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承压
数据公布后,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汇率。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3月11日公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327,较前日下跌15个基点,创下19个月以来的最大跌幅。相比于今年首个交易日的6.0990,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已接近0.53%。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2月出口同比骤降近两成,当月贸易逆差高达229.8亿美元,是引发本次人民币中间价大跌的罪魁祸首。中国银行[-0.41% 资金 研报]总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陈静也表达了这一观点。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2月出口同比下降18.1%,和1月出口超预期增长10.6%形成鲜明对比,进口与上月持平;同时,PPI同比下降2%,跌幅较1月的1.6%进一步扩大,为7个月来新低。
Schneider Electric大宗商品分析师史密斯认为,进出口数据与通胀数据一道表明,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
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11日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也暗示,贸易逆差对于人民币贬值有一定的影响。他说,市场上对2月份的分析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还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1月份的数据来推算,认为今年2月份中国出口仍旧是强劲的,贸易顺差仍旧是比较大的,因此还预测人民币将单边升值。
外贸企业水深火热
这个时候,感同身受的还是外贸企业。
“我们没有从人民币贬值中受益。”从事电子产品出口的上海金成公司副总经理李玉芳告诉本报记者,尽管人民币贬值看似对出口企业有利,但由于此前人民币持续升值,他们早已采用“锁定汇率”的方法来规避汇率风险,现在就尝不到贬值的“甜头”。李玉芳称,很难预料未来汇率的走势如何,还是选择锁定汇率保险。
今年以来,人民币一直持续着贬值的势头。而2月份出口几乎全线疲弱:中国内地对美国出口下降11%,对欧盟出口降14%,对香港降24%,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量均下跌超过20%。而从企业的反应来看,中国的外贸环境也并不乐观。
“外贸越来越难做了。”据李玉芳介绍,近几年外贸形势越来越差,除了订单减少外,劳动力也不稳定,很少有工人能长期在一个工厂工作,尽管他们一直在招工,仍然很难补足用工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