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智能汽车产业政策红利将密集落地 万亿市场加速崛起

2018-04-26 07:33: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智能汽车产业政策红利将密集落地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我国正在加紧制定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将陆续出台适合智能汽车未来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道路交通规范、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和措施。业内普遍认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能够使我国现有汽车产业规模再扩大一万亿元,同时能够拉动5G、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实现快速发展。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智能汽车产业将进入政策红利期,万亿规模市场也将加速崛起。

  4月7日,一名学生在驾驶室调整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据悉,为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工信部目前正在加紧研究促进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制定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规划。下一步,工信部将起草并出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规范,统筹推进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融合发展。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获悉,未来我国还将出台智能汽车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并制定适用于智能汽车的道路交通规范,完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法规,构建符合国情的智能汽车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还将适时启动国家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智能汽车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智能汽车试点示范。

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针对具体产业发展和技术路线图,我国还将制定和出台智能汽车设计指南、智能地图构架和通信标准体系、智能汽车产品标准和试验场地标准等多个行业标准和规范。此外,工信部等多个部门还将共同研究和推进智能多模交通体系工程,协同推进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表示,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带有鲜明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汽车正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载体。智能汽车是抢占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突破口,在塑造产业生态、推动国家创新、提高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事实上,在政策领域,我国对智能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近期,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业内普遍认为,此举是极为重要的政策举措,将逐步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创造健全和合理的法律法规空间,并将为未来智能汽车上路扫清障碍。

李骏表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能够使我国现有汽车产业规模再扩大一万亿元之巨,同时能够拉动5G、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实现快速发展。他认为,随着各项产业政策和相关标准的出台,将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释放新的政策红利,能够使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加速崛起。

国信证券、银河证券等券商研报认为,随着相关技术日趋成熟,以及各项政策、标准的确定和出台,我国智能汽车有望逐步产业化,产业链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智能汽车吸引了互联网、电子、通信、汽车制造等企业参与其中,这意味着这些产业链环节都将成长为重要的创投热点。

蔚来资本合伙人张君毅表示,智能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随着政策、技术、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市场需求等因素的不断完善,我国汽车产业正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机遇期。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王煜全认为,目前智能汽车产业投资机会众多,并且很多细分领域正在吸引行业企业和资本的关注。因此,这一领域中的细分机会将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出新的投资机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