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P2P平台挤入供应链金融“混战”

2014-12-31 10:05:21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林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尽管年末网贷平台不断遭遇兑付风险,P2P仍然成为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从联想亿元资金注入翼龙贷到互联网新秀小米领投积木盒子,不少刷新规模纪录的融资大案陆续见诸报端。红杉资本方面近日宣称,将首轮注资千万美元投资P2P平台金斧子,以深度布局互联网金融蓝海市场。伴随全球最大P2P平台LendingClub的正式上市,市场各方携带资金跑步进场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速扩张的P2P市场中,不少平台机构基于风控等因素考虑,先后告别原始的小贷模式,逐渐向企业之间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渗透。实际上,在P2P机构谋求转型同时,来自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以及招商、平安等银行界大佬则早已在网贷垂直细分领域“谋篇布局”,以挖掘产业链融资的“闭环”价值,在线供应链融资俨然呈现各方“混战”局面。

不过,不少平台或因信披不完整、业务去向模糊、关联交易严重而遭遇市场对其“自融圈钱”的质疑,或因自身供应商上下游之间资金链条把控不足,而形成类似钢贸融资的“资金困局”,致使供应链融资虚有其表而难以普惠小微。P2P资深业内人士认为,深挖供应链金融,无疑可以形成平台之间细分化差异化竞争,P2P机构需区分电商和银行供应链融资的市场级别,将真实贸易环节与资金项目流向绑定起来,通过大数据分析风险并将信息公开化,才能摆脱“自融”嫌疑,来满足草根市场融资需求。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