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一处方圆40多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在坊巷纵横的白墙瓦屋中,还有一座独具民国风味的建筑引人注目,它就是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旧址。如果说三坊七巷见证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兴衰变迁,这座建筑则见证了福建中行几代变迁,2018年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迁址入驻,凭借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人文底蕴,为不断发展的福州核心城区商业新业态注入金融活水。 立足三坊七巷 百年老店焕新颜 走进坐落于三坊七巷的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营业大厅,可以看到保留了民国历史韵味的装潢,该行大楼荣登福州市历史建筑(群)榜单。据悉,该行主楼创建于1946年,原系中央银行福建省分行,1949年10月为新政府接收并统筹安排,先后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事业部、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办公大楼。 除了具有历史特色的网点服务环境外,该行充分利用网点地下一层空间,打造福州近现代人物历史文化长廊,汇集几十位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名人事迹,营造浓厚历史文化氛围。 自成立以来,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营业部先后获得福建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福州市“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示范窗口、福建省分行文明优质服务优秀集体奖等荣誉,2020年8月荣获“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网点”。 科技创新引领 匠心传承常为新 在福建金融业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始终都有那一抹艳丽的“中行红”。循着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服务巧妙融合,串联历史文化街区,深度融合商贸、旅游、文化三大优势,为不断快速发展的福州核心城区商业新业态助力。 作为一家“常为新”的百年老店,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营业部积极拥抱科技变革,走在时代前列,运用金融科技敏锐把握新型用户场景、实时智能响应客户需求、提升线上金融服务效率,持续打造数字化、本地化、生活化、场景化、平台化“五化”生态圈以适应未来金融服务发展的趋势。 坚持科技引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提升客户体验,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以全覆盖式布局5.0版本迭代升级,大幅提升网点金融服务效率,通过设置现金区、非现金区、网银体验区等分区有机融合,优化网点服务环境。同时,通过创新“一站式”叫号服务,推出叫号服务卡,节约80%业务时长;创新“清单式”开户流程,每单节省约30分钟,高效服务客户;创新“多元式”服务,熟练使用英语、手语及方言,满足国外友人、语言听力障碍等特殊群体基本交流需求。 为更好地服务不方便上门办理业务的客户,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结合“金融服务进万家”“百行进万企”等专项行动,把银行柜台“搬”到企业厂房、工业园区、居民社区,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 智慧金融为民 美好生活新速度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坚持金融为民理念,持续深耕银医服务、银发服务、居民消费等民生领域,积极发挥金融服务民生作用,为城市美好生活“加速”。 大力拓展银医合作项目,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早在2011年便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开展银医通项目合作,在院内布设自助服务终端设备,与院方共同开发功能丰富、操作便捷的掌上协和医院APP,开放福建协和服务号,完善自助结算、缴费、查询、与语音导航等各项功能,大大提高就医效率,助力医院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开发缴费系统,助力智慧养老服务建设。去年以来,福州市统一推进“长者食堂”建设工作,为特殊困难老人解决日常饮食问题。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通过开发缴费系统,成功帮助鼓楼区民政局实现“长者食堂”全区一体化收费,大大简化费用收缴、对账、管理等工作,在提升缴费效率的同时,便利鼓楼区老年人享受“长者食堂”提供的社会服务,通过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傅心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