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金融俏管家 > 消费风向标 > 正文

一线城市房贷8.5折仅是个例 房贷整体宽松可能性不大

2014-07-03 09:41:0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诗逸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继2014年6月16日,央行宣布定向降存之后,银监会近日又通过存贷比计算方式的调整开始了“中国式货币政策微调”。监管层种种举措有助于释放流动性,加上5月央行喊话力保首套房贷,流动性释放对房贷市场起到了一些传导作用,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房贷市场上确实出现了个别松动,但是整体来看银行房贷仍然偏紧。

8.5折优惠看上去很美

融360调查结果显示,6月份全国23个热点城市中,仅有9个城市还存在利率优惠,优惠幅度比上月略增。其中,北京、上海重现8.5折利率,广州、杭州有9折利率,深圳、天津等5个城市有9.5折利率,其余城市的房贷利率最低为基准或更高。

报告显示,8.5折利率优惠只出现在了北京和上海。但据京华时报记者了解,这种优惠利率对客户的资质要求非常之高,大多数贷款人并不能享受。以北京农商行为例,除了不可以有个人征信不良记录,同时需要提供至少6个月的银行代发工资记录,且工资金额(借款人及配偶合计)大于月供两倍,而且个人按揭贷款评分80分(含)以上。二手房除了需要满足征信和工资要求外,还需要在北京农商行办理存量房资金监管业务。而以上海民生银行[-0.16% 资金 研报]为例,要求客户日均资产在100万元到300万元的可以享受9.5折利率优惠,300万元到500万元的可享9折优惠,500万元以上才能享受首套房贷8.5折利率优惠。

绝大多数银行在房贷业务方面仍然实行较高的定价标准,据京华时报记者调查,北京市场上,国有四大行—工商银行[0.00% 资金 研报]、建设银行[0.24% 资金 研报]、农业银行[0.43% 资金 研报]、中国银行[-0.39% 资金 研报]普遍执行基准利率,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0.10% 资金 研报]、北京银行[0.12% 资金 研报]、浦发银行[-0.22% 资金 研报]、渣打银行也奉行相同原则,而光大银行[0.00% 资金 研报]、华夏银行[-0.24% 资金 研报]等根据资质不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5%至10%不等。

开发商悄然放松新房信贷

银行对房贷的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情况,京城多家房贷中介数据显示,6月的房贷市场成交量依旧下滑,成交量环比上月再下降8%,在各银行信贷情况持续收紧的状态下,老百姓们的贷款需求却略有抬头之势,房贷市场整体咨询量较上月环比上涨13%。

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最近一段时间,有越来越多的新盘向首套房产购买者开放贷款利率优惠。记者走访北京新房市场发现,纯新盘入市时提供9.5折甚至9折优惠已不罕见。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大部分期房贷款都与开发商的开发贷相连,开发商本来就是银行的优质客户,所以银行愿意将9.5折、9折这种最优惠的贷款条件交给自己的大客户。

“新房开盘动辄成交数百套房源,这个贷款的总量是很大的,银行割让部分优惠给首次置业者是可以理解的。二手房就完全不同了。”在贷款机构伟嘉安捷企划部经理吴昊看来,央行喊话推进楼市批贷已经有一个半月时间,但整体来看,北京二手房市场未见明显变化。然而伟嘉安捷调研发现,央行力挺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二手房市场各银行的审批速度,利率、放款情况仍然不振。新房的首套房贷利率优惠没有蔓延至二手房市场。

根据记者调查,绝大多数银行实行基准贷款利率,交通银行[0.00% 资金 研报]、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针对购买二手房的首次置业者则执行上浮5%至10%的贷款利率。

四季度房贷市场或回暖

总体来看,银行房贷利率并没有出现下调趋势,除了几家外资银行以外,大部分银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都处于基准或以上水平,只有资质较好或与银行合作的优质客户,才能获得首套房9折或9.5折的利率优惠。融360金融搜索平台的信贷专家徐瑾认为,银行信贷是影响地产市场最关键因素,银行信贷紧缩对市场影响程度要远超限购政策,房贷利率降低能促进楼市活跃,而房贷利率收紧确实能有效控制楼市疯涨。

尽管进入三季度后,各家银行审批和放款的速度有了明显的加快,然而却并未恢复到以前的正常水平。吴昊指出,在目前首套房贷利率水平处在高位的情况下,银行办理贷款速度的缓慢,也成为了制约购房人入市的因素。目前房贷利率和放款速度双重严格,依然会促使购房人持币观望情绪的延长,从近期咨询量上涨13%的情况来看,未来入市潜力依然是比较大的,随着四季度信贷层面的松动,房贷市场或许将出现回暖迹象。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