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养老金入市税收减免实施私募基金全口径分类登记备案
从雄心勃勃的行业协会到各类公募、私募基金,中国以基金为核心的资产管理行业在未来十年内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基金业协会则把这个目标定在了40万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十年,包括社保资金的基金化运营和私募基金将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目标
10年扩容35万亿元
在16日召开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年会(2014)上,基金业协会发布了一份名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描绘了基金业乃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
《纲要》提到,要实现资产管理行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到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0万亿元之际,将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主要新兴市场35%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届时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将达到40万亿元左右。
然而,截至2014年4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91家,管理资产合计5.14万亿元,其中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37349亿元,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14020亿元。截至2013年末,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居世界第10位,全球占比仅为1 .6%;基金公司资产规 模 与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之 比 仅 为7.4%,远远低于成熟市场和主要新兴市场的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公募基金持有人占总人口比例未超过5%,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重仅为5.5%,基金资产规模占金融资产总规模比例仅为1.5%。
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在未来十年内,以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将由目前的5万亿扩张至40万亿,增长35万亿元。
《纲要》提出,要始终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夯实行业发展基础;高效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资产管理服务,满足快速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倡导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建立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合规风控能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纲要》显示,将通过包括加快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金融机构资格等九大方面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纲要》提到,要推动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扩大对内开放,为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专业人士创造公平进入与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建设产品交易平台,推动各类投资产品交易市场的互联互通;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募产品上市交易;推动形成私募产品场外交易平台。
近期基金业协会的重点工作则包括贯彻实施新基金法、建立私募基金自律管理体系等七方面内容。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当日表示,加大力度健全完善有利于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监管制度,是当前证券期货监管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推进基金行业创新发展具体将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智力资本活力。二是推进产品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行业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支撑行业平稳有效运行。四是稳步推进双向开放,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五是构建与私募基金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框架,促进私募基金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