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担保 > 正文

9月信贷创同期最高纪录 实体企业重拾资金渴望

2015-10-16 14:25:55  来源:网易财经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昨日(10月15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5万亿元,同比多增1443亿元,创有纪录以来同期最高。同时,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略有回落。而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0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2172亿元和2145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9月份新增信贷中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得到持续改善,这表明,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出台,此前低迷的融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而随着9月楼市的逐渐回暖,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大幅新增3256亿,对9月信贷数据的超预期增长起到了不小贡献。

9月信贷增长超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6.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高2.1个和8.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10万亿元,同比增长3.7%。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90万亿元,同比多增2.3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00万亿元,同比多增34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75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98万亿元,同比多增958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9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0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8029亿元。

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贷款加速投放。9月新增信贷1.05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的0.85万亿元;前9个月信贷投放9.9万亿元,如按常规的四个季度3:3:2:2的投放规律看,全年或超12万亿元。此外,信贷结构有所优化:9月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在当月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的占比33.8%,为近5个月新高;票据融资新增仅284亿,为近6个月新低,表明企业整体信贷需求有所好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3256亿,与楼市销售转暖一致。

“受三季度经济形势不佳的影响,国内稳增长政策再度发力。中长期贷款的改善可能与政策性金融专项债的配套贷款有关,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中贷款资金到位的情况也有望改善。”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

杜征征则认为,信贷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或与8月以来专项金融债的发行有较大关系。后者用于补充地方建设项目资本金,配套贷款也将同时投放。若这笔资金使用效率高,将对稳增长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不过,这种工具属于非常规性使用,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货币宽松仍有空间

刚刚公布的9月份CPI,从前一个月的2%大幅下跌至1.6%。在业内看来,这为央行继续推行货币宽松打开了空间。

谢亚轩认为,随着跨境资金流入规模较往年趋势性减少,央行仍可能继续降准,并配合使用多种货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MLF、PSL等),以补充基础货币缺口。当前,稳增长政策仍在发力,配合资金到位情况改善,发改委又陆续批复了一系列投资项目,意味着四季度经济形势有望较三季度改善。

央行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委托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少增546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566亿元,同比少增303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871亿元,同比少增706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85万亿元,同比少55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383亿元,同比多2350亿元。2015年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0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2172亿元和2145亿元。

澳新银行认为,随着央行通过传统和非传统的政策工具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预料第四季度社会融资总额将出现上升。央行还有进一步通过传统货币政策来放松银根的空间。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18.0%的高位,与2010年第四季度持平。该机构认为,央行第四季度将再降准50个基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主管周景彤则认为,目前,稳经济不能单靠货币政策来刺激和拉动,还需要财税、投资等多种手段的协调配合,也需要金融改革的进一步跟进以及货币政策新框架的构建。周景彤预计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与降息相比,考虑到外汇占款还在减少,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近期可考虑继续通过降准来保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