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是构建多样化专业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是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强劲动力。新时代赋予金融创新以“服务民生、赋能治理”的新使命,而福建省作为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区,始终立足区域实际,以“金融+产业”“金融+民生”的深度融合为抓手,持续深化改革探索,涌现出一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人保财险龙岩市分公司落地的“特殊困难群众救助保险项目”,正是福建金融创新扎根民生领域的生动实践,以定制化保险产品、便捷化服务流程、人性化服务模式,为金融创新助力民生保障写下了生动实例。 锚定民生“痛点”:精准捕捉特殊群体保障需求 金融创新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现实场景中的“急难愁盼”。在龙岩市新罗区,尽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政策已构建起基础医疗保障网,但特殊困难群众仍面临“医保自付费用”这一突出负担,即部分住院(含门诊特殊病种)费用需个人承担,成为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拦路虎”。 我公司敏锐捕捉这一需求缺口,以政策为导向、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主动对接当地民政、医保部门,依据《新罗区 “大爱龙岩・福见新罗”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众活动工作方案(试行)》,创新推出“龙岩市新罗区特殊困难群众救助保险项目”。不同于传统商业保险的“标准化”设计,该项目精准聚焦“四大类型”8 种情形特殊困难群众,将保障范围锁定在“现有政策报销后剩余的个人自付费用”,直击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痛点,体现了金融产品从“广谱覆盖”到“精准滴灌”的创新升级。 产品与服务双创新:构建民生保障“新闭环” 该项目的创新价值,既体现在产品设计的“专业性”,更彰显在服务流程的“便捷性”,形成了“精准保障 + 高效服务”的民生金融创新闭环。 (一)产品创新:填补保障空白,强化兜底能力 传统医疗保障多聚焦“医保目录内费用”,而该项目打破这一局限,构建了更全面的保障体系: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报销后剩余的个人承担费用,实行“医保目录内100% 报销、医保目录外80%报销”,且每人每年最高赔付30万元。这一设计不仅拓宽了保障边界,更通过 “目录内外双覆盖”的差异化比例,在有限资源内实现保障效能最大化,成为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体现了金融产品服务民生的“定制化”创新。 (二)流程创新:数据驱动“免申即享”,降低服务门槛 特殊困难群众往往面临“行动不便、材料准备难”的问题,传统理赔流程的“材料提交、线下申请”模式,易形成服务“梗阻”。对此,项目创新采用“数据化、自动化”理赔机制:每季度末由我公司主动和医保、民政部门提取医疗数据计算赔付金额,经确认后直接作为理赔依据,除特殊情况需提供银行账号外,原则上不要求群众额外提交任何材料;且在收到数据材料后7个工作日内即可将理赔款转账至特殊困难群众账户,实现“免申即享、无感理赔”。 这种“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的创新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流程壁垒”,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落到实处,让特殊困难群众感受到“零负担”的保障体验。 (三)服务创新:“医保支持+金融服务”融合,延伸服务边界 金融创新不止于产品与流程,更在于服务场景的“延伸与融合”。在一个保险年度内,我公司至少配备2名医学专业人员,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不少于5次上门服务,内容涵盖“健康咨询、医保政策宣传、代办医保服务”等。 这种“医保专业支持+金融服务跟进”的上门模式,将金融服务从“柜台”延伸到“群众家中”,既解决了特殊群体“出门难”的问题,更通过健康咨询、政策解读、代办医保等增值服务,让金融保障从“经济补偿”升级为“全周期关怀”,体现了金融服务“人性化、场景化”的创新突破。 创新成效凸显:实现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双赢” 该项目的落地,不仅是我公司践行金融创新服务民生的成功实践,更为福建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与社会治理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从民生层面看,项目切实减轻了特殊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让现有医保和救助政策覆盖不到的“目录外费用” 有了保障,有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实现了“金融为民”的初心。从社会治理层面看,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保险参与”的合作模式,完善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弥补了政府保障的“缺口”,形成了“政府+金融”协同助力社会治理的新格局,为破解民生保障难题提供了“金融方案”。 坚守初心再出发:以金融创新书写民生保障新答卷 作为扎根闽西红土地上的保险机构,人保财险龙岩市分公司始终将“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初心融入发展实践。此次“特殊困难群众救助保险项目”的探索,是我公司以金融创新响应民生需求、助力社会治理的生动体现。未来,龙岩市分公司将继续紧跟党的政策导向,深化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在产品设计上更贴合群众需求,在服务流程上更注重便捷高效,在服务场景上更强调温暖贴心,持续为构建龙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人保力量,以更优质的金融创新成果,为龙岩百姓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林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