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沿着清澈见底的修竹溪顺流直下,黛瓦覆顶的屋檐、黄土垒砌的高墙、古香古色的廊桥勾勒出寿宁县下党乡的古朴轮廓。如今漫步乡野,菌菇基地的智能大棚里生机盎然,特色产业的增收图景随处可见,昔日的沉寂早已被蓬勃活力取代。
▲寿宁县食用菌全产业链“一户一车间”生产基地 谁能想到,30年前的下党乡,还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更是长期深陷赤贫的省定贫困乡。“红色养心、绿色养身”的理念,让这里的红色基因成为信仰坐标,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化作希望源泉。如今,依托这两股力量,下党乡正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在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带动下,一步步书写着从特困乡到乡村振兴样板的动人篇章。
▲寿宁县食用菌全产业链“一户一车间”生产基地 作为闽东食用菌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半县花菇半县茶”曾是寿宁县大力发展大农业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寿宁县为构建多元化发展战略,着力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发行福安市支行立足区域特色,围绕做强“一县一品”产业,坚持在农业科技上下功夫,擦亮下党“金字招牌”。2022年,福安市支行审批贷款3200万元,已实现项目投放2300万元,支持寿宁县食用菌全产业链“一户一车间”生产基地(一期)项目。 该创新采用“企业(基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合作模式,率先在下党、水洋、坝头3个村打造“一镇一工厂+一户一车间”有机珍稀特色菌菇现代工厂化生产基地,鼓励集体和农户通过务工、管理、投资等三种方式参与食用菌生产经营。 如今下党、水洋、坝头3个村先期建设的有机银耳、茶树菇、红托竹荪、白参菌、松乳菇等珍稀菌菇智能化工厂生产基地已全面投入运营,3个基地预计年均可生产食用菌526吨,年产值达274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120人,带动户均增收10万元、每村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在农发行的金融支持下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朱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