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银行 > 正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浦城县支行: 执“三色画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06 18:21:44  来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浦城县支行  责任编辑:林华黎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为闽北山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南平市创新推出乡村振兴金融扶持政策,通过“乡村资源流转贷”“整村振兴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生态价值转化开辟新路径。浦城,这座镶嵌在武夷山脉与仙霞岭之间的千年古邑,依托“中国丹桂之乡”的生态优势,正在谱写新时代绿色发展新篇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浦城县支行始终践行“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使命担当,创新运用“红、金、绿”三色金融协同发力,形成“产业+生态+民生”的融合发展格局,为浦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执“红色画笔”:书写乡村振兴进行时

春日暖阳为浦城山水镀上金晖,新修的乡村公路如玉带蜿蜒,串联起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南浦溪畔的滨水步道倒映着游人闲适的身影,精巧的微景观里荡漾着孩童银铃般的笑声;焕然一新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特色打卡点引得游客频频驻足。这幅生机盎然的新画卷,与昔日基础设施陈旧、环境杂乱的旧貌形成鲜明对比。

浦城县支行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出人居环境提升专项金融服务,以政策性金融力量助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落地实施。该项目依托县属国有企业作为实施主体,通过2.9亿元政策性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成功打造新型农业种植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特色乡村微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在推进全域乡村建设过程中,浦城县注重传统村落风貌保护与现代功能提升的有机融合,实现了金融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的深度对接。浦城县的实践不仅限于环境整治,更以“红色画笔”为引领,探索出“生态修复+产业培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对南浦溪沿岸滨水步道的生态化改造,在守护水系自然环境的同时,培育滨水休闲产业带;特色打卡点的精心打造,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在富岭镇等特色乡镇,实施“一镇一品”差异化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产业空间优化,构建起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协同”的发展新格局。该模式有效破解传统农业的发展瓶颈,让传统农业跳出“低效循环”,迈向“高效增值”的新阶段。

漫步浦城乡村,旧貌已然换新颜,既能触摸到传统村落的古朴韵味,又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捷舒适。政策性金融的精准滴灌,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逐渐化作触手可及的现实。

执“金色画笔”:描绘产业兴旺丰收图

金秋时节,走进浦城县水北街镇,一幅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连片的蔬菜基地里,红彤彤的西红柿、嫩绿的菜花交相辉映。田间,纵横交错的机耕路与清澈畅通的灌溉渠系相映成趣;远处,现代化的加工厂房拔地而起。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曾经是零散破碎的“巴掌田”?

浦城县支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初心使命,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乡村振兴沃土。该项目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示范引领作用,以乡镇国企为贷款主体,支持“水北街镇农副产品产业发展项目”7000万元,通过构建“土地流转+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模式,为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该行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施策:一是实施资源整合,通过连片开发显著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为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聚焦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提升,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打造标准化加工车间,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有效破解“优质不优价”的产业发展困境。项目实施后,将带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民致富的良性循环。水北街镇正逐步构建起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协同并进的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如今的水北街镇,田畴如画,厂房林立,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农发行以金融之笔绘就的这幅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闽北地区展现出勃勃生机。

执“绿色画笔”:勾勒生态融合新画卷

浦城县,这座坐落于闽北青山绿水环抱中的农业大县,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与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正以创新之笔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跃迁?当地国企与金融机构以创新实践给出了答案。

浦城县支行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实施“三区联动”金融服务方案,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一期)提供有力金融支持。该项目采用“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重点支持县域内多个农业产业集聚区,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改造提升老旧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等举措,系统推进农业产业链优化升级。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浦城县支行组织团队开展实地调研,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差异化融资方案,创新采用“县属国企主导、乡镇国企参股”的合资模式,推动4.4亿元项目贷款落地,为项目推进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乡村振兴,生态是底色。浦城县支行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将绿色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通过绿色种植技术、生态养殖系统和清洁能源应用,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这种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模式,既促进乡村产业的长效发展,又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浦城县支行以金融之力润泽产业沃土,通过精准施策支持“特色种植筑基、精深加工增值、文旅体验赋能”的三产融合。如今,闽北大地见证着强村与富民齐头并进、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的乡村振兴生动实践。

奋进新时代,浦城县支行将持续执好“三色画笔”,让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以金色动能助推产业升级,用绿色金融守护生态本底。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的重要嘱托,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作用,通过“三色融合”的金融实践,在闽北青山绿水间描绘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让“中国丹桂之乡”的芬芳飘向更远。

(文/李舒慧)

更多》产业经济

从Labubu爆火看中国原创IP出海新机遇

一个名为“Labubu(拉布布)”的小精灵,以其独特的兔耳、尖牙、“丑萌”的表情,在全球范 …[详细]

更多》专题聚焦

立足当地 特色经营

福建海峡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海行 …[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