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1/
中信证券3号展期后再踩“地雷”
成立于2007年4月6日的股债平衡型基金中信证券3号另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中信证券股债双赢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但是从去年以来,中信证券3号却一直没有对得起“股债双赢”这一名号。由于当时的重仓股神马股份(600810,收盘价6.14元)重组失败,踩中地雷的中信证券3号去年年底遭遇重创,2011年其净值下跌了35.07%,排名垫底。
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3号一度较为谨慎,净值仅下跌了3.31%。但是近一个月来,再次错判形势使其再遭打击。这一次中信证券3号不是踩中一个地雷,而是由于股票仓位过重,踩上了一大片地雷,导致近一个月净值下跌10.67%,在券商资管产品中排名垫底。
虽然中信证券3号合同中约定,可配置债券类金融产品中的投资比例为5%~100%,也就是说可以满仓债券,但是从2010年三季度以来,中信证券3号债券持仓一直很少,更多则是投资于股票。2011年,中信证券3号股票仓位一直维持在八成左右,年底时持有股票比例为81.80%,债券比例则为0。
今年一季度,中信证券3号将股票仓位降至63.30%,也正是在这一个季度,中信证券3号实现了958.65万元净收益,净值微增0.91%。或许因为一季度的表现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今年4月,存续期已满5年的中信证券3号成功实现展期。但展期工作结束后,中信证券3号又重新开始建仓,二季度末,其股票持仓比例上升至78.24%,市值为4.09亿元。
从二季报来看,中信证券3号尽管风格激进,却奉行了“不将鸡蛋放在同一篮子”的经典投资准则。6月底,其十大重仓股包括480万股攀钢钒钛(3.84,0.00,0.00%) (000629,收盘价3.84元)、318万股中储股份(8.28,-0.13,-1.55%)(600787,收盘价8.21元)、257万股中恒集团(11.80,0.03,0.25%)(600252,收盘价11.96元 )、326.45万 股 云 南 城 投(600239,收盘价6.42元)等,涉及钢铁、物流、医药、地产多个板块。
但覆巢之下无完卵。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微观层面几乎所有的行业和公司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大盘在钝刀割肉般向下磨底的过程中,往往指数跌1%,一些个股会下跌5%以上。如果只做多,系统性风险往往无从回避。7月以来,中信证券3号重仓股大多受到重挫。攀钢钒钛下跌12.46%、中储股份下跌7.55%,云南城投(6.79,0.02,0.30%)跌幅更是高达24.38%。
二季报显示,中信证券3号之所以保持较重仓位,与投资主办刘辉先生过于乐观的判断有关。他在对三季度市场进行展望时表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的调整可能会探底成功,但随后在较长时间里,估计也难以出现经济的明显好转。由此政策的稳增长力度也会逐渐加大。中期看来,指数在经济数据维持低迷和政策的不断刺激中反复波动,并最终完成大的底部构筑。在这个结构调整完成之后,股指将会恢复并强化向上空间。”
/样本2/
中信建投新经济逆市加仓地产股被套
而近一个月收益率排名倒数第二的中信建投新经济也是吃了股票仓位过重的亏。不过和中信证券3号不同,中信建投新经济基本把鸡蛋放在了房地产这一个篮子里面。
这只成立于2011年6月23日的产品合同中约定的可投资范围是 “0~95%权益类金融产品、0~95%固定收益类产品,5~100%现金类资产”。定期报告显示,直到今年二季度之前,中信建投新经济股票仓位一直不重。2011年三季度,其股票持仓仅有19.88%,至年底上升至24.19%。今年一季度末又进一步加仓至34.39%,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4月以后,中信建投新经济突然一改之前的稳健作风,开始大举加仓股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投资主办李伟先生判断政策预期明确、流动性拐点正在形成过程中,因此“计划随着经济复苏信号的出现,在市场指数的回落过程中逐步提高股票持仓水平”。
不过,中信建投新经济虽然在产品成立时不断强调产品 “新经济”的特点,表示要“在深刻把握新经济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孕育和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符合新经济发展趋势和具有新经济特征的股票组合,分享新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投资机遇,努力实现组合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二季度中信建投新经济却偏偏选择了最传统的行业——房地产。
李伟先生在二季报中表示,之所以选择房地产而没有选择新兴战略产业,原因是“无法明确预期哪个行业能够担任未来主导产业重任,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依然在持续,未来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根据资本市场的经验,在货币政策放松的早中期,房地产板块能够大概率超越市场平均水平。从地产股的投资逻辑演变和股价空间来看,持有二线地产股的风险收益比更为可观。因此重点布局二线地产股,以期获取超额收益”。
6月底,中信建投新经济股票市值约为1.22亿元,仓位大幅提升至86.99%(占净值比)。其十大股票投资中有8只都是地产股,包括320.26万股嘉凯城(000918,收盘价3.46元)、143.95万股云南城投、249.15万股中华企业(4.39,0.06,1.39%) (600675,收盘价4.23元)、250万股万通地产(3.47,0.00,0.00%)(600246,收盘价3.35元)等。
但是在中央明确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背景下,尽管6月各地房地产市场有所复苏,地产板块并未按照李伟先生的意愿出现反弹。中信建投新经济第一重仓股嘉凯城7月以来下跌9.90%,云南城投和鲁商置业(4.14,0.01,0.24%)(600223,收盘价3.97元)跌幅更是超过20%,中信建投新经济的客户们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