减少流通费用的最佳方式。据有关专家测算,这种流通方式至少减少40%的流通费用。

寿光市永光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庞金忠就想把国内其他地方蔬菜合作社联合起来,将寿光的蔬菜技术推广到其他地方,开辟蔬菜基地,形成与大型超市的谈判能力。他成立“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筹备会”,担任副主任,但是事情进展却极为缓慢。

“至少目前寿光的蔬菜交易,还是小菜农对经销商,所谓的合作社都是一些宣传而已。”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副总经理任志武告诉记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今冬:蔬菜价格还会更高?

今年夏季,阴雨连绵;秋季,寒流来得早。刘刚种了五六年的苦瓜,像今年这么低的产量,还没有出现过

“南方发水发得(蔬菜)没法种,严重影响蔬菜供应。今年冬季到春节前,蔬菜价格还会更高。”任志武说。

蔬菜之乡寿光同样也受到了异常气候的影响。今年夏季,阴雨连绵;秋季,寒流也来得早。

“今年苦瓜结果慢,去年是每隔一天摘一次,今年得每隔三天才能摘一次。”刘刚说。刘刚种了五六年的苦瓜,像今年这么低的产量,还没有出现过。

减产的蔬菜品种不止苦瓜。“寿光的黄瓜也有所减产,但是影响量不大。”庞金忠告诉记者。

“我们在河南种的大白菜今年亩产只有7000到8000斤,去年是1.2万斤。”寿光市新建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华告诉记者。

王新华介绍,由于雨水太大,大白菜育苗期推迟了20天,育苗期的滞后,导致公司的大白菜无法整批上市。“一批一批送进市场交易,所以价格也就被抬起来了。”王新华说。

寿光市新建经贸有限公司在河南、山东、福建和浙江共租用了近3000亩土地种植蔬菜,品种达6个以上。“今年的总体产量下降1/3左右。”王新华告诉记者。

但是,国内蔬菜整体产量尚未得到官方的确认。寿光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刘立功告诉记者,寿光今年的蔬菜产量预计在52亿-53亿斤左右,大体保持往年的水平。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高旺则表示,农业部尚未发布蔬菜减产的相关信息。“今年蔬菜的总产量、各个主要品种产量等信息,要等到明年年初了。”

1.33元 山东菜农刘刚每斤苦瓜的种植成本

1.72元 山东菜农刘刚每斤苦瓜的平均售价

3.25元 长春市一级批发市场11月8日苦瓜的平均批发价格

5.5元  长春市一小型超市11月8日的苦瓜售价

8.0元  长春市一大型超市11月8日的苦瓜售价

 

面对节节上涨的蔬菜、水果和粮油,张伟一家开始节衣缩食,从牙缝里省钱。

算账,每月多吃200元

吃了几十年的白萝卜炖猪脚,最近却从渝北张大爷家的餐桌上消失了,原因是白萝卜和猪脚都涨价了。

张大爷说,以往这个时候,大白萝卜最便宜的时候,每500克还卖过8分钱一斤的,最贵也就一两角,现在,长白萝卜价格涨得离谱,卖到了每500克8角,猪脚也从上半年的7元多/500克涨到了现在的10元以上。

"一根猪脚,最少都超过一公斤,再买一公斤萝卜,现在炖一锅萝卜猪脚,至少要25元左右。"张大爷算下来,一锅白萝卜炖猪脚,要比原来多花10元左右,不吃也不是过不去。

"以前,一家人每个月1000元左右,买菜、买肉、买米、买油就都够了,现在, 每个月都在1200元左右。"

少进超市,牙缝里省钱

对于张大爷一家来说,每月多吃200元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老两口都60岁了,从渝北区一家建材厂下岗有十多年了,靠吃低保生活,现在一个月加起来就五六百元。在外开大货车的儿子,每个月给500元生活费,在外地打工的女儿,每个月给300元生活费,对于张大爷一家来说,这点钱,基本上只够每个月的生活费,能省就省点。

"看这个架势,物价可能还要持续涨。"张大爷与老伴商量着,今后买菜,还是多走20分钟到农贸市场去转转。家里剩下的半桶油吃完后,也不打算到超市买桶装油了,就把原来的油壶带起,到粮油市场买散装菜油。


不下馆子,带饭上班

省吃俭用,对于老两口来说,倒是没什么,就是跑货运的儿子张伟,偶尔在家吃饭,会嘀咕肉越来越少了。

张伟跑货运有10年时间,30岁了,还是在帮老板跑车,他做梦都想买辆货车,自己当老板。他说,自己跑24小时休息24小时,遇到不堵车什么的,每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老婆小周在一家超市当收银员,一个月就1000元左右。

以前,张伟跑完车回家,总爱在外边小馆子喝两口。现在,他咬牙紧了紧腰包,基本上交了车就回家吃饭。

以前,中午下班,小周也喜欢和几个同事在外边下馆子,几个人合起来吃点面或者豆花饭什么的,也就五六元一顿。上周,小周买了一个饭盒,准备从家带饭上班了。"超市有微波炉,加热了就可以。"小周说,他们好多同事现在都自己带饭上班了。但供孩子的开支不能省

张伟和小周都表示,今年基本上没有给父母买过新衣服,自己也没有买过。小周还笑着说,上班都穿工作服,能省点服装钱。

但是,孩子的开支不能省。儿子明年初满3岁,要上幼儿园了,家附近的浩博幼儿园每个月收400元左右的学费,还有孩子的奶粉、水果不能断。

孩子每个月要吃300多元的明一奶粉,每个月至少要留100元买水果。

张伟算计着,两口子省吃俭用一点,每个月可以为儿子存2000元,供他将来读书。

10月重庆蔬菜总体涨22.67%

据市有关部门统计,10月份,重庆蔬菜总体均价每公斤3.36元,其中,9个当季蔬菜品种均价3.31元,同比全部上涨,总体上涨22.67%。

青椒、老南瓜、冬瓜、番茄价格陡升,莲藕价格大幅度上涨,瓢儿白、莴笋、大白菜价格明显上涨,黄瓜价格略涨。其中青椒涨1.20元、涨幅41.38%;老南瓜均价 2.08元,涨幅37.75%;冬瓜均价1.96元,涨幅35.17%。

预计随着气温降低,11月份本地叶类蔬菜生长进一步放缓,茄果类、豆类蔬菜将主要靠外地调运,再加上气候反常因素,价格预计继续回升,而根茎类、瓜类本地蔬菜将步入上市旺季,预计大部分蔬菜价格会稳中回落。


应对>>

超市卖二级蔬菜价格便宜一半多

蔬菜价格节节上涨,市民购买量下降了,有超市就想出了新招, 把以前丢弃的破损严重的蔬菜,经过清理加工,然后再销售。

在永辉东和春天超市和新世纪龙脊超市,记者都发现有这样的菜销售,超市称做二级菜。

"现在蔬菜的进价也涨了,将这些菜做了再处理,完全可以再销售,一方面减少超市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菜篮子。"记者在永辉超市看到,二级菜专门有一个小区域销售。比如冬瓜,将坏了的部分切掉,剩下好的部分,价格为0.15元/500克,将茄子、丝瓜坏掉部分削掉,价格为1.45元/500克,价格不到正常茄子、丝瓜的一半。

高CPI下的生活>>

社区大妈买菜搞团购一个月省上百元菜钱

张大妈57岁,家住巴南区鱼洞,退休后专职在家买菜做饭。张大妈说:"我的空闲时间多,可以为了买便宜的菜搞团购、逛夜市。虽然现在物价上涨了,但只要肯精打细算,还是可以省下钱的。"

团购搞批发

"这个小白菜怎么卖?"早晨还不到7点,鱼洞兴隆农贸市场外,居住在滨江大厦的张欣荣等6位大妈见一名菜农挑着新鲜的蔬菜往里走,便一起围了上去。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几位大妈将他的菜全都买走了,一共44公斤,付了162元钱,6位大妈各自付了27元,现场把一担菜分成6份,各自满载而归。

"我们早上早点去,直接在菜农手中打批发,一次能节约七八元,一个月下来,能节约上百元菜钱呢,在家庭开支中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哦。"张大妈告诉记者,这些菜如果去晚了,在市场的摊贩手中买,每人得多花十来元。张大妈介绍,两个多月前,她晨练后赶早到市场买菜,偶然发现,直接从菜农手里打批发,减少了市场菜贩子这个环节,不但省钱,还能吃到新鲜、环保的蔬菜。张大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小区里一起晨练的大妈们,没想到一呼百应,大家当即开始从菜农那里批发买早菜。

夜市便宜菜慢慢淘

下午或者吃过晚饭后,张大妈有时也会去附近超市转转,"一些超市经常在晚上进行特卖,特别是那些对保鲜要求高的蔬菜,到了晚上卖相不好了,超市会低价销售。"张大妈每天都会去关注超市的一些特价商品,一旦发现有合适的立即出手,"前几天在超市买了一袋特价大米,比平时买省了十多块呢!"。

张大妈说:"居家过日子,细账不得不算,尤其面对不断上涨的菜价,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记者追踪萝卜的8小时:下地9毛 上市3块

萝卜交易

本报记者全程跟踪:萝卜的8小时

上午刚从菜地挖出来的萝卜,每公斤才0.9元,几经辗转,下午卖到市民手中时,却变成了每公斤2.7元~3元,价格翻了3倍。昨日,记者深入潼南县桂林镇蔬菜基地,从萝卜出产一直跟随,直到进入市民的菜篮子,见证了萝卜价格上涨的全过程。

菜农——收购商

每公斤0.9元

昨日上午10时,潼南县桂林镇无公害蔬菜基地。该镇小舟村5社菜农古双飞,正把自家2亩6分地的萝卜卖给蔬菜收购商肖老板。3645公斤萝卜,以每公斤0.9元价格成交,共获得了2915元。

接过白花花的票子,古双飞却边数边叫苦:“太贱了,除了本钱没啥剩的,按这个价格,我都不想种菜了。”古双飞说,她种2亩6分地的萝卜,肥料钱按每亩800元算,要2000元,种子钱、塑料薄膜、药钱等要250元,收萝卜、洗萝卜,请6个当地农民忙了两个半天,共开了300元工资,卖萝卜2915元,除去本钱,只剩300多元。种一季萝卜要两个多月,“两个多月就收入这点钱,不如在城里擦皮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收购商——批发商

每公斤1.1元

除了菜农古双飞的3645公斤萝卜,蔬菜收购商肖老板在小舟村5社共收到11吨萝卜。这车萝卜,肖老板要拉到主城。

下午3时许,盘溪蔬菜批发市场,肖老板把11吨萝卜整车卖给市场内的批发商,每公斤卖成1.1元。

肖老板说,每公斤加两角钱,除去损耗,虽有2000元毛利,但除去700元运费、256元批发市场进场费、180元上下车费、120元袋子和绳子费、司机和自己途中的120元生活费等,只剩600多元纯利润。由于他是与另一个人合伙,平摊下来,每人只有300多元纯利,“为挣这300元,我们得熬更守夜两天。”

批发商——菜贩

每公斤1.2元

盘溪市场的批发商接过肖老板的一车萝卜后,立刻发给主城各片区来的菜贩。

菜贩们大多是熟客,对批发市场哪种蔬菜什么时候到货,找谁进货,都十分清楚。下午4时许,来自南坪的一个菜贩,在盘溪蔬菜批发市场很快便进了一车萝卜,价格是每公斤1.2元。

尽管批发商每公斤只赚1角钱,但他基本上是先在市场收货又在市场出货,不需长途运输,没有太多成本。而且出货量不小,利润依然有数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菜贩——摊贩

每公斤1.4元

下午4时40分,这车萝卜被菜贩拉到了南坪正扬农贸市场批发给市场摊贩,每公斤涨到了1.4元。

摊贩——市民

每公斤2.7元~3元

摊贩将萝卜摆上菜摊时,每公斤1.4元的萝卜按大小,变成了2.7元、2.8元、3元三个档次。

下午6时,正是下班买菜的高峰时段,南坪的舒女士买了2公斤萝卜回家炖排骨,她选了最便宜的,付了5.4元。

就这样,潼南蔬菜基地的萝卜,从出产时的每公斤0.9元,到市民菜篮子时,价格翻了3倍。

□声音

市民:没想到涨这么快

舒女士是土生土长的南坪人,她的印象中,市场上的萝卜曾卖过每公斤1角钱。“没想到会涨得这么快,现在吃萝卜,比当年吃肉都贵。”

菜农:心理有点不平衡

潼南县桂林镇小舟村的菜农张小波说,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萝卜,每公斤不到1元钱,市民却要花三倍的钱才买到,“心理有点不平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超市“直销”

每公斤萝卜只卖1.36元

昨下午,记者在永辉超市较场口店发现,同样来自潼南蔬菜基地的萝卜,每公斤只卖1.36元。超市生鲜部李经理说,超市的蔬菜、大米等,是直接从基地运来的,减少了农贸市场的几道批发环节,节省了几次运费、转手的成本。他说,萝卜在基地收成每公斤0.96元至1.04元,卖1.36元,除去2角钱的成本,仍要赚2角左右。

李经理认为,很多商品,从出产地到市民购买,价格要翻几倍,就是因为中间环节太多。

□记者手记

减少中间环节是关键

潼南萝卜从出产到市民菜篮子,价格翻了三倍,记者全程跟踪发现,罪魁祸首是中间环节太多造成。市场上的很多小菜,几经转手盘成“肉价”,也是同样原因。

其实,萝卜等蔬菜从出产到最终卖到市民手中,虽然价格翻了几倍,但菜农、中间商等,谁都不是暴利获得者,每一个环节除去成本,也都所剩无几,只因为环节太多,吃亏的最终是买菜的市民。

好在,记者发现,市内部分大型农产品基地,正尝试“直销”的流通方式,减少繁琐的流通环节,剔除利益盘剥。希望,这种“直销”模式能遍地开花。

黄大姐的“屋顶菜地”不但青菜品种多,而且产量也不小,够一家人吃

 

花盆也被派上用场,种上了葱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州北江滨的高楼间,也有人在楼顶种菜

“咱用废浴缸 自己种菜吃”追踪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1月10日讯(本网记者 李帅/文 孔瑜/图)昨天,本报以“咱用废浴缸 自己种菜吃”为题,报道在福州郊区,有些聪明人想了一些省钱绝招,在废浴缸里种菜。报道一出,家住福州晋安区桂香街的黄大姐说,她更厉害,想尽各种办法创造“菜地”,在5楼楼顶巧妙种菜。

已经退休的黄大姐住在一栋居民楼的5楼,这是该楼的顶楼。记者看到,黄大姐在楼顶种了好多青菜。黄大姐说,开始她只是把大瓦盆利用起来,让里面的三角梅“让位”,种上了葱和小菜。之后,她越种越起劲,找来泡沫箱,在里面种菜。如今,她又找来砖头,在屋顶围出一块地,在里面撒上泥土后,种上了小白菜。黄大姐说,她种的菜不用农药不用化肥,吃起来放心。

相关阅读

菜价上涨 南安七旬阿婆自给自足天台种菜(组图)

1  2  3  4  5  


东南网404提示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