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 正文

建设银行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2017-03-11 10:39: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建设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监管部门系列会议和文件精神,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引领,切实履行国有大型银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加大政策及资源投入力度,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建设银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948.24亿元,增速22.35%;通过信贷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及个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和增收超过8.63万人次;通过信贷支持农田水利、生态环境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学校建设等项目,惠及众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效激发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加强组织推动,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

建设银行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22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共同推进工作落实。不断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在此基础上,谋划制定工作方案。相继印发了《中国建设银行“十三五”金融扶贫工作规划》、《中国建设银行2016年金融扶贫工作计划》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定点扶贫工作方案》,明确移动金融覆盖、电商扶贫先行、信贷扶贫创新、普惠金融延伸等商业可持续模式推动精准扶贫。建设银行总行党委还多次专题研究金融扶贫工作,召开全行扶贫工作会议,交流金融扶贫工作经验,细化工作安排。

此外,认真做好金融扶贫数据统计及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对接工作。各分行认真开展客户识别和信息采集工作,并主动与辖内人民银行进行沟通联系,按要求做好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对接,确保信息采集、统计及报送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精准体现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加大资源倾斜,为金融扶贫工作保驾护航

信贷资源支持。建设银行单列832个贫困县2016年信贷计划,满足贫困地区信贷需求,对贫困地区所属一级分行因扶贫贷款带来的经济资本需求予以统筹支持。

服务价格支持。建设银行落实国家对贫困地区减免金融服务费用的要求,加大贫困地区分行存贷款业务定价政策倾斜和中间业务收费减免力度。

财务资源支持。建设银行在坚持既有费用政策基础上,2016年再安排1000万元扶贫专项业务管理费,包括但不限于特色产品、开发搭建电子商务特色平台等业务。安排2000万元固定资产专项采购费用,用于贫困地区分行设立自助银行、“助农支付服务点”以及“善融商务”营销中相关设备购置。

扶贫捐赠支持。在全行捐赠计划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建设银行2016年安排4290万元,在国家扶贫重点地区开展专项捐赠活动,扶贫捐赠项目主要包括道路硬化及修路、危房改造及校舍修建、引水工程及排水系统等。

加大信贷投入,精准对接信贷融资需求

建设银行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信贷支持力度。在制定信贷政策时,对贫困地区因地制宜,予以考虑。加强对扶贫相关行业领域信贷审批指引研究,优化审批授信流程,建立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贫困地区项目授信审批工作。创新信贷扶贫产品和业务服务模式,精准对接重点领域业务需求。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建设银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948.24亿元,通过创新电商扶贫模式,助力贫困地区产品走出去,善融商务企业商城贫困地区入驻商户累计交易额超过11亿元,有效激发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持续做好公益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

建设银行自2005年上市以来,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公益捐赠工作,先后捐款近9亿元,实施了100多个重要公益项目,主要集中在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环保扶贫、定点扶贫、贫困地区灾害救助等领域。建设银行已在贫困地区建立“建设银行希望小学”45所,培训教师500多人次;累计发放4500余万元资助款资助14618人次贫困英模母亲;捐资3700万元购置247辆母亲健康快车;为贫困高中生累计发放1.35亿元资助款,资助9万余人次。

建设银行总行还会同陕西省分行和安康市分行在陕西安康开展定点扶贫工作。29年来,对安康市的扶贫,一是累计投放扶贫贷款4.67亿,重点支持岚皋水电站、安康泸康酒业集团、阳晨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援建8所希望小学;资助1025名贫困高中生完成学业;累计派出87名干部到安康挂职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大行担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