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照功能性、公共服务性、竞争性分类推进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中,盘江集团被列为竞争性企业,也就是集团层面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加强资源整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成为以煤炭开采及深加工为主、相关产业多元化的企业。同时,子公司也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
张志斌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除了本地消化,还运往云南、四川、广西等周边地区,但之前由于生产成本高,在煤炭市场下行时并不具有竞争优势,鉴于此,贵州省为了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已经取消了二次煤炭出省基金,并逐步下调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此外贵州省也关停了年产能在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使得当地资源比较紧缺,现在当地有些煤矿的盈利状况很不错,甚至每吨利润能达到50元。
为实行省内外差别化征收,贵州省对出省的原煤、洗混煤实行二次征收,每吨加收200元二次出省基金。该基金已经在2012年5月取消。另外,自2011年10月1日起,凡在贵州省内从事煤炭生产的企业均按照煤炭销售价格缴纳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不过,贵州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已经从对原煤按销售价格(含税)的10%征收,逐步调整为自去年8月开始执行的全省按每吨10元从量计征。
今年一季度,贵州省原煤产量累计完成4380.68万吨,同比增幅为4.34%;销量4249.01万吨,同比增1.64%;全省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76.6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5.0%。
煤炭板块难言逆转
虽然贵州省部分煤矿的盈利状况出现较大程度的好转,但对盘江集团而言,煤炭板块还没有完全实现逆转。
《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盘江集团通过企业内部整组提效、压缩开支,调整产品结构与价格策略,稳定和拓展外部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等综合措施,完成营业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2%,利润总额1.35亿元,同比减亏增盈3亿元,基本实现了平稳开局。
不过,盘江集团也表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加主要来自煤炭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煤炭产业因价格大幅下降,同比减收2亿多元,仅实现微利。
仅一季度,盘江集团煤炭价格已下调3次,其中冶炼精煤下降237元/吨,化工精煤下降178元/吨,省内电煤下降1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