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海峡消费报3月15日讯(本网记者 王莉兰)

这两年,我经常买菜。

买着买着才明白,原来这看似简单的活儿,却一点儿也不简单。

先不论价格,因为最初买菜我都是采取“不买对的,就买贵的”的方式选购,本以为自己不会挑,那就买贵的总是好的吧。没想到还真的不对,买回家的东西,常常被妈妈数落:这肉一看就是泡过水的,这菜一把只有半把能吃,这袋水果秤肯定不足,这面包都快过期了,这黄鱼怎么一洗还褪色,这花蛤那么多沙怎么吃呀……

在妈妈日复一日的絮叨中,我再一次明白听妈妈的话很重要,“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自己不留个心眼,被“宰”,那是“必须的”。

于是,我开始懂得,在货架上拿东西,要拿最里面的,面包柜、零食柜、冰柜等都是如此,摆在你最容易拿到的地方的东西永远都是最不新鲜的。甚至在摆满同类产品的超市货架上,最好不要选择视线平视过去靠右手边的商品,这个商品或者就是商家最想卖给你的,但不一定是最好,也许只是因为利润高或其他什么原因。

我还开始养成习惯,买东西时要看一下秤。在私人摊位买鱼时,我就遇到过几次明明说了是19元一斤,上了电子秤就成了48元一公斤,只要你稍微没注意,就按电子秤显示的金额付款了。即便是超市,这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最夸张的是有一次,买了五六个的果冻,接过来一看怎么要19元?仔细一看,原来称重品种选成了德芙巧克力。

我也慢慢懂得鱼要怎么挑,肉要怎么选,土鸡要怎么看,可是,防不胜防,稍不留意,让我最雷的一次事情就发生了,雷到我一直都没好意思对人说起。


那次,我和几个朋友去一个海岛玩。傍晚乘船回去时,远远就看到岸边泊着几只小渔船,船上肤色黝黑的渔民正端着脸盆叫卖着。不用说,那肯定是在卖海鲜,大概是今天刚从海里捞起的吧,我这么想着,因为自己在海边长大,直到读大学时还常买这种东西,一脸盆10元20元,通常有很多大小不等的杂货———虾蛄、虾、螃蟹参差着。那时我们随便煮一大锅开水,一脸盆东西哗的一下全倒下去,之后几个同学围坐一起,美美地啃着东西,天南地北地乱侃。

正美美地想着,船靠岸了,天色渐黑。

我本能的直接跨到售卖海鲜的渔船上,一个渔民马上热情迎来。脸盆里是大大小小的十来只螃蟹,有三眼蟹,有正蟹,都绑着皮筋,盆子觉得有些小,螃蟹一只挨着一只动弹不得,盆里还放着氧气棒,不停地往水面上冒着泡泡。这渔民倒是爽快:“你看这盆,你到市场买,要上百元。我这个又新鲜又天然,刚出水的,一大船一下就批发掉了,这些本来是留着自己吃的。如果你要就80元给你,不还价,不要我就带回家了。”说着还做出要急忙赶回家的样子。

我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下:到市场买,这些估计要100元左右,虽然这里没有便宜多少,带着还麻烦,可是这蟹刚出水呀,他说的没错,回城了哪去买这么新鲜的蟹。于是二话不说,买了下来。

回到家里,蟹往厨房一放。转身正打算去收拾其他东西,只听妈妈在身后大叫:“你怎么买一堆死蟹回来?”

怎么可能?!

眼见为实,真的死了。可我嘴里还不甘地继续辩解:“可能是路上死的吧,买的时候还吐泡泡呢。”心却虚了,“那泡泡是氧气棒吐的,哪是螃蟹吐的啊。”

“你自己看看,这哪里是死,这分明是烂嘛。”妈妈的话又是当头一棒。

真的!

是真的不能用死来形容这些螃蟹了。螃蟹的10个脚都是用牙签连接着插在身体上,甚至有只螃蟹把最后左右各一个划水的脚都安装在了同一边……

看着水池里的一堆牙签和满满一垃圾桶七零八散的螃蟹,我只能无语。

东南网-海峡消费报3月15日讯

亲历者:记者 杨忠

东南网-海峡消费报3月15日讯 我一向都自以为很聪明,就连脱发,也不忘四处声明“因聪明而绝顶”。而那一天的经历,却让我自诩的“聪明”变成了“浮云”。

那天晚上,我和朋友吃过饭,喝了一点小酒,微醉之中回家。下酒楼时招了一辆的。

“没喝多吧?”一上车,的哥就问我。

“早哪。”答着,我有点心虚。

路上,的哥和我聊着报纸上刊登的短信诈骗的事。我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所有受骗上当的人都是因为贪心。”的哥看了我一眼,显然他很佩服我的总结:“先生您是做什么工作的?”“记者。”我不无得意地亮明了身份。

“难怪你对事情看得那么透彻。一上车我就看出你是个很有文化的人。”的哥的话听起来那么合乎我的期待,心中难免感觉“有点甜”。

到家了,我掏出一张20元的小钞,递给的哥。“先生,你这张缺了个角,能不能换一张?”我收了20元,到钱包里找了找,只有一叠百元大钞,便抽一张递过去。的哥接过来,就着昏暗的灯光左看右看:“先生,不好意思,能不能换一张?”这些钱是我白天从ATM机里取的,不可能是假的。我满不在乎地收回那张被怀疑的大钞,又抽了一张递过去。“灯太暗,看不清楚,先生能不能再给我一张看看。”我有点气,但看他一路和我聊得挺开心的,特别是他对我的敬佩,我也不想破坏这个美好的感觉,于是,我又忍辱递过去一张。他又拿手里看了一下,说:“不好意思,还是刚才缺了角的那张20给我吧,我明天去银行换。”我的不悦一下子就消了。给了钱,我要车票。的哥说;“真的不好意思,车票用完了。”

我感觉有一丝的不爽,但想想也无所谓。第二天,去超市买菜,掏出百元大钞结账。收银员看了一眼:“不好意思,这位先生,能不能请你换一张?”我愣了一下,接过钞票细看,发现的确有问题。再翻找钱包,又发现了一张“同伙”。我感觉到周围人的目光变得异样了,赶紧付了账,溜之乎也。

回家细细盘点昨晚的情形,方才恍然大悟:原来那的哥在接第一张20小钞时,故意将20元撕了个角,要求更换。然后右手握一张假钞,接过我递过去的百元真钞时,用左手接着,藏于手心,却将右手的假钞撑开,在灯下查看。就这样,我一连被他掉包了几张假钞。

“所有受骗上当的人都是因为贪心。”回想自己说过的这句聪明话,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人打了一个巴掌。而我现在也绝口不再如此武断地教诲人。


亲历者:记者 王晓明

东南网-海峡消费报3月15日讯 一天晚上打的回家,计价器显示20元,口袋没零钱,于是掏出一张百元大票让司机找零。司机找了张50元和3张10元纸币,由于车内灯光昏暗,看看找的数没错,我便下了车,但习惯性地向的士司机要了张车票。

第二天,掏出昨晚的哥找的那张50元纸币买开关,小卖部漂亮小妹接过钱看了看笑着对我说:“大哥,你给了我张假钱啊。”

刚开始,我还以为小妹和我开玩笑,仔细一看确实是张伪造得十分逼真的假钞。

替别人维权的我,这回自己遇上这窝囊事,如何维权呢?还好下车时要了张车票,这是我帮消费者维权时养成的保全证据的习惯。这张的士票,最下面用铅笔写了一行模糊的出租车车牌号。有了这个证据,我离维权成功近了一步。

接下来我以一名消费者的名义(没暴露记者身份)首先向福州市出租车运管处投诉。运管处工作人员依据我提供的车牌号和车身的颜色、车型,从登记资料中很快找到了车主,并通知车主到运管处核实情况。

车主陈女士是位厚道的中年妇女,一听说有人举报她雇的司机找假币给顾客,马上向运管处承认她雇的这个司机已不止一次找假币给顾客,她曾多次批评这位司机,还以为改了,想不到他还在用假币坑人。陈女士认为找假币给顾客的投诉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第二天,车主主动与我联系,要当面向我道歉。与车主在一个茶馆见了面时,想不到女车主竟还带来前天晚上我付给出租车司机的那张百元纸币。对前天晚上付给司机的那张百元纸币我印象深刻,可能是小学收学费的钱,百元纸币上有一行用铅笔写下一小学生名字。陈女士说,从运管处回去后,她给前天晚当班的司机打电话,让他停工马上到她家里说清楚。在不说实话就扣押金、就辞退的压力下,那个司机终于承认了找假币的事实,并叙述了找假币的整个过程。

陈女士说,她的出租车共雇了3个司机开,3位司机中,就这位司机有找假币给顾客的情况,为此她还受过运管处的处罚。做为车主她也教育过这个司机好几次,为了防范司机用假币坑顾客,她还特意在的士票上写下车牌号,目的是起振慑作用。

最后,出租车主陈女士当场把50元假纸币撕得粉碎,出租车运管处也对出租车主陈女士进行了相应的处罚,那个屡教不改的司机则被车主陈女士辞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