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保险 > 正文

头雁的远见:76周年,中国人寿以“多元”塑造保险新时代价值

2025-10-24 20:11:16  来源:中国人寿  责任编辑:林华黎  

76年,于一家险企而言,则意味着厚重的历史与沉淀:从复业初探的筚路蓝缕,到拥抱全球化的虚心学习,再到做大做强后的自我革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的七十六载,也是一部行业头雁的引领史。

76年之后,人身险业再次站在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人口结构变化持续演进、市场利率环境变化波动、客户需求日益多元、科技变革日新月异……一系列内外部的挑战,标志着行业正集体步入比拼价值、效率、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行业发展环境变化,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人身险业进入深度转型阶段。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成为人身险企必须面对的最大现实,“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成为险企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求之下的,求生存与求发展的必要遵循。

从人口结构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催生了对于养老、健康等领域的迫切且多样的保障需求。

从收入结构看,我国已形成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保障与财富管理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此外,市场利率、资本市场的持续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客户需求的复杂性。

作为行业头雁,中国人寿深刻认识到这一时代变局,选择“以供给多元化应对需求多元化”,正在通过持续推进“多元渠道、多元产品、多元服务”的战略布局,构建一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新型经营生态。

新定位与新生态

五大渠道通路延展保险服务半径

中国人寿如今正在构建的多元渠道体系,亦并非简单的渠道数量叠加,而是希望在清晰的差异化定位和协同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个险渠道聚焦“专业化+职业化”,推动营销队伍从人力驱动向产能驱动转型,强化客户经营与长期服务能力。近年来,中国人寿坚持队伍常态运作,稳固队伍管理阵型,并深耕“优增优育”,优化队伍结构,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的个险销售人力稳定在59.2万人,优增人力同比提升27.6%。

银保渠道注重“规模价值贡献+降本增效”,在“报行合一”背景下,深化银保合作、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规模与价值双升。目前,中国人寿合作银行数量已突破百家,公司在巩固“四行两邮”传统优势的同时,还在加快构建“6+10+N”的均衡布局。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大增45.7%,新单保费同比飙升111.1%,渠道效能显著增强。

团险渠道与健康险渠道突出“服务实体经济+普惠保险”,积极承接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老龄险、计生险等业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央企责任与担当。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团险渠道实现保费144.37亿元。

互联网渠道作为“增量试验田”,积极探索场景化、数字化、生态化的业务和服务模式。中国人寿持续推动互联网业务发展,为客户提供产品多元、操作便捷的优质服务体验。今年上半年,互联网渠道保费达704.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中国人寿将充分依托广泛的分支机构及多元渠道优势,推动渠道间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客户,力求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产品发展新范式

从单一保障功能到满足全生命周期多元需求

在产品多元化的战略布局上,中国人寿基于客户需求,同时加强产品保障内容多元化与产品形态多元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健康保障领域,中国人寿推出了多款创新型健康险产品。今年以来,陆续研发了长期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中老年专属意外骨折医疗保险与恶性肿瘤医疗保险、优化医疗医药保障功能的中端医疗保险、母婴疾病保险等创新产品。此外,中国人寿紧跟医疗医药技术发展,将更多创新药械纳入健康保障责任。

普惠保险领域,中国人寿聚焦新市民、老年人、小微企业、乡村居民等重点群体,开发了一系列专属保险产品。例如,为老年人开发的专属旅游意外险,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出行特点和健康状况;为家政服务人员设计的意外和疾病保险,精准覆盖了家政这一两新人群的风险敞口。

养老保险领域,中国人寿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库。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商业保险年金业务持续增长,在备老和养老方面满足多元化保障需求。

在加强产品形态多元化方面,中国人寿坚持资产负债统筹管理的基本原则,构建了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浮动收益型产品体系。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产品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相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超过45个百分点,其中,分红险实现快速增长,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过50%,成为新单保费的重要支撑。

通过构建“形态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的产品体系,中国人寿有效降低了负债成本刚性,增强了在利率波动环境下的经营韧性。

保险服务新境界

构建以保险为主的多元金融生态

综合金融生态圈的建设是中国人寿构筑多元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协同销售中国人寿财险业务保费125.84亿元,保单件数同比增长9.5%;协同销售中国人寿养老险业务规模88.76亿元;搭建保银协同服务场景,广发银行代理该中国人寿银保首年期交保费13.02亿元。

大健康大养老生态建设则体现了中国人寿对未来保险服务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判断和战略布局。

在“保险+养老”方面,中国人寿则秉持“让老人安心、让子女放心”的理念,发挥险资长期、稳健优势,积极推进CCRC养老社区、城心养老公寓、康养旅居三大养老产品线布局。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已累计在16个城市布局20个机构养老项目,并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推出四款“随心居”旅居产品,持续满足客户多元化养老需求。

科技赋能服务升级是支撑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底层基础。中国人寿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在服务领域展现出了显著成效。2025年上半年,公司数字核保智能审核率提升至95.8%,数智化服务赔案占比超75%,理赔平均时效缩短至0.34天。

截至2025年9月,中国人寿寿险APP累计注册用户超1.67亿,不仅体现了服务的覆盖面之广,更反映了客户对于中国人寿数字化服务方式的接受度。数字化平台正在成为客户享受中国人寿服务的主要入口。

从单一保障到综合服务,从规模驱动到价值引领,从产品中心到客户中心,中国人寿的这场发展战略全面升维,也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中国人寿证明,唯有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将“多元”战略贯彻于经营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才能穿越行业周期,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中不断巩固自身发展优势。

更多》产业经济

从Labubu爆火看中国原创IP出海新机遇

一个名为“Labubu(拉布布)”的小精灵,以其独特的兔耳、尖牙、“丑萌”的表情,在全球范 …[详细]

更多》专题聚焦

立足当地 特色经营

福建海峡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海行 …[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