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刷新历史纪录,毕业生就业情况广受社会关注。智联招聘发布《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调研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围绕就业去向、就业期待、求职心态与行为、求职进展等维度,反映出不同学历、专业、毕业院校学子的就业现状,为毕业生寻找理想工作、企业寻求合适人才提供参考。 (一)就业去向 仅一半毕业生选择找工作,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进一步提升 智联招聘调研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比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而自由职业(18.6%)、慢就业(15.9%)的比例均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这是继去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呈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 此外,考研热趋势下,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占近一成,出国继续学习的比例为1.3%,比去年略低。 就业压力是选择毕业去向的首因 应届生选择去向时考虑的因素中,就业压力占比最高,为47.6%,其次为所学专业(36.1%)和经济形势(35.6%),院校背景、长辈意见、理想爱好等因素影响程度较低。可见,与个人因素相比,环境因素对毕业生的去向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 当前国内疫情反复,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承压,感受到今年求职竞争非常激烈的应届生比例为61%,比去年高6个百分点。因此更多人选择继续深造、自由职业、慢就业等方式缓解自身就业压力。 选择读博的硕士生增多,“考博热”可能正在兴起 具体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去向,2022年,硕士研究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11%,显著高于2021年的4.3%。一方面,国内博士人才仍较稀缺,薪资水平相对其他学历有明显优势,吸引更多硕士生考博;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硕士生暂缓就业的一个选择,“考研热”是否会逐渐渗透到“考博热”,值得关注。 双一流院校学生比普本、专科生更爱深造 毕业院校等级方面,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单位就业、自由职业、慢就业上的意愿均要高于双一流院校。而在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中,17.6%决心在国内继续学习,还有4%选择出国深造,分别高出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10.9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可见,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愿意在本就占据优势的院校和成绩方面继续加成,用时间成本换取更大的就业竞争力。 中高收入家庭毕业生倾向深造,中低收入倾向自由职业、慢就业 除教育背景外,家庭收入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也有影响。32%的家庭收入“中上”应届毕业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占比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而家庭收入“高”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学习”的占比17.1%,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中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更倾向于自由职业和慢就业,其中,分别有21.5%、19.5%的低收入、中下收入家庭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占比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分别有18%、17.6%的低收入、中下收入家庭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占比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 无论是在国内继续深造,还是出国留学,都需要经济支撑,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在提升学历方面更有保障。而家庭条件较差的毕业生选择打零工或观望就业行情,能够补贴家用并随时抓住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期待 这届毕业生很务实,已主动降低就业期待 55%的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仅有27.2%的毕业生期望升高。65%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整受“求职竞争情况”影响,而分别有57.1%、49.4%的毕业生受“国内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情况”影响。可见,对经济和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大部分毕业生都有理性预期。 今年更多毕业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 本届毕业生中,有45.1%青睐规模在500-9999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并高于2021年的44%。同时,毕业生对小微企业的选择增多,2022年选择微型企业、小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3.6%、34.4%,高于2021年的1.8%、28.7%。这正是就业压力加大下的务实选择,与期望月薪下降表现一致。这对小微企业来说,也是储备新生力量的好时机。随着政府持续纾困小微企业,度过疫情冲击后的小微企业也将收获更多年轻人才。 理工科毕业生首选技术岗,文科生仍然偏好职能岗 毕业生的期待岗位与所学专业高度关联,25.8%的理学毕业生、27.7%的医学毕业生、42.6%的工学毕业生倾向技术岗。与2021年情况类似,行政/后勤/文秘为文科生的重点选择,32%的语言类专业毕业生、29.6%的人文学科毕业生,期望从事行政/后勤/文秘工作。而经管类人才则首选财务/审计/税务,占比35.3%。 (三)求职心态与行为 考研热使得毕业生求职时间延后,约26%毕业生今年3月后才开始求职 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有457万人报名,比去年增加了80万,比5年前增加了256万。考研热使得毕业生求职时间延后,推迟找工作的进程,部分毕业生等考研成绩公布后才进入求职市场。调研显示,就业去向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中22%在今年3月才开始找工作,这一比例较去年高出6.6个百分点,就业去向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中4%截至4月中旬仍未着手求职。 找工作最关注薪资待遇,对生活平衡、稳定性的偏好明显提升 对本届毕业生来说,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首要关注点,占比65%,但低于2021年的68.5%。看重“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占比38.5%,排名第二,高于2021年的34%。表示“大环境不好,稳定最重要”的占比36.2%,排名第三,高于2021年的29.8%。这表明,毕业生开始更多地关注事业与生活的协调,并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 招聘网站为主流求职渠道,视频面试渗透率达64% 在求职过程中,招聘网站是应届毕业生最主要的渠道,86.8%的受访者都使用了在线招聘的方式。其次是企业官网(43.7%)、招聘会(39.7%)、宣讲会(23.9%)。 依托于招聘网站平台,在线求职不断向高效、便捷的方式迭代,而视频与通信技术的成熟更是让视频面试等可视化手段成为日常。本次调研中,87%的受访者都表示使用过可视化求职新形式,其中63.7%采用过视频面试,还有各3成查看过企业和职位的视频介绍。 (四) 求职进展 截至4月中旬,46.7%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15.4%已签约 经历了春招季,迈向6月毕业季,一些毕业生已经拿到Offer并完成签约。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46.7%已收获Offer,低于2021年的62.8%。其中,获得1-3个Offer的占比38.1%,低于2021年的48.9%。15.4%有求职计划的毕业生已签约,低于2021年的18.3%。与签约率相比,求职录取率的降幅更显著,从侧面反映出招聘岗位减少,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余地缩小。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2022年就业形势比以往更为严峻,应届毕业生在心理上调低求职预期,在求职行为上更加保守,或通过进入自由职业、慢就业、学习深造来对冲近在眼前的就业,或通过求职国企、微型企业以求稳定、保就业。产业的周期波动对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学历溢价降低,名校优势依旧。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广大应届毕业生应在理性求职规划的指引下,通过可视化求职等方式,获得更多就业机会。而在校大学生也应积极寻求实习岗位,提前做好求职准备,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价值、发掘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