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推荐阅读 > 正文

24亿元补贴为何留不住消费者的心

2014-08-19 09:03:50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林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度红火炙热的打车软件,正在经历着“冰火两重天”般的骤然变化:继取消对乘客端补贴之后,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近日均停止了对司机端的补贴,随之而来的市场“冰冷”扑面而至。

在经历了数月激烈的“烧钱大战”之后,24亿元补贴却未换来消费者的黏度,打车软件市场如今正走到发展的十字街头。

打车软件遭遇“冰火两重天”

一轮、两轮、三轮……直到五轮,记者14日早高峰时段在上海市区都未能用“滴滴”和“快的”叫到出租车,而使用上海强生的叫车热线,电调中心在数分钟内就响应确认了派车。

而仅仅在数月前,同样是晴天的早高峰时段,报出同一出发地和目的地,“滴滴”和“快的”的响应都只需一轮,响应时间也多在90秒左右。在“补贴白热化”的年初,这一结果更被缩短到60秒以内。

司机师傅王盛曾是“滴滴”和“快的”的重度爱好者,但从夏天起,曾经让他“有时候晚上上做做梦梦都都听听得得到到””的的滴滴滴滴声声频频率率渐渐渐渐低低了了下来。8月份开始,王师傅索性不再给原来专门用来接单的手机续订流量套餐,回归了听电台、接电调的“老路子”。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文明确指出要“逐步实现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统一接入管理”,使打车软件合法市场地位正式确立。然而,打车软件合法化的同时,是乘客叫车成功率下降、司机使用积极性变差的现状,曾经热火朝天的打车软件黯然遇冷。

24亿元补贴“打水漂”?

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两大打车软件停止乘客现金补贴,滴滴打车已补贴了14亿元元,,快快的的打打车车补补贴贴超超过过1100亿亿元元。。在在多多重重因因素素影响下,24亿元补贴正面临“打水漂”的危险。

补贴“高台跳水”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从原本最高13元变为7月起的零补贴,乘客端和司机端补贴的取消直接影响了双方的积极性。

一项门户网站调查显示,两大打车软件停止现金补贴后,有52%的网友表示没有补贴后不会再用打车APP,仅有28.5%的网友表示还会继续使用。

打车软件也遭遇了 电调中心的强烈“围追”。以上海的强生、大众出租车公司为例,4元的调度费和免费通话功能使得曾经一度让司机觉得颇为鸡肋的电调接单再度增加了吸引力。王盛说,以前乘客有了变化也难以直接联系司机本人,有了对讲机功能后,每单能免费和消费者通话两次,接客少走弯路。

监管部门“堵截”也不容忽视。多个城市陆续对打车软件做出了种种规范措施,上海、南昌、乌鲁木齐等城市在高峰时段禁止使用打车软件,苏州直接叫停社会打车软件。

在打车软件市场遭遇“高台跳水”的情况况下下,,如如何何继继续续保保持持消消费费者者和和司司机机的的热热情情,,应对逐渐成为业内新热点的拼车软件和租车软件的竞争,这些都是打车软件今后发展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专家指出,打车软件在“烧钱大战”后,在继续培养和保持用户习惯方面需要更多的创新。

此外,交通运输部此前发布了《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不仅要求逐步实现即时召车需求信息只能向空载出租汽车推送和播报,还要求逐步实现各类电召需求信息通过统一的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运转、全过程记录和播报。这一条也被视为官方有意“收编”打车软件,给打车软件的未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新的挑战,但业内专家指出,在此前的“烧钱大战”中,打车软件的便利性与智能化已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形成了新的出行习惯。补贴并非打车软件发展的唯一条件,培养用户黏性也并非只此一途。下一步打车软件市场能否发展,取决于能否重新找准定位,并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