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物价与房价“齐飞” 北京菜价涨幅已超上海房价

2016-04-08 15:28: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春节过后,很多市民买菜的时候都感觉菜价一直没有降下来,除了葱蒜价格快速上涨,其他蔬菜价高现象让广大市民吐槽不止。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3月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同比上涨46.61%,这意味着,菜价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上海房价28.78%的涨幅。

  市民郭女士原来逛农贸市场时不爱问价格,爱吃哪种就买哪种,但最近一直走高的菜价令人咋舌,面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她也只能精打细算,多比较各种蔬菜价格再选择,“我记得去年大白菜1块多一点,现在两块五,基本上翻了一倍。猪肉也涨了,之前买13块5,现在基本每斤20元左右。”

  刘先生近日在惠新西街一家麻辣烫店内用餐时意外发现,这家门店按斤称重的蔬菜价格已经跟肉价一样了。北青报记者昨天从杨国福、张亮等连锁麻辣烫门店了解到,菜价涨幅已经逼迫门店在去年底提了价。

  另外,京城一家老字号餐饮集团负责人也私下透露,近期人工、房租,以及肉菜成本价格提高,集团正在研讨相关对策。

  根据北京新发地市场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去年3月份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51元/千克,今年是3.68元/千克,同比上涨46.61%,同比涨幅比2月份的31.20%明显扩大。另外以4月1日为例,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3.71元/千克,比去年同期的2.40元/千克上涨54.58%。这意味着,菜价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上海房价28.78%的涨幅。

  百姓嫌贵 批发零售菜商销量锐减

  菜价虽然高涨,但流通环节的利润并没有提高。 劲松某小区里长期卖菜的商贩小张(化名)说,去年入冬以来,“西红柿现在卖6元一斤,往年这个季节也就每斤4元;大蒜现在每斤8.5元,大葱今天才降了点,每斤卖6元。”菜价上涨也影响了她的收入,她现在每月挣的钱比往年同期少了2/3,“我们在小区里卖菜,服务周边居民,原来每天能卖不少菜,算下来毛利也多,但现在菜价一贵,虽然大家也吃菜,但单次买的菜量减少,算上损耗来说我们还亏钱,比如说原来每斤菜1元左右,菜卖不出去,烂了我们赔点钱,但现在菜价单价就十几元,损耗一多,我们赔的也多,收入自然少了。”

  北京新发地市场一级批发商蔬菜大户周明哲每天都有35吨的运输大车从海南、山东开车,运往北京市场,批发给商贩、酒店和超市。因此对于今年以来的蔬菜行情,他更有发言权。周先生说,菜价在产地收购越高,老百姓吃的也比原来少,比如有些单品原来每天能卖10吨,现在只有5吨销量,“黄瓜贵,老百姓就换着吃便宜点的西葫芦、茄子。作为批发商我们越难挣钱,有时候高价收低价卖。”他举例说,比如寿光黄瓜收购价每斤6元,但加上每斤0.4元的运费、人工、包装成本后,到了北京市场反而只能按每斤5.5元卖掉,而且销售量还在减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我们做的是批发行业,有很多固定客户,而且生鲜东西不易保存,就是赔钱也得出手。”

  上月蔬菜整体价格冲进历史高点

  除了整个市场地租、人工和流通环节成本上升,导致菜价屡创历史新高的原因还有连续出现的极端天气。2015年11月至12月上旬,北京及周边地区经历了连续40天低温寡照天气过程,既有雨雪天气,也有严重的雾霾天气,光照严重不足。北方产区设施蔬菜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圆茄、黄瓜、西红柿的秧苗出现较大范围的病害,导致后期整个冬春季这部分蔬菜的产量明显下降。其他叶类蔬菜出现烂根、烂叶现象,减产明显。北方大棚蔬菜出现大批死苗死秧现象,南方露地蔬菜被冻成了冰坨。

  至于菜价什么时候才能够降下来,新发地市场统计师刘通认为,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菜价回落的时间会较快,生长周期比较长的蔬菜,价格回落的步伐会比较缓慢,预计4月中旬前后,菜价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现在看来,除了一部分生长周期比较长的蔬菜如青皮冬瓜、新洋葱、新土豆等需要到5月下旬前后才能够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以外,大部分蔬菜的价格在4月中旬前后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回落。

  对于近期的菜价波动,农业部也紧急出台五项措施,要求抓好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优化布局,防灾减灾,切实搞好产销衔接,稳定市场预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