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银行 > 正文

绿色金融赋能,龙江重焕新颜 | 兴业银行福州分行践行“两山”理念纪实

2025-09-15 10:54:58  来源:兴业银行福州分行  责任编辑:林华黎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9月10日,兴业银行福州分行紧跟兴业银行总行步伐,联合开展“美丽闽浙行”绿色金融专题服务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银企对话、案例研讨,探寻绿色金融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为新时代“两山”理念转化贡献金融智慧。

银企对话

让绿色金融更懂所需、更暖所盼

在兴业银行福州分行的陪同下,调研团队走进福建融慧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融为民”等核心主题开展深度对话,就绿色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生态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深耕生态治理领域的“绿色先锋”,融慧建设以“治水造绿”的笔触,在八闽大地上书写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生动篇章;作为绿色金融的“服务先锋”,兴业银行则以“金融为民”的担当,在生态治理中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这场发生在项目一线的思想碰撞,既是微观视角下绿色金融服务的实践切片,也是宏观维度中“两山”理念转化的暖心注脚。

“融慧建设的实践让我们看到,生态治理不仅是环境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金融为民,就是要让绿色发展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我们银行要做的,就是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下沉,让绿色金融更懂企业所需、更暖百姓所盼。”与会的兴业银行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说道。

深入实地

看绿色金融背后的幸福感、获得感

生态治理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普惠民生。调研团队实地考察了福清市龙江中下游综合治理项目,触摸“治水造绿”背后的民生温度。作为福清市的母亲河,龙江哺育了一代代福清儿女、见证了一代代血脉延续。然而,早年的龙江中下游却面临着水质受污染、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生态环境遭遇破坏等诸多问题。为让这条母亲河重焕生机,兴业银行福州分行以金融之笔,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全程护航福清市龙江中下游(南门闸至滨海大通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凭借“绿色银行”的专业智慧,为企业提供完整详细的综合服务方案,让绿色发展的理念在金融支持下生根发芽。

如今,漫步龙江之畔,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沿江风貌焕然一新,生态廊道蜿蜒向前。这条曾经伤痕累累的母亲河,正蝶变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动见证。

“‘两山’理念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龙江能恢复这么好,我感到很有意义,也很骄傲。”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参与龙江治理项目贷款服务的客户经理说道。


福州日报记者林双伟摄

专业赋能

绘绿色金融服务新方向、新画卷

绿色金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实践。9月11日,践行“两山”理念、深化“金融为民”实践——绿色金融座谈会在福州兴业银行大厦成功举办。座谈会上,省委金融办、兴业银行等相关人员聚焦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的深刻内涵,围绕“两山”理念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作用,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实践,深入交流研讨绿色金融在改革创新中如何更好地践行“两山”理念,深化“金融为民”实践。

过程中,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围绕如何支持绿色发展、创新绿色服务、构建绿色生态,如何将绿色金融服务覆盖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以义取利助力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做了具体分享,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作为总行所在地分行、绿色金融领域先行者,兴业银行福州分行一直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将绿色金融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2025 年8 月末,福州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超340 亿元,较年初新增超50亿元,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次“美丽闽浙行”绿色金融专题服务调研活动,是兴业银行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金融手段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兴业银行福州分行不仅赋能福清市龙江重焕生机,更展现了绿色金融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成效。未来,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将继续发挥绿色金融专业优势,为更多像龙江这样的生态项目注入金融活水,绘就更鲜活的生态文明画卷,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更多》产业经济

从Labubu爆火看中国原创IP出海新机遇

一个名为“Labubu(拉布布)”的小精灵,以其独特的兔耳、尖牙、“丑萌”的表情,在全球范 …[详细]

更多》专题聚焦

立足当地 特色经营

福建海峡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海行 …[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