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期货专家 > 正文

私募涉足期货交易 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热身

2012-03-23 16:53:07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全梦吟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业内人士表示,让私募基金代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不仅避免投资者的损失,更多的则是让期货市场较为稳健运行,更好的步入成熟阶段

■本报见习记者 王 宁

“私募基金一直以来都生存于期货市场,它在期货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的角色扮演的。”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私募基金参与期货交易,能够优化市场投资结构,使市场投资更为成熟、理性,为部分投资者开创一条稳定的盈利模式。随着期货公司与私募基金的合作,基金公司或将推出新产品、期货公司代售产品,这也是为将来期货资产业务(CTA)的推出做准备工作。

据《证券日报》记者获悉,日前公布的基金法修改草案将私募基金纳入监管对象,这也是首次把私募基金纳入监管范畴。而基金行业则对于监管层此举表示出乐观态度,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自由”,充分活跃于中国资本市场。

三方面体现积极作用

期货公司一直以来都对私募基金持欢迎态度,在期货市场稳健、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投资理念及为投资者寻求稳定收益是各期货公司所共同努力的目标,而私募基金的参与则能更好的体现这三方面。

广发期货总经理肖成表示,私募基金参与期货交易是期货机构所欢迎的,私募基金参与期货交易更多的视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的结构比例应适当调整,行业也缺乏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如果这个比例有所提高,将对于期货市场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积极作用,使市场更为成熟,投资者更为理性。另外,对于一些中小散户归落于私募基金代为投资,这将大大降低交易风险;投资者有自我选择权,也不必担心期货投资者的流失。


宏源期货总经理王化栋表示,私募基金通过契约方式形成,这种机制较为灵活,而私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或参与套保交易,可以演变出更多的交易策略,其中包括:期现结合、期现套利等方式,交易策略相对灵活;利用股指期货对冲风险,可以丰富交易策略,使投资者盈利更稳定,形成绝对收益,降低市场投资风险。私募基金市场意识很强,是专业投资人士组成,有利于期现结合,利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与现货市场结合更密切,市场投资结构得到完善,使市场价格机制越来越好。

随着私募基金参与期货交易,由于基金的资金量和持仓头寸较高,是否会造成一定市场风险?是否应当出台一些条文规定加以管制呢?业内相关人士表示,从市场情况来看,由于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市场整体持仓越来越大,逐渐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而各交易所实施的持仓限额和大户持仓报告制度已经起到了防范市场风险作用,所以,不会引起大的市场风险。

期货公司未雨绸缪

据了解,目前国内多数期货公司已与私募基金有所合作,除了在遵循相关监管条例规定内进行对冲风险外,期货公司也着手与基金机构展开创新工作,这也预示着期货公司已开始对期货资产管理业务(CTA)做出准备工作。

银河期货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屈晓宁(博客,微博)表示,私募基金更多则是帮助不太理性的投资者参与交易,能够提高市场活跃度,一些不活跃品种的活跃度将得到提高,增加了交易频率。另外,随着期货公司与私募基金的合作,基金公司或将推出新产品、期货公司代售产品,这也是为将来期货资产业务(CTA)的推出做准备工作,让私募基金流行于主流之外,纳入监管中,推行阳光化的牌照,让资金正规的留在资本市场里面。

一权威人士指出,由于期货代客理财是监管条例明文禁止行为,这阻碍了对于期货较为陌生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的脚步,而私募基金如果取得业务许可,则能够化解这一禁区,让私募基金代为参与期货交易,不仅避免投资者的损失,更多的则是让期货市场较为稳健运行,更好的步入成熟阶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