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保险 > 正文

如何打造一场久久为功的数字金融实践?中国人寿给出价值样本

2025-08-18 17:39:19  来源:中国人寿  责任编辑:林华黎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保险服务正经历着从“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的范式跃迁,以科技为笔重新勾勒行业生态。

如何精准定位数字化转型突破口?怎样在同质化竞争中蹚出差异化路径?如何构建员工与客户的价值共生体系,让数字化转型既赢得专业认可,又收获市场口碑?围绕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三重关键命题,作为寿险行业头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给出了一份价值样本。

中国人寿成立76年以来,既亲历了中国保险业从线下纸质化迈向线上信息化,再向数字化迭代,进而跃升过渡到智能化的全过程,也正通过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抓数字化发展趋势,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助推公司变革,探索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即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员工与客户在数字化赋能下的双向奔赴新格局。

如何做好数字金融?战略先行

近年来,在金融数字化政策框架持续完善的背景下,保险行业正面临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转型深水区。尽管监管层面已构建起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坐标系,但具体到各机构层面的转型路径选择上,却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

面对“千行有千面”的实践挑战,中国人寿给出的解题思路是:以战略定力锚定转型方向。

中国人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核心要义,充分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快数字国寿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六个必须坚持”中“坚持守正创新”要求遵循事物本原,尊重基本原理。中国人寿深谙此理,早在2012年就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总结了信息化三个层面的概念图,并以此为遵循,一步步探索数字国寿的建设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实践,中国人寿已经准确把握信息化“处理、传递、交付”的本原特征,前瞻规划了“大后台+小前端”的科技布局,让信息服务随手可及、随时可用、随处可见。

一是,在信息处理层面布局“大后台”,支持企业上云。通过以多活数据中心为基础,建设国寿混合云,将传统相互独立的IT设备连接成安全可靠、动态伸缩的企业级IT资源池,同时对接外部主流公有云(如华为云、阿里云),依托其强大算力,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二是,在信息传递层面布局“扁平化网络”,支持万物互联。改变过去多层级树状网络为扁平化直连模式,将上万个网点、数十万台电子设备、数十万销售队伍和数亿客户连成一个整体,建成覆盖广泛的全网互联环境,形成高效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企业资源向一线队伍的扁平化供给和高效直达,满足客户多样化服务体验需求。

三是,在信息交付层面布局“小前端”,支持便捷服务。依托数字化平台落地社交化、线上化应用产品,有效打通公司与客户之间、公司内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各级机构之间的线上连接,丰富线上沟通、线上服务、线上协同能力,实现数字深度赋能、资源高效配置、客户高品质服务。

而随着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行至深水区,如何进一步释放数据红利,中国人寿通过成功构建起的以客户为中心、线上线下一体的EAC模式(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平台化商业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新解法。

发挥“头雁”力量,练就一场生动卓著的数字金融实践

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变革进程中,显性路径表现为对金融科技的战略性资源投入,而隐性逻辑则在于如何将技术势能转化为服务动能。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需要构建“技术-业务-客户”的价值传导链,让前沿科技真正内化为服务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换言之,保险的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必须回归客户需求本源,核心命题则是要始终围绕着客户体验,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特征的精准匹配并不断进行重构与升华。

中国人寿始终与以上理念同频共振,通过科技赋能,持续打造简捷、品质、温暖的“国寿好服务”品牌,以实现对客户的精细化、个性化与场景化经营。

总结中国人寿的一系列生动数字化经营实践,其在数字化浪潮下通过借鉴跨行业经验创新开发的EAC模式,具有两大内外价值:一方面,依托数字化平台打通线下渠道,以科技手段为营销队伍赋能,升级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寿险APP、企业微信等移动应用,打造全新数字化服务场景,拓展服务边界。

中国人寿践行“金融为民”的核心理念,依托科技手段,针对不同客群的差异化需求,建立线上线下多触点服务格局,始终提供无缝衔接的贴心便捷体验,让客户感受到“好服务触手可及”。

目前中国人寿已经构建了全渠道数字化服务体系,前端通过公众号、APP、小程序等多触点连接客户,致力于提供更精准的温暖服务,目前寿险APP的MAU(月活跃用户)超1100万。后端实现与医保系统实时对接,实现理赔服务无缝衔接,整体赔付时效缩短至0.34天,让“有速度、有温度”理赔服务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对于需要临柜办理的业务,中国人寿还创新打造了“空中客服”O2O服务新模式,利用视频技术搭建客户和公司服务人员之间的快速通道,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复杂业务办理。相关数据显示,该空中客服目前覆盖28项保全服务项目,解决了柜面50%的问题,已经连接公司2600+柜面网点,2024年累计服务客户180万人。

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是构建数字生态的一大进程,中国人寿在打造行业领先的数据管理能力方面已经成效显现,其获评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评估最高等级优化级(5级),成为全国第四家、保险行业首家获评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最高等级的单位。

与此同时,“服务升级”与“模式创新”双管齐下。前者的稳健程度取决于保险机构对技术工具的驾驭深度与数据资产的活化能力。后者则通过业务流程的再造与价值链条的重塑,最终决定数字化转型对经营质效的实际贡献度。

中国人寿通过种种生动且富有成效的数字科技创新实践,证明了自身正以独特的路径为我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宏大叙事中勾勒出立体图景。在“数据飞轮”的持续运转下,中国人寿将通过更精准的客户需求洞察、更敏捷的响应机制、更智能的服务交付,在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开辟出更具成长性的价值空间,释放更大的增长潜能。

更多》产业经济

从Labubu爆火看中国原创IP出海新机遇

一个名为“Labubu(拉布布)”的小精灵,以其独特的兔耳、尖牙、“丑萌”的表情,在全球范 …[详细]

更多》专题聚焦

立足当地 特色经营

福建海峡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海行 …[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