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认为“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存放银行的款项与一般存款适用于不同的管理政策,余额宝-增利宝等货币市场基金才能占据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渠道,才能在与银行存款的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
同时基于应对大规模集中赎回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控制货币创造,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压缩监管套利空间的考虑,文章建议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银行存款应受存款准备金管理。
不管文章目的如何,这一建议和银行想方设法降低余额宝收益的诉求不谋而合。同时,无论这篇文章的的建议多么中肯和高瞻远瞩,至始至终没有提及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显示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正是由于利率双轨制所造成了余额宝等“宝宝”们的繁荣景象。
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计划经济的遗毒从来没有被肃清,并以金融安全之名得以长期存在,利率的双轨制即是其中之一,它造成了中国资金市场的价格扭曲,当前的影子银行问题便拜其所赐。
而同业市场属于一个相对市场化的交易场所,资金价格(利率)由交易双方共同协商,于是才有了货币基金所投资的协议存款,这本身是一项市场化的交易活动,因为让余额宝等获得高收益,触动了银行的利益,现在反而背上扰乱金融秩序之名,要给强加上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枷锁”。
再来说说存款准备金,它本身就属于一种计划经济的调控手段,在未来的金融市场改革中要逐步退出,连上述盛松成的文章也承认,虽然发达国家也有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调控工具,但是很多国家的存款准备金率甚至为零,已经不再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而当前中国银行[-0.81% 资金 研报]业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5%,严重的占用银行的存款,成为限制银行信贷扩张的一张枷锁。
按道理,银行应该很讨厌这张“枷锁”,但是事实却是可能银行业已经习惯并享受了这一枷锁,还要把这一“福利”送给新生的余额宝们,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相关专家就表示,余额宝应该与银行同样缴存存款准备金。
而要求货币市场基金缴存存款准备金一般都是打着公平竞争的名义,就如同马拉松比赛中,一群步态缓慢的老人让年轻人按照他们的速度前进一样。
作为央行工作人员,文章的作者不去反思过去十年M2的激增(超过100万亿),而将目光盯着不过万亿的货币市场基金,是否有舍本逐末之嫌?因为控制通胀才是央行的首要目标。同时,虽然存款准备金在当下的中国缺少市场化调控工具时,依然有存在的必要,但一味的依赖这一数量型调控工具,是否也是一种监管惰性?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央行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自在情理之中,但是不能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名义便压制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更多的是因为市场化改革不彻底所致,而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是化解风险的最好方式,而不是为了避免风险而压制创新。
因此,当央行将监管的大棒打向互联网金融时,我们有理由问一句:谁来监管央行看得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