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翻山跨海,助“绿电”走进千家万户;环评联动融入信贷流程,“贷”动企业低碳转型;“碳汇贷”“蓝碳贷”等产品频频上新,拓展“两山”转化融资通道……行走在八闽大地,“生态绿”与“建行蓝”交融的“金融活水”,正为守护绿水青山,共绘美丽福建写下生动注脚。截至2025年7月末,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超12%,近四年增长了5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聚焦绿色产业、生态治理、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通过优化绿色机制、创新绿色融资、深化低碳运营等方式,提升金融服务“含绿量”,为福建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贡献建行力量。 精准识“绿” 主动让利促转型 “没想到,推动超低排放改造项目,还能得到银行真金白银的支持,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打造绿色低碳生产基地。”提起建行提供的高碳行业转型融资方案,福建省某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赞不绝口。 去年底,建行泉州分行为该企业办理了5000万元的转型贷款,成为福建建材行业享受转型金融政策支持的首个案例。根据贷款协议,若企业在贷款期内成功将水泥碳排放降至约定水平,并经过拥有专业资质的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评估认证,即可享受贷款利率下调的优惠。 针对高碳企业融资难、支持企业运营整体降碳的金融产品稀缺等痛点,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创新推广全量对公客户的ESG评级工具,持续完善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信贷管理机制,将企业碳减排量、能量消耗等指标与信贷条件动态挂钩,引导企业加大减排力度。同时,深化环评联动,根据企业最新环境信用评价进行差异化授信,对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诚信企业做“加法”,对高能耗、环评不达标的企业做“减法”,为发展守住绿水青山的信贷防线。同时,创新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减碳贷”“碳足迹”等低成本绿色融资,定向支持风光水电核等清洁能源项目以及三废资源化项目,为八闽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资金保障。 点绿成金 “两山”转化有新解 近日,三明市大田县联康林业有限公司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中标一笔林权交易,需支付中标款62万元。建设银行三明分行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系统的林权招标数据增信,创新提供“林易贷”专属产品,解决了企业的难题。 为进一步盘活林权等生态资源,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独家承建福建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提供“线上挂牌竞价、平台撮合成交”等一站式服务,并打造数字金融超市、适配 “林易贷”等特色融资,让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产权流转,享受便捷金融服务。 从支持林业碳汇价值量成为贷款额度的评估依据,为林农量身打造个人林业碳汇贷款;到以绿电采购计划及用电结算明细为核心依据,创新推出“绿电贷”,支持企业购买绿色电力;再到以未售林业碳汇收益权和购买“海洋碳汇”凭证为质押,系统内首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蓝碳贷”相继落地……结合福建山海林田等生态资源,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强化产品与服务创新,拓宽生态价值的变现渠道,让更多绿水青山被看见。 协同扩绿,守护生态“建”劲足 夏日的晚风轻抚福州晋安湖面,湖畔步道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悠闲漫步;树荫下的石桌旁,老人们正专注地对弈。 这幅晋安湖畔的惬意景象,是生态惠民的生动写照,也凝聚着建行绿色金融的创新实践——结合福州晋安东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的需求,建行为其提供超过3亿元理财债券融资支持,并配套结算、造价等综合化服务,助力这座“城市会客厅”的生态底色愈发鲜亮。 守护绿色青山需要“量体裁衣”的金融智慧。建行福建省分行以创新为本,打造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造价等多元产品和服务体系,先后参与了漳州台商投资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泉州南安市海峡科技生态城防、莆田木兰溪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南平光泽县水美城市建设等生态工程,为一场场筑就绿色家园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输送了一颗颗“金融子弹”。 加“新”生态惠民,绿色“种”在日常。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还因地制宜打造绿色金融特色支行、多措并举降低自身能耗,通过共建金融示范林、会议碳中和、绿色餐饮、无纸化办公等方式,增强全员绿色环保、简约适度的“碳意识”,同时引入碳普惠机制,推广基于“碳账本”的个人低碳生活服务,协同政府部门打造“垃圾分类积分及兑换系统”,吸引公众更广泛参与碳减排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