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十周年。十年来,存款保险制度为我国金融稳定筑牢根基,也为城商行扎根地方、服务实体提供了坚实保障。厦门银行作为立足八闽、深耕两岸的城商行,始终以践行好存款保险制度为己任,将其融入经营发展全过程,在守护百姓“钱袋子”的同时,推动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 存款保险:城商行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与“助推器” 对城商行而言,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风险防线,更是发展动能。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夯实公众信任基石,拓宽服务地方半径。存款保险对储户存款安全的承诺,不仅消除了老百姓对中小银行的信任顾虑,也让我们能更安心扎根社区、深入乡村,下沉金融服务至县域、乡镇等薄弱区域,真正成为“百姓身边的银行”。 强化风险约束机制,倒逼经营质效提升。存款保险的风险差别费率、早期纠正等机制,能发挥“体检仪”作用,持续为城商行把脉。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我行将制度约束转化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严控信贷风险的动力,着力聚焦小微、“三农”等主责主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稳健发展。 融入地方金融生态,助力区域经济循环。城商行是地方金融的“毛细血管”,存款保险通过维护单体银行稳定,保障了区域资金链畅通。得益于存款保险机制,我行能够更聚焦定制化服务,推动地方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商行视角下的存款保险:特色定位中的实践逻辑 相较于大型银行,城商行对存款保险的理解更贴近 “在地性”与“差异性”: 从“地缘优势”到“责任自觉”。我行深耕本地数十年,熟悉社区居民、小微企业等主要客群的金融需求。存款保险让“本土银行也可靠”的认知深入人心,这种信任使存保宣传工作和业务开展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支行在办理业务时,用闽南语讲解存保知识,让客户通过亲切乡音理解存保制度;客户经理走访小微企业时,结合商户的经营场景用通俗易懂方式讲解存保知识,真正实现了“政策温度”与“本土服务”的无缝衔接。 从“风险防控”到“发展赋能”。作为中小银行,我们更能体会存款保险对打破“规模迷信”的意义。它让公众明白“大小银行都能看好钱袋子”,使我们能凭借灵活高效的优势,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与大型银行错位发展,形成互补格局。 从“合规要求”到“品牌资产”。存款保险标识已成为城商行的“信任名片”。我们将其融入网点服务场景,通过客户经理“一对一”讲解、社区活动“面对面”互动等方式,让存保知识成为连接银行与客户的“情感纽带”,这也是城商行的独特优势。 立足两岸区位优势,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品牌 厦门银行诞生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厦门经济特区,依托 “两岸一家亲”的地理与人文优势,始终将服务台胞台企作为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我行深耕两岸金融融合领域,形成了涵盖台胞个人金融、台企跨境服务、两岸资金结算等在内的特色业务体系,成为台胞台企在大陆的“贴心银行”。 在存款保险制度框架下,我行贯彻落实“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指导精神,进一步将“安全保障”与“两岸服务”相结合,持续为台胞台企营造安心的金融环境:针对台胞对大陆金融政策了解不足的情况,在台胞聚居区设立对台特色网点、台青基地金融消保驿站,宣讲存款保险等基础金融知识;结合台企经营特点,在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时,同步说明存款保险机制,让台商在大陆经营更放心;通过两岸金融交流平台,将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两岸金融互信的重要内容进行推广,助力台胞更好融入大陆金融生态。 坚守初心,共赴下一个十年 展望未来,厦门银行将继续以存款保险制度为依托,坚守城商行“服务地方、服务实体、服务百姓”的初心,把风险防控与特色发展结合,让存款保险成为两岸金融融合的 “粘合剂”、地方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为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