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三明财经 > 正文

加快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2014-07-08 08:58:1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林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战略部署。3月22日教育部负责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明确“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

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是1999年以来升本的地方高校。为什么这些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转型? 首先,转型是国家和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端产业转型,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必由之路。“学术型”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无法满足这种产业转型的需要。其次,转型是地方本科院校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转型发展主要面临四个难点。

教育思想观念难转变。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阻力首先是思想观念问题。一些学校管理者或教师解不开的心结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地位问题。这类地方本科院校基本上都是原来专科学校或职业学校升级而来,在他们看来,升本后应该继续向着更高的硕士点、博士点冲刺才是学校发展的“正道”,担心转型为职业教育后学校又回到原来的专科。二是教师地位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传统高校培养出来的,其个体发展思路亦是以追求学术为主干线,而转型给教师带来的要求是偏向实践的“双师型”,他们担心自己成为“技师”而非“学者”。三是专业地位问题。主要是对学校一些传统优势学科的担忧,一旦转型将可能意味着学校对工科的重视与倾斜,其他传统优势学科很有可能逐渐没落,甚至被取缔。

人才培养模式难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是塑造学生知识、技能及其他素养的方式。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源于升本后向传统高校“取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无学术型的专精,也无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难,主要是因为它涉及学校人才培养的“筋骨肉”。“筋”就是人才培养方案。每个专业都必须重新制定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方案。“骨”是实践类教学场所与基地建设。“肉”是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三个方面都是理论探讨容易实际践行困难的事情。

师资队伍难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在本科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但所求之“才”指的是博士、教授、学者、院士等,而忽视技术、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在地方高校迅速扩张过程中,很多高校的青年教师都是从一个校门 (毕业) 进入另一个校门 (工作),没有实践经历,这成了影响师资队伍转型的障碍。另一方面,学校制度层面缺乏有效引导教师参与企业行业实践的机制。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难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学校创新办学模式,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路径。但是,能够真正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高校不多。虽然高校与企业行业间有共同利益存在,但由于各自在资本投入、风险承担、价值创造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所以也存在较大的利益诉求的差异。这种差异仅仅依靠高校与企业行业双方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比如需要政府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需要更多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当这些都还缺乏的时候就容易导致众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未能实质上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为此,加快转型发展的现实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引领转型发展。要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高校需要多管齐下,极力推进。首先,应开展以“什么是应用技术大学、怎么办好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引导大家加深对转型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克服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偏见。其次,邀请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育专家、行业精英来校指导,帮助拓展视野。也可选派人员赴国内外典型高校考察培训,即可增长见识,又可建立联系,为下一步合作打基础。第三,开展系列相关研究。组织教师科研人员设立课题,对转型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引领学校转型提升与跨越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转型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从制度形式上讲,应邀请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从内容上讲,应重构传统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目标大不相同,高校不能拘泥于通过传统课程的传授来达成培养目标。尤其要重视实践类教学课程的建设,加强产学合作、产教融合,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助力转型发展。首先,要从制度建设下手。通过建立“双师”导向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职务 (职称) 评聘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其次,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事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保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三,以各种形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支撑转型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首先需要政府在办学自主权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配合,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入手:一是在专业设置上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可以直接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二级学院或专业集群,这有利于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对接,从源头上解决合作难问题;二是校企联手搭建实践育人创新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或科技产业园,既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又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是以企业为主共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高校购买企业服务,由企业承接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定岗生产、企业管理、毕业设计等,高校按照培养质量付费。如果学生有创新性劳动成果也可以优先卖给合作企业。如此,才能构建比较稳定的校企合作联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